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波专利>正文

双保险防盗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09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双重保险功能的防盗自行车,该车的第一后立杆上设置有与其制成一体的防盗装置,该防盗装置包括一个锁具座和设置于锁具座内的锁具,该锁具中进一步包括与锁芯同步联动的第一锁销和第二锁销;锁芯上设置有齿轮和第一锁销上设置有与该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第一后立杆内设置有弹性元件;一个具有锁紧卡头的柔性元件,锁紧卡头可以与第二锁销锁合;至少2个设置在第二后立杆上和至少1个设置在第一后立杆上允许第一锁销通过的限位孔。该车在用柔性元件锁车时,车座将自动升至一个预定的无法骑用的高度,与柔性元件共同实现双重防盗保险,即便窃贼剪断柔性元件也无法正常使用该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背景本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盗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重保险功能的防盗自行车。相关技术的描述我国号称“自行车王国”,目前,自行车保有量约为5亿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行车仍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自行车和自行车锁是分离的,即市场上销售的自行车是不具备防盗功能的,需要消费者购车后另行购买车锁来解决防盗功能,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锁主要是柔性弹簧锁或U形锁具,使用这种锁具只能对自行车实施单一的防盗保险,但是,这样的锁具很容易被类似大力钳的工具剪断或破坏,从而使自行车被盗事件变成人们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据统计,我国每年失窃的自行车数量多达上百万辆,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出行,而且对社会的治安和民心的稳定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简单方便的防盗自行车,以解决这个恼人的社会问题。本专利技术概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保险功能的防盗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防盗自行车可以包括车把、车前叉、前后车轮、驱动机构、制动机构、车座、车架等,车架可以包括横杆、斜杆和后立杆,后立杆可以包括第一后立杆和与车座相连的放置在所述第一后立杆内并可在其内升降的第二后立杆,所述第一后立杆上设置有与其制成一体的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包括一个锁具座和设置于锁具座内的锁具,所述锁具中进一步包括与锁芯同步联动的第一锁销和第二锁销,所述第一锁销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后立杆的轴线垂直;一个一端与所述锁具座固定相连和另一端具有一个锁紧卡头的柔性元件,所述锁紧卡头可以与所述第二锁销锁合;至少2个设置在第二后立杆上和至少1个设置在第一后立杆上允许所述第一锁销通过的限位孔;一个直线凹槽可以沿所述第二后立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后立杆的外表面上和至少一个导向销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后立杆的内表面上,所述导向销可以在所述直线凹槽内滑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在所述锁体的所述锁芯上可以进一步设置有齿轮和所述第一锁销上可以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可以在所述第一后立杆内设置有弹性元件或液压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具座内可以进一步设置有控制系统、报警发音装置、电源和所述柔性元件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气连接的导电元件,所述锁具座上可以进一步设置有一个用以检查锁具座内电源电量大小的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元件除所述锁紧卡头外可以收缩进锁具座内。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特征体现在下面的描述中。其它的可以从附图或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获知。在下面的描述中,如对构造的详细描述,所说明的内容是为了有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广泛的了解,因此,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看出,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及精神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作多种改动。此外,为简明、清楚起见,略去了对公知的技术,如锁具的构造、液压系统、报警发音装置的构造和其他结构功能的描述。附图摘要说明附图和结合附图的描述、列举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保险防盗自行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设置在第一后立杆上的防盗装置处于锁合状态的C向放大示意图3是图2的防盗装置处于非锁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描述,本实施方式可以在附图中得到说明,应当指出,本专利技术的附图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般特性。但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并不限制和不能精确地反映出所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特性,而且不能把它们理解为用来定义或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内具体实施方式的数值大小或它们的特性。