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480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钻机底盘的支座,所述支座铰接有主臂及下油缸,所述下油缸的芯杆铰接于所述主臂,所述下油缸动作推动所述主臂俯仰转动,所述主臂前端铰接有连接座,连接有钻头的补偿架连接在该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主臂上铰接有上油缸及弯板,所述上油缸的芯杆、弯板及连杆同轴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中部,所述上油缸动作通过所述弯板及连杆推动所述连接座俯仰转动,所述弯板设置有用于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连接座产生干涉的让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大大增加潜孔钻机补偿架的俯仰角度及俯仰转动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矿业、水电、交通等土石方开挖爆破工程中大量使用潜孔钻机。随着工程规模及技术的发展,对潜孔钻机提出了新的要求,潜孔钻机的补偿架需要俯仰更大角度,以满足各种工况的需求。现有的如专利号:200920276092公开的一种潜孔钻机,机身铰接有主臂及下油缸,下油缸的芯杆铰接于主臂,下油缸伸缩推动主臂俯仰转动,主臂上铰接有上油缸及安装推进大梁的补偿架,上油缸的芯杆铰接于补偿架,上油缸伸缩推动补偿架俯仰转动。这种结构由于上油缸的伸长量有限,补偿架的俯仰角度较小而且俯仰转动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钻机补偿架可以转动到负角度而且俯仰转动速度快。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钻机底盘的支座,所述支座铰接有主臂及下油缸,所述下油缸的芯杆铰接于所述主臂,所述下油缸动作推动所述主臂俯仰转动,所述主臂前端铰接有连接座,安装有钻头的补偿架连接在该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主臂上铰接有上油缸及弯板,所述上油缸的芯杆、弯