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装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9561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明装筒灯。该明装筒灯包括外壳、反射罩、光源组件、光学板及面盖。外壳开设有出光口;反射罩为两端开口的壳体,反射罩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反射罩固定地收容于外壳内,反射罩的大头端朝向出光口;光源组件固定地收容于外壳内,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光源位于反射罩的小头端处;光学板盖设于反射罩的大头端上,并遮蔽反射罩的大头端的开口;面盖为两端开口的碗状壳体,面盖盖设于外壳的出光口上,面盖的小头端与反射罩的大头端固定套接;且从小头端到大头端面盖的内壁所在的弧线的弧度为39°~49°。该明装筒灯能够避免眩光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装筒灯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明装筒灯相比,明装筒灯的设计更加的美观轻巧,安装时能达到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且明装筒灯的光源隐藏在灯体内部,不外露,视觉效果更柔和、光线更均匀。然而现有的明装筒灯仍然存在眩光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眩光问题出现的明装筒灯。一种明装筒灯,包括:外壳,开设有出光口 ;反射罩,为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反射罩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所述反射罩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朝向所述出光口 ;光源组件,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反射罩的小头端处;光学板,盖设于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上,并遮蔽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的开口 ;及面盖,为两端开口的碗状壳体,所述面盖盖设于所述外壳的出光口上,所述面盖的小头端与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固定套接;且从小头端到大头端,所述面盖的内壁所在的弧线的弧度为39°?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板为半钢化玻璃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筒身及盖设于所述筒身的一端的开口上的后盖,所述出光口为所述筒身远离所述后盖的一端的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盖的小头端设有沿所述面盖的小头端的开口边缘一周的收容槽,所述光学板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的开口边缘向外弯折形成凸缘,所述光学板的边缘被夹持于所述凸缘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小头端到大头端,所述反射罩的内壁呈阶梯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盖为铝合金面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散热件,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驱动所述光源的驱动电源,所述光源和所述驱动电源均固定于所述散热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光源罩,所述光源通过所述光源罩固定于所述散热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周缘与所述散热件固定连接。由于上述明装筒灯的光源位于反射罩的小头端处,且光学板盖设于反射罩的大头端上,并遮蔽反射罩的大头端的开口,面盖盖设于所述外壳的出光口上,面盖的小头端与反射罩的大头端固定套接,以使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反射罩后经光学板到面盖射出,且从小头端到大头端,面盖的内壁所在的弧线的弧度为43.98°,从而使得上明装筒灯能够起到防眩的作用,避免了眩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明装筒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明装筒灯的轴向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明装筒灯的省略了光源组件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明装筒灯100,包括外壳110、反射罩120、光源组件130、光学板140及面盖150。外壳110上开设有出光口 112。具体的,夕卜壳110为筒形壳体,夕卜壳110的开口即为出光口 112。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壳110包括两端开口的筒身114及盖设于筒身114的一端的开口上的后盖116,出光口 112为筒身114远离后盖116的一端的开口。其中,后盖116上设有卡持凸起,筒身114上开设有与卡持凸起相卡合的卡槽,通过卡持凸起与卡槽的卡合,将后盖116和筒身114固定在一起。具体的,卡槽为L型。反射罩120为两端开口的壳体,反射罩120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反射罩120固定地收容于外壳110内。具体的,反射罩120固定地收容于筒身114内。反射罩120的大头端朝向出光口 112。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从小头端到大头端,反射罩120的内壁呈阶梯状。内壁为阶梯状的反射罩120能够使光线更加的均匀,进一步避免眩光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可使从反射罩120射出的光线角度可控。光源组件130固定地收容于外壳110内。具体的,光源组件130固定地收容于筒身114内。光源组件130包括光源132,光源132位于反射罩120的小头端处。具体的,光源132为COB光源,光源组件130还包括驱动光源132的驱动电源134。进一步的,明装筒灯100还包括固定地收容于外壳110内的散热件160,光源132和驱动电源134均固定于散热件160上。进一步的,光源组件130还包括固定地收容于外壳110内的光源罩136,光源132通过光源罩136固定于散热件160上。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散热件160大致为柱形,驱动电源134与光源132分别位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明装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开设有出光口;反射罩,为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反射罩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所述反射罩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朝向所述出光口;光源组件,固定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反射罩的小头端处;光学板,盖设于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上,并遮蔽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的开口;及面盖,为两端开口的碗状壳体,所述面盖盖设于所述外壳的出光口上,所述面盖的小头端与所述反射罩的大头端固定套接;且从小头端到大头端,所述面盖的内壁所在的弧线的弧度为39°~4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宗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音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