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常开型探测单元、至少一个常闭型探测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器(4),常开型探测单元中第一匹配电阻(21)分别并联在常开型探测器(11)的输出端之间,第一匹配电阻(21)两端分别通过导线(L1)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3),常闭型探测单元中第二匹配电阻(22)的第一端与常闭型探测器(12)的一个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端通过导线(L2)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3),中央处理器(4)与各个信号处理电路分别电性来内。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增加报警器的拆除复杂度,且无论导线遭到短路或者断路,均会发出报警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防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防拆功能的自动报警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安防已经越来越重视,许多的小区、公司甚至家庭都装有报警系统,以防止陌生人的闯入。报警系统中使用的探测器,如红外、微波、震动、烟感、气感、玻璃破碎、压力、超声波等探测器大致可分为常开型探测器以及常闭型探测器,探测器通过导线连接器后台的服务器。其中,常开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电阻趋于无穷大,报警系统的服务器检测常开型探测器的两端电阻,当检测到常开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出端的电阻不为无穷大时,发出报警信号;常闭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电阻趋于0,报警系统的服务器检测常闭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出端的电阻,当检测到常闭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出端的电阻不为O时,发出报警信号。然而,对于常开型报警器,一旦将该报警器的输出端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导线断开,服务器检测到的电阻依旧为无穷大,系统不会报警;对于常闭型报警器,一旦将该报警器的输出端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导线短路,服务器检测到的电阻依旧为0,系统不会报警。因此,这些探测器很容易被拆除而使得报警系统失效。同时,当报警系统采用单独的一种报警器时,由于形式过于单一,他人可以很方便的采用同一手法直接破换报警系统,很容易通过报警系统的探测,给安防造成巨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报警器易拆除以及采用单一类型的报警器给安防带来巨大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常开型探测单元、至少一个常闭型探测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器;常开型探测单元包括一安装在监测点的常开型探测器、一第一匹配电阻、一信号处理电路,第一匹配电阻并联在常开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一匹配电阻的两端通过导线分别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常闭型探测单元包括一安装在监测点的常闭型探测器、第二匹配电阻、信号处理电路,第二匹配电阻的第一端与常闭型探测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各个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自动报警系统中,常开型探测器与对应第一匹配电阻位于同一监测点,常闭型探测器与对应第二匹配电阻位于同一监测点。在本技术的自动报警系统中,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参考电压产生电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以及一第四电阻,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具有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一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比较器同向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通过导线与第一匹配电阻的其中一端或第二匹配电阻的所述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电性连接;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电性连接;逻辑电平变换电路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一电压源之间。在本技术的自动报警系统中,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包含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自动报警系统中,参考电压输出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源,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以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以及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在本技术的自动报警系统中,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在本技术的自动报警系统中,中央处理器还与一报警装置电性连接或者与网络连接。实施本技术的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同时安装常开型报警器和常闭型报警器,能够增加报警器的拆除复杂度;常开型探测器的两个输入端并联一电阻或者常闭型的其中一个输入端与信号处理电路直接串联一电阻,无论该探测器的线路被短路或者断路,均能发出报警信号。【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图1中常开探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图1中常闭探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一个常开型探测单元(图中上半部分)、至少一个常闭型探测单元(图中下半部分)以及中央处理器4 ;常开型探测单元包括一安装在监测点的常开型探测器11、一第一匹配电阻21、一信号处理电路3,第一匹配电阻21并联在常开型探测器1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一匹配电阻21的两端通过导线LI分别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3 ;常闭型探测单元包括一安装在监测点的常闭型探测器12、第二匹配电阻22、一信号处理电路3,第二匹配电阻22的第一端与常闭型探测器12的一个输出端并联,第二端通过导线L2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3 ;中央处理器4分别与各个信号处理电路3电性连接。为了简化说明,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一个常闭型探测单元和一个常开型探测单元,在其另一实施例中其还可能为其他数值,但至少分别包含一个。本申请的自动报警系统中同时具有常开型探测器11和常闭型探测器12,他人拆除这些探测器需要采用不同的拆除手法,增加了拆除难度,增加了本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其中,在本申请中常开型探测器需要与对应第一匹配电阻位于同一监测点,常闭型探测器需要与对应第二匹配电阻位于同一监测点,否则将无法实现防拆功能。信号处理电路3用于对探测器传送的信号(经过各自匹配电阻之后)进行处理,产生分析处理该信号是否可以属于报警/报警的信号范围,并将处理结果发送中央处理器4进行处理,中央处理4接收各个信号处理电路3发送处理结果,根据处理结果,控制相应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或通过网络将信息进行传输,通过网络可以发送至对应用户的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如手机、智能手表等,或者发送至小区的安保系统或者警察局的报警系统等。参考图2,其为图1中常开探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常开型探测器DETl安装在监测点,其两个输出端之间并联一电阻R3 (第一匹配电阻21),并联后的输出端通过若干长度的两芯铜线LI分别与B、D端连接,其中D端接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比较器U2A、第二比较器U2B、参考电压产生电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以及一第四电阻R1,参考电压产生电路具有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和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第一比较器U2A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比较器U2B的同向输入端电性连接,且通过导线LI与点连接(常开型探测器DETl的第一输出端),第一比较器U2A的同向输入端与第一参考电压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比较器U2A的输出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电性连接;第二比较器U2B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二参考电压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逻辑电平变换电路电性连接;逻辑电平变换电路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图中未示出),第四电阻Rl连接第一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一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拆的自动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常开型探测单元、至少一个常闭型探测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器(4);常开型探测单元包括一安装在监测点的常开型探测器(11)、一第一匹配电阻(21)、一信号处理电路(3),第一匹配电阻(21)并联在常开型探测器(11)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第一匹配电阻(21)的两端通过导线(L1)分别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3);常闭型探测单元包括一安装在监测点的常闭型探测器(12)、第二匹配电阻(22)、信号处理电路(3),第二匹配电阻(22)的第一端与常闭型探测器(12)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导线(L2)电性连接至信号处理电路(3);中央处理器(4)分别与各个信号处理电路(3)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树万,
申请(专利权)人:慧锐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