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韵凯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前视智能防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3442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视智能防眩装置,包括用于捕捉驾驶员眼睛的位置的人眼定位装置、用于识别出汽车前方各点的空间位置的光源定位装置;人眼定位装置和光源定位装置均连接处理模块,处理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发出电信号控制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驱动电致变色玻璃进行防眩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眩系统,是通过红外信号和图像信息确定强光源与人眼的空间位置,电控可变透光的电致变色玻璃,通过点阵技术实现精确遮光,在实现防眩光同时不干扰驾驶员前方其他区域的视野,有效避免危险的产生,同时也达到汽车夜间行车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透过率大于75%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眩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夜间行车消除对面车辆大灯眩光和白天行车遮光,消除眩光的影响,保证行车安全的汽车前视智能防眩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夜间行车会车的眩光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和重要问题,尤其是前照灯光偏弱的一方在对方前照灯强烈照射之下,在会车过程中形成盲区,根本看不到己方的路况,非常危险,常常因此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即便双方都使用远近灯切换方法减少前照灯的影响,但眩光依然存在,影响行车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宄和设计了很多解决方案,例如对前车灯改造,使用偏光片,设计防眩眼镜;设计几种遮光镜用于分别遮挡不同程度的眩光和日光;设计自动装置在需要时将反光板、镀膜玻璃、LCD屏变换到视觉区,不要时再手动或自动复位;设计电致变色装置装载至视觉区,这些技术专利例如有CN1664441A、CN85203634U、CN2640804Y、CN201009814Y、CN2811046Y等。这些方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难以推广:1、在防眩观察区和非防眩区的交汇处形成较大的视觉差,对路况的辨别和判断有很大的影响,2、防眩装置的安装需要的空间和位置是否得到满足,尤其是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至驾驶员之间的空间很小,不适宜安装结构大而又复杂的装置;3、可靠度问题,如果防眩装置过于复杂,维护难,可靠度下降,一旦失灵反而变成不安全因素。又如专利CN1736745A和CN2811046Y,采用一种呈现阶梯变化的液晶变色挡光模式,但由于是阶梯状态,存在突变分界线,造成视觉场景的不连续和视觉的不舒适感,易产生视觉判断错误反而影响安全。而且对于液晶变色屏,其变光后光线本身是呈现散射状态,如果不加偏振光片,视线就变得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了,结果挡了光线也挡了视线;如果加了偏振光片,在透明状态时的透过率大大降低,低到50%以下,达不到汽车夜间行车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透过率大于75%的要求。还有专利CN103909869A,虽然使用电致变色玻璃使透光率达到要求,但玻璃透光率整体变暗会导致夜间本来就不明亮的地方更加黑暗,驾驶员将无法判断。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为三明治型的五层结构即为:“玻璃/透明导电层(ITO)/电致变色层(EC)/离子导电层(IC)/离子存储层(CE)/透明导电层(ITO)/玻璃”构造。如图1所示,除第一基板玻璃和第二基板玻璃外,五层结构分别是透明导电层、EC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体层、离子存储层和透明离子导电层,其中EC电致变色层是核心,离子导体提供离子在电致变色层之间的传输通道,离子储存层起存储离子,平衡电荷的作用,也称为离子注入电极。当在导电层加上正向直流电压后,离子贮存层中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进入电致变色层,引发变色层变色,实现无功耗保持状态,体现有记忆功能。当加上反向电压时,电致变色层中离子被抽出后又进入贮存层,整个装置恢复透明原状。电致变色层又分无机类和有机类材料,无机物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水合物,以WO3为主要代表,例如美国专利 U.S.Patents Nos.5,598293,6, 005,705 和 6,136,161,另一类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从结构上分主要有各种有机杂环化合物如联吡啶盐类、导电聚合物类、金属有机聚合物类和金属酞花菁类,例如 U.S.Patents Nos.7,038,828,7, 064,882,7, 547,658,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五层结构。而对于有机类的电致变色层,玻璃/ITO(透明导电层)与EC(电致变色层)存在界面的结合问题,其结合的特性直接影响EC的循环寿命、致密性和均匀性等关键性能。由于ITO材料是一种无机氧化物即氧化铟锡材料,有机电致变色EC要在其表面上成膜,构成纳米级层状结构物质,仅仅依靠表面吸附力是难以维持其耐久性的,甚至形成均匀致密性的膜层都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视智能防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视智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眼定位装置和光源定位装置,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安装在驾驶员的前上方汽车内,所述光源定位装置安装在后视镜的后方,其面向汽车前方,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和光源定位装置均连接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驱动连接电致变色玻璃。优选地,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发射出红外线,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来,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信息,以得到驾驶员眼睛的位置信息。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为层状结构,它依次包括,玻璃、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存储层、透明导电层和玻璃。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与电致变色玻璃的两层透明导电层都相连,在所述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还连接有电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防眩系统,是通过红外信号和图像信息确定强光源与人眼的空间位置,电控可变透光的电致变色玻璃,通过点阵技术实现精确遮光,在实现防眩光同时不干扰驾驶员前方其他区域的视野,有效避免危险的产生,同时也达到汽车夜间行车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透过率大于75%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2是电致变色玻璃的电路连接图;图3是电致变色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前视智能防眩装置,包括人眼定位装置,所述人眼定位装置连接处理模块,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安装在驾驶员的前上方汽车内,用于捕捉驾驶员眼睛的位置。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和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和接收器均为现有技术,其中所述发射器发射出红外线,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来,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信息,可以得到前方物体每个点的深度信息,该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到处理器中,可以得到人眼定位装置前方的深度图像,再根据人眼部的深度特征,编写算法识别出人眼的准确位置,就可以得出实时的人眼的空间三维信息。还包括一个光源定位装置,所述光源定位装置由一对双目摄像头组成,所述双目摄像头分别安装在两个后视镜的后方,其面向汽车前方,双目摄像头模拟人眼,通过对比两个摄像头所读取到的图像信息,可以识别出汽车前方各点的空间位置,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到处理器,根据图像中强光源与周围物体的亮度相差大的特点,编写算法识别出强光源的空间二维?目息。所述光源定位装置也连接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连接驱动模块,处理模块把转换后的电信号传递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根据得到的人眼空间三维信息和强光源空间三维信息,选定车内相对静止的一点进行标定,计算出对应前挡风玻璃的遮光位置,发出电信号控制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驱动电致变色玻璃进行防眩处理,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将安装在汽车前视车窗上。结合图3所示,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为层状结构,它依次包括,玻璃1、透明导电层2、电致变色层3、离子导电层4、离子存储层5、透明导电层2和玻璃I。电致变色是指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视智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眼定位装置和光源定位装置,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安装在驾驶员的前上方汽车内,所述光源定位装置安装在后视镜的后方,其面向汽车前方,所述人眼定位装置和光源定位装置均连接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连接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连接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驱动器驱动连接电致变色玻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韵凯方鑫余大蒙
申请(专利权)人:刘韵凯方鑫余大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