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23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车辆,其能够将足够量的行驶风引导至散热器(热交换器)的核心部分。这种车辆(下框架式摩托车1)包括:前管2;主车架3,该车架连接到该前管上,以向下向后延伸;发动机13,该发动机设置在主车架3下面;护腿板27,该护腿板盖住驾驶员的腿部的前侧,并且在其前方区域具有开口60;散热器14,该散热器设置在护腿板27的开口60中,其包括有行驶风穿过的核心部分,并且使发动机冷却;和导风壁28,该导风壁固定到护腿板27上,以将行驶风导向散热器14。该导风壁28包括:前部28b,该前部从护腿板27的开口60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和后部28c,该后部具有与散热器14的核心部分14c的横向侧端14d相邻定位的后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热交换器的车辆。
技术介绍
通常,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热交换器的摩托车(车辆)是已知的(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具有用于冷却设置在护腿板中的发动机的散热器(热交换器),该护腿板盖住驾驶员的腿部的前侧,并在其前方区域具有开口。在该专利文件1的结构中,认为散热器的冷却水将由穿过护腿板开口而导入的、撞击散热器的一部分行驶风进行冷却。而且,专利文件2公开了另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具有用于冷却设置在护腿板中的发动机的散热器和散热器护栅,该散热器护栅具有导风窗,该导风窗定位在护腿板中散热器的前面,其小于散热器的核心部分。专利文件1JP-A-2002-37166专利局公报专利文件2JP-A-2002-37165专利局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专利文件1公开的结构不具有将已经从护腿板的开口导入的行驶风进一步导向散热器的构造,所以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结构在将足够量的行驶风导向散热器方面有困难。于是,由于难以充分冷却散热器(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因而出现了难以充分冷却发动机的问题。由于具有导风窗的散热器护栅定位在散热器前面,所以专利文件2中公开的结构能够使用该导风窗将从护腿板的开口导入的行驶风进一步导向散热器的核心。然而,在专利文件2中,设置在散热器护栅中的导风窗小于散热器的核心部分。于是,难以将散热器的核心部分的整个区域都暴露给行驶风。因此,难以增大撞击散热器核心部分的行驶风的量,因而难以充分冷却散热器(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从而,又出现了难以充分冷却发动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足够数量的行驶风导向到热交换器核心部分的车辆。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的车辆包括前管;连接到前管上、以向下向后延伸的车架;设置在车架下面的发动机;护腿板,它盖住驾驶员的腿部的前侧,并且在其前方区域具有开口;设置在护腿板的开口中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行驶风穿过的核心部分,并冷却发动机;和导风壁,它固定到护腿板上,以将行驶风导向热交换器。该导风壁包括从护腿板的开口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的前部;和具有后端的后部,该后端与热交换器的核心部分的横向侧端相邻定位。如上所述,根据这一方面所述的车辆构造成使得,在具有从前管向下向后延伸的车架的下框架式车辆中,将行驶风导向热交换器的导风壁固定到护腿板上,该护腿板盖住驾驶员的腿部的前侧,并且导风壁包括从护腿板的开口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的前部;和具有后端的后部,该后端与核心部分的横向侧端相邻定位。于是,导风壁的后端将从导风壁的前部导入的行驶风导向热交换器的整个核心部分。因此,可以将足够量的行驶风导向到热交换器的核心部分上。因而,可以充分冷却热交换器中的冷却水,于是可以充分冷却发动机。而且,导风壁的前部从护腿板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从而热交换器和导风壁前部前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热交换器和护腿板的开口的前端表面之间的距离。于是,即使热交换器和护腿板的开口的前端表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导风壁的前部也能防止行驶风到热交换器的导风距离缩短。从而,可以防止发生导风量的减少,导风量的减少可能会在行驶风到热交换器的距离较短时发生。于是,能够将更加足量的行驶风导向到热交换器的核心部分。附图说明附图1是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摩托车的整体结构;附图2是根据附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发动机及发动机周围的放大侧视图;附图3是根据附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护腿板及其周围的正视图;附图4是沿着附图3的线100-100的剖视图;附图5是沿着附图3的线110-110的剖视图;附图6是沿着附图3的线120-120的剖视图;附图7是沿着附图3的线130-130的剖视图;附图8是沿着附图3的线140-140的剖视图;附图9是侧视图,示出了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的详细结构;附图10是正视图,示出了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的详细结构;附图11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与护腿板相联接的联接结构;附图12是正视图,用于描述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与护腿板相联接的联接结构; 附图13是侧视图,用于描述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护腿板与车体盖相联接的联接结构;附图14是透视图,用于描述行驶风相对于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的流动;附图15是剖视图,用于描述行驶风相对于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的流动;附图16是另一剖视图,用于描述行驶风相对于根据附图1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壁的流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整体结构。附图2是根据附图1中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发动机和发动机周围的放大侧视图。附图3是根据附图1中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护腿板和护腿板周围的正视图。附图4至15是用于描述根据附图1中所示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附图标记FWD表示在摩托车的行驶方向上“向前”。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下框架式(under-bone)摩托车作为车辆的实例描述,降低了摩托车在车座和手把之间的车架(主车架),使驾驶员很容易地跨骑在车座上。下面参照附图1至15,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摩托车的结构。如附图1中所示,主车架3的前端连接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下框架式摩托车1中的前管2上。顺便提及,该主车架3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的实例。而且,主车架3形成得向下向后延伸。而且,后臂支架4连接到主车架3的后端上。另外,座椅横档5连接到主车架3上,以向上向后延伸。而且,后拉索6在主车架3的后端和座椅横档5的相应后部之间延伸。前管2、主车架3、后臂支架4、座椅横档5和后拉索6共同形成了车体主车架。而且,一对前叉7定位在前管2下面。前轮8与这对前叉7的底部相联接,用于转动。前挡泥板9设置在该前轮8上方,以盖住前轮8的顶部。同时,手把10与前管2的顶部相联接,用于旋转移动。后视镜11在其靠近每个手把10内端的部分处固定到每个手把10上。而且,前灯12面向前定位在手把10的内端处。而且,如附图1和3所示,发动机13放置在主车架3下面。如附图1和2所示,该发动机13定位成使得汽缸轴倾斜地向上向前延伸。而且,如附图1所示,用于冷却发动机13的散热器14放置在相对于发动机14向前和向上的位置处,并位于主车架3下面。顺便说一句,散热器14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实例。而且,如附图3所示,散热器14包括一对水箱部分14a、14b和核心部分14c,该水箱部分在摩托车1的宽度方向(方向A)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该核心部分定位在这对水箱部分14a和14b之间。该核心部分14c具有大量未示出的孔,行驶风50穿过这些孔。而且,如附图1所示,散热器14通过供给管15和返回管16与发动机13相联接。当散热器14冷却发动机13时,在冷却发动机13之后变暖的冷却水首先通过供给管15送到散热器14的水箱部分14a(参见附图3)。在变暖的水在核心部分14c中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包括:前管;车架,该车架连接到前管上,以向下向后延伸;发动机,该发动机设置在车架下面;护腿板,该护腿板盖住驾驶员的腿部的前侧,并且在其前方区域具有开口;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在护腿板的开口 中,其包括行驶风穿过的核心部分,并冷却发动机;和导风壁,该导风壁固定到护腿板上,以将行驶风导向热交换器,且其特征在于,导风壁包括:前部,该前部从护腿板的开口的前端表面向前突出;和后部,该后部具有与热交换器的核心部分的横向侧端 相邻定位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砂口直人神村薰金野敏彦松本义治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