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锦旗专利>正文

大翻轮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350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大翻轮自行车”,它涉及一种交通工具,是由后轮1、鞍座2、平叉3、立叉4、绞链5、鞍管6、接片7、立管8、凹槽9、车架10、立叉横档11、U字型凹槽等组成。当立叉横档嵌入鞍管及立管的凹槽后,车子即被展开,可象普通自行车一样骑行;但当立叉横档脱出凹槽,后轮沿自身钢圈所形成的平面作180°翻转后,后轮即藏入车架下,此时可将立叉扳近平叉,鞍座连鞍管轻轻按下,即迅速方便完成折叠动作,使整车体积大为缩小,便于携带、运输、存放。且省略了螺纹夹紧,远距离滑动的繁琐、不可靠的操作。(*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现有的折叠自行车虽然通过折叠可将车身缩得很小,便于运输、携带、存放,但往往都以螺纹夹紧或远距滑动为折叠手段,致使折叠或展开手续繁琐且不可靠。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平叉的折翻和立叉与鞍管的离合,不用螺纹夹紧或滑动,即可快速可靠地完成折叠或展开动作。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所述的大翻轮自行车的技术方案。平叉3的前顶端有一可180°旋转的绞链5。立叉4与平叉3在接片7处用铆钉连接,随平叉移动,但本身也可活动。鞍管6与立管8配合,可上下自由滑动,但中部都有一凹槽9,可让立叉横档11嵌入,然鞍管6的凹槽呈U字型,防止车子展开后立叉横档11脱出,后轮1装置于平叉3后顶端,鞍座2则架于鞍管6之上,车架10与立管8连接。将大翻轮自行车两根立叉中间的横档11嵌入立管8与鞍管6的凹槽内,即完成车子的展开动作,此时车子可象普通自行车一样骑行。鞍管6因立叉横档11的阻档不致下落,而立叉横档11却因鞍管6的U字型凹槽的阻隔,不会脱出。展开动作简捷方便。如将鞍座2连鞍管6稍稍提起,使立叉横档11由凹槽内脱出,让后轮以平叉3的前端绞链5为圆心,在本身钢圈所形成的平面内作180°圆周旋转,后轮即藏入车架10底下,然后将立叉4扳近平叉3方向,鞍座2连鞍管6自由落下,即完成后轮及鞍座的折叠动作,全套动作不用工具,不用螺纹夹紧,折叠速度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大翻轮自行车展开后的主视图(省略左、俯视图)图2为大翻轮自行车折叠后的主视图(省略左、俯视图)图中1-后轮 2-鞍座3-平叉 4-立叉5-绞链 6-鞍管7-接片 8-立管9-凹槽 10-车架11-立叉横档本技术自行车所需的管子另件,一般自行车厂都可生产,所以实现本技术的最好方式为自行车厂或童车厂接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翻轮自行车,它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它的组成为平叉3的前端有一可180°旋转的绞链5,立叉4与平叉3在接片7处用铆钉连接,随平叉移动,但本身也可活动,鞍管6与立管8配合,可上下自由滑动,但中部都有一凹槽9,可让立叉横档11嵌入,然鞍管6的凹槽呈U字型,防止车子展开后立叉横档11脱出,后轮1装置于平叉3后顶端,鞍座2则架于鞍管6之上,车架10与立管8连接,其特征为折叠或展开时,后轮以平叉的前端绞链为圆心,沿着本身钢圈所形成的平面作圆周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翻轮自行车,它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它的组成为平叉3的前端有一可180°旋转的绞链5,立叉4与平叉3在接片7处用铆钉连接,随平叉移动,但本身也可活动,鞍管6与立管8配合,可上下自由滑动,但中部都有一凹槽9,可让立叉横档11嵌入,然鞍管6的凹槽呈U字型,防止车子展开后立叉横档11脱出,后轮1装置于平叉3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锦旗
申请(专利权)人:朱锦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