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逃生锁,包括固定在门板内的锁体,以及连接在所述锁体上且位于所述门板外的锁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可旋转的锁芯以及可水平滑动并且卡入到设置在门框中的凹槽内的锁扣部,其中,所述锁芯上还偏心连接有圆形导电块,所述门板内还设有位置固定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位于门板内的第一电源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块上,所述第二导线一端连接在位于控制室内的第二电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上,所述第三导线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的旋转中心间的距离位于所述导电块的大径与小径之间,所述导电块通电时,驱动所述锁扣部卡入所述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逃生锁的全部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锁。
技术介绍
逃生锁又叫消防通道逃生锁,主要用在大型超市、商场,写字楼,医院,学校,工厂厂房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紧急出口通道门上,它具有阻止外来人员未经许可进入内部,又能够达到内部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安全逃生,逃生锁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型,另一种是报警型。当带报警型逃生锁在未经许可使用时会发出高分贝警报声,并可以通过钥匙,刷卡,密码,等方式进行撤防布防使它停止和恢复报警功能,近年来消防部门对各大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等场所的消防通道安全有极高的要求,新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公共场所必须要装消防通道锁。而现有技术中的逃生锁不仅结构复杂,成本昂贵,而且使用故障率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逃生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逃生锁,包括固定在门板内的锁体,以及连接在所述锁体上且位于所述门板外的锁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包括可旋转的锁芯以及可水平滑动并且卡入到设置在门框中的凹槽内的锁扣部,其中,所述锁芯上还偏心连接有圆形导电块,所述门板内还设有位置固定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以及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位于门板内的第一电源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块上,所述第二导线一端连接在位于控制室内的第二电源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上,所述第三导线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的旋转中心间的距离介于所述导电块的大径与小径之间,所述导电块通电时,驱动所述锁扣部卡入所述凹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部包括块形的锁扣主体,以及由四根连杆相互铰接成的连杆组,所述连杆组一端固定在所述锁扣主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门板内,所述连杆组设有分别穿过两根所述连杆且相对于中间轴线对称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为T形且分别为电磁铁和铁块并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导线、第三导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线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控制室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线上还设有报警灯和报警铃,所述报警灯和报警铃位于所述门框或者门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无火灾等情况发生时,第二导线时断开开的,第二电源无法通过导电块向锁扣部供电,此时逃生锁与其他锁具相同,需要钥匙才能打开。当该逃生锁锁紧时,锁扣主体位于门框的凹槽内,门无法打开;此时旋转锁把,导电块绕旋转中心转动,至导电块与第三导线连通,从而使得第一电源、第一导线、第三导线以及第一滑块形成通路,而第一滑块得电后,会吸引第二滑块使得连杆组水平长度方向缩短,锁扣主体离开门框的凹槽,门从而被打开。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控制室控制第二导线连通,第二电源通过导电块向锁扣部供电,从而使第一滑块得电,其得电后,会吸引第二滑块使得连杆组水平长度方向缩短,锁扣主体离开门框的凹槽,门从而被打开。当门再次锁上时,断开第二导线,同时选择锁把,使得第三导线与导电块脱离,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第二滑块推出,连杆组水平长度方向伸长,卡入到凹槽中,实现锁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锁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_门板;4-锁体;6-锁把;8-锁芯;9_第一电源;10_门框;11_第二电源;12-锁扣部;14-导电块;16-第一导线;18-第二导线;19-第三导线;20_锁扣主体;22_连杆;24_连杆组;25_第一滑块;26_第二滑块;27_弹簧;28控制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在门板2内的锁体4,以及连接在所述锁体4上且位于所述门板2外的锁把6,所述锁体4包括可旋转的锁芯8以及可水平滑动并且卡入到设置在门框10中的凹槽内的锁扣部12,其中,所述锁芯8上还偏心连接有圆形导电块14,所述门板2内还设有位置固定的第一导线16、第二导线18以及第三导线19,所述第一导线16 —端与位于门板2内的第一电源9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块14上,所述第二导线18 —端连接在位于控制室内的第二电源1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12上,所述第三导线19 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12,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14的旋转中心间的距离介于所述导电块14的大径与小径之间,所述导电块14通电时,驱动所述锁扣部12卡入所述凹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部12包括块形的锁扣主体20,以及由四根连杆22相互铰接成的连杆组24,所述连杆组24 —端固定在所述锁扣主体2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门板2内,所述连杆组24设有分别穿过两根所述连杆22且相对于中间轴线对称的第一滑块25和第二滑块26,所述第一滑块25和第二滑块26均为T形且分别为电磁铁和铁块并通过弹簧27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5与所述第二导线18、第三导线19连接。本技术在无火灾等情况发生时,第二导线18时断开开的,第二电源11无法通过导电块14向锁扣部12供电,此时逃生锁与其他锁具相同,需要钥匙才能打开。当该逃生锁锁紧时,锁扣主体20位于门框10的凹槽内,门无法打开;此时旋转锁把6,导电块14绕旋转中心转动,至导电块14与第三导线19连通,从而使得第一电源9、第一导线16、第三导线19以及第一滑块25形成通路,而第一滑块25得电后,会吸引第二滑块26使得连杆组24水平长度方向缩短,锁扣主体20离开门框10的凹槽,门从而被打开。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控制室控制第二导线18连通,第二电源11通过导电块14向锁扣部12供电,从而使第一滑块25得电,其得电后,会吸引第二滑块26使得连杆组24水平长度方向缩短,锁扣主体20离开门框10的凹槽,门从而被打开。当门再次锁上时,断开第二导线18,同时选择锁把6,使得第三导线19与导电块14脱离,此时在弹簧27的作用下,将第二滑块26推出,连杆组24水平长度方向伸长,卡入到凹槽中,实现锁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线18上设有控制开关28,所述控制开关28位于所述控制室内。控制室内设置控制开口,通过控制开关28控制第二导线18的通断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线18上还设有报警灯和报警铃,所述报警灯和报警铃位于所述门框10或者门板2上。设置报警灯和报警铃,在第二电路导通时报警灯和报警铃发出报警,提醒人们通过该门逃离。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逃生锁,包括固定在门板(2)内的锁体(4),以及连接在所述锁体(4)上且位于所述门板(2)外的锁把(6),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4)包括可旋转的锁芯(8)以及可水平滑动并且卡入到设置在门框(10)中的凹槽内的锁扣部(12),其中,所述锁芯(8)上还偏心连接有圆形导电块(14),所述门板(2)内还设有位置固定的第一导线(16)、第二导线(18)以及第三导线(19),所述第一导线(16) —端与位于门板(2)内的第一电源(9)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块(1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逃生锁,包括固定在门板(2)内的锁体(4),以及连接在所述锁体(4)上且位于所述门板(2)外的锁把(6),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4)包括可旋转的锁芯(8)以及可水平滑动并且卡入到设置在门框(10)中的凹槽内的锁扣部(12),其中,所述锁芯(8)上还偏心连接有圆形导电块(14),所述门板(2)内还设有位置固定的第一导线(16)、第二导线(18)以及第三导线(19),所述第一导线(16)一端与位于门板(2)内的第一电源(9)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块(14)上,所述第二导线(18)一端连接在位于控制室内的第二电源(1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12)上,所述第三导线(19)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扣部(12),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块(14)的旋转中心间的距离介于所述导电块(14)的大径与小径之间,所述导电块(14)通电时,驱动所述锁扣部(12)卡入所述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跃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