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745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养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包括正方体框架、连接单元和外联单元,所述正方体框架由若干条棱柱组成,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底边与高的长度比例为1:2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内外两侧设有连接单元,所述外联单元与连接单元相连,且外联单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能够嵌入和扣住海底礁石,具有抗风浪的作用;通透性好,易于内外部水交换,整个网状空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从而改善周边环境,让鱼类幼体可以在其中潜伏、自由穿梭,提高聚鱼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养殖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
技术介绍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水中设置的构造物,它是将人工材料沉入海底,利用其作为附着基聚集众多海洋生物的附着,改善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然而,当前人工鱼礁主要由水泥制成的空心多面体,由于体积比较大,在礁石质海底,坚硬的水泥面很难在礁石质稳固嵌入,在海流和风浪作用下容易滚动;同时,由于水泥预制件表面呈强碱性,海洋生物难以快速附着生长,这不利于人工鱼礁区的在渔业增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如何改善人工鱼礁普遍在礁石质海底存在抗风浪能力弱、易被风浪冲走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使海洋生物在人工鱼礁上快速附着问题是渔业增殖中的难题之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适用布设于水产养殖区和垂钓区的水下5-10米深度、近海礁石质等海底情况复杂、泥沙风浪大的海域。该人工鱼礁投放简单,稳固性好,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包括正方体框架1、连接单元2和外联单元3,所述正方体框架I由若干条棱柱组成,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底边与高的长度比例为1:2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内外两侧设有连接单元2,所述外联单元3与连接单元2相连,且外联单元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具体的,所述连接单元2为若干个连接环或挂耳。具体的,所述连接环或挂耳通过胶黏剂或水泥与棱柱固接,或者直接拴绑在棱柱上。具体的,所述外联单元3为绳子、编织物、渔网网片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能够嵌入和扣住海底礁石,具有抗风浪的作用。2.通透性好,易于内外部水交换,整个网状空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从而改善周边环境,让鱼类幼体可以在其中潜伏、自由穿梭,提高聚鱼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方体框架;2、连接单元;3、外联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包括正方体框架1、连接单元2和外联单元3,所述正方体框架I由棱柱组成,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底边与高的长度比例为1:2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内外两侧设有连接单元2,所述外联单元3与连接单元2相连,且外联单元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连接单元2为若干个连接环或挂耳。所述连接环或挂耳通过胶黏剂或水泥与棱柱固接,或者直接拴绑在棱柱上。所述外联单元3为绳子、编织物、渔网网片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从而形成单个人工鱼礁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考虑到人工鱼礁在礁石型海底易滚动,因此,设计的人工鱼礁为正方体框架结构,只有棱而没有面,等腰三角形状的棱柱在使用时不易滚动。同时,整个人工鱼礁表面及内部通过外联单元3连接来促进海洋生物在其表面的附着生长。每个正方体棱状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内外两侧各含有多个连接环或挂耳,通过外联单元3对多面体棱状框架上的连接耳或挂耳进行连接。其中,外联单元3主要是尼龙类的绳子及其编织物、渔网网片,连接环或挂耳主要是双耳高强度塑料、渔具、渔网、钢筋水泥预制件、绳索等,通过连接形成在礁体内呈立体网状结构的人工鱼礁。该结构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框架结构使人工鱼礁底嵌入和扣在礁石上,具有抗风浪的作用。礁体内外通过绳体等连接,呈立体网状结构表面,所述外联单元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保证整个人工鱼礁的通透性好,促进内外部水交换,整个网状空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从而改善周边环境,让鱼类幼体可以在其中潜伏、自由穿梭,提高聚鱼量。经过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该增殖型人工鱼礁,适于投放至水深5-10米的海域,不会发生倾覆移位,有利于大量藻类、贝类、苔藓虫、等快速在人工鱼礁上附着生长,可为刺参、石斑鱼等隐匿生物提供安全可靠的栖息地和饵料场,适于大中小型鱼类的穿梭停留,流场效应较好,且抗风浪,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人工鱼礁的建设中。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做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包括正方体框架(I )、连接单元(2)和外联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体框架(I)由若干条棱柱组成,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底边与高的长度比例为1:2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内外两侧设有连接单元(2),所述外联单元(3)与连接单元(2)相连,且外联单元(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2)为若干个连接环或挂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所述连接环或挂耳通过胶黏剂或水泥与棱柱固接,或者直接拴绑在棱柱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联单元(3)为绳子、编织物、渔网网片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海洋养殖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包括正方体框架、连接单元和外联单元,所述正方体框架由若干条棱柱组成,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底边与高的长度比例为1:2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内外两侧设有连接单元,所述外联单元与连接单元相连,且外联单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组装简单,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能够嵌入和扣住海底礁石,具有抗风浪的作用;通透性好,易于内外部水交换,整个网状空间有利于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从而改善周边环境,让鱼类幼体可以在其中潜伏、自由穿梭,提高聚鱼量。【IPC分类】A01K61-00【公开号】CN204499104【申请号】CN201520142814【专利技术人】姜作真, 陈相堂, 周晓群, 张金浩, 王鹤, 张玉恒 【申请人】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于礁石底的增殖型人工鱼礁,包括正方体框架(1)、连接单元(2)和外联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方体框架(1)由若干条棱柱组成,所述棱柱的横截面为底边与高的长度比例为1:2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棱柱的内外两侧设有连接单元(2),所述外联单元(3)与连接单元(2)相连,且外联单元(3)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作真陈相堂周晓群张金浩王鹤张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