为了使相关的描述更为清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它们的相关尺寸可以缩小、放大或重新加以排列。因此,这些附图不能精确地反映出按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制造出来的实际产品的相关结构部件的相关尺寸和位置。为了图示说明的需要,某些部件相对于其它部件来说,尺寸上可以加以放大或缩小,其中,相同的编号始终涉及相同的元件。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保险防盗自行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设置在第一后立杆上的防盗装置处于锁紧状态的C向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的防盗装置处于非锁紧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中,本专利技术的双保险防盗自行车10包括车把11、车前叉12、前后车轮13和15、驱动机构14、制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车座19和车架等,其中,车架可以包括横杆、斜杆和后立杆,后立杆包括第一后立杆17、与车座19相连的放置在所述第一后立杆17内并可在其内升降的第二后立杆18,第二后立杆18可以是实心的,在第一后立杆17和第二后立杆18的下端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元件(图中未示出),弹性元件可以用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元件可以使第二后立杆18在无限制时上升至一个预先设定的B位置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压缩该弹性元件使第二后立杆18下降至一个预先设定的A位置。A位置为正常使用位置,B位置是非正常使用位置,即防盗位置,在设定B位置时,最好使身高2.2米以下的人无法正常骑用该自行车。第一和第二后立杆17、18的横截面形状是相同的,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为便于第二后立杆18能够在第一后立杆17内顺利升降,第二后立杆18的横截面尺寸最好略小于第一后立杆17的横截面尺寸。第一和第二后立杆17、18可以用金属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参见图1、图2和图3,第一后立杆1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后立杆18的下端(远离车座一端)设置有1个尺寸和形状相同第二限位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第二限位孔最好是圆形通孔,第二后立杆18的上端设置有1个第三限位孔(图中未示出),第三限位孔的尺寸可以是沿第二后立杆18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径向尺寸,第三限位孔的经向尺寸与当第一、二限位孔的经向尺寸最好相同。当后立杆18处于位置B时,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处于重合(同轴)状态。当后立杆18处于位置A时,第一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的处于重合,即第一限位孔在第三限位孔的范围之内。在第二后立杆18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开设的直线凹槽(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后立杆17的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可以在该直线凹槽内移动的一个导向销171,导向销171最好设置在第一限位孔的对面一侧,导向销171的横截面的尺寸略小于该直线凹槽的槽口尺寸,以便可以使该导向销171在该凹槽内移动。设置直线凹槽和导向销171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第二后立杆18在第一后立杆17内升降时,只沿直线方向升降而不发生旋转。第一后立杆17的上端设置有与其制成一体的防盗装置16,防盗装置16上设置有与第一后立杆17相配合的孔,当第一后立杆17放入该配合孔中后,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焊接或其他方式使其紧固成为一体。防盗装置16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锁车的柔性元件162,柔性元件162的一端连接在锁具座161上并可以相对于锁具座161转动,另一端具有一个锁紧卡头162a,锁紧卡头162a可以插入设置于锁具座161上的与锁紧卡头162a相配的锁孔166中。柔性元件162可以用钢索或其他不易被破坏的材料制成,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柔性元件162的外表还可以附加柔性保护套,以防止其被雨水或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腐蚀。防盗装置16还进一步包括一个锁具座161和设置于锁具座161内的锁具(图中未示出),该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保险防盗自行车包括:    车把、车前叉、车轮、驱动机构、制动机构、车座、车架等,所述车架的后立杆包括:第一后立杆;与所述车座相连的放置在所述第一后立杆内并可在其内升降的第二后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立杆上设置有与其制成一体的防盗装置,所述防盗装置包括:一个锁具座和设置于锁具座内的锁具,所述锁具中进一步包括与锁芯同步联动的第一锁销和第二锁销,所述第一锁销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后立杆的轴线垂直;一个一端与锁具座固定相连和另一端具有锁紧卡头的柔性元件,所述锁紧卡头可以与所述第二锁销锁合;至少2个设置在第二后立杆上和至少1个设置在第一后立杆上允许所述第一锁销通过的限位孔;一个直线凹槽沿所述第二后立杆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后立杆的外表面上和至少一个导向销设置在所述第一后立杆的内表面上,所述导向销可以在所述直线凹槽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陈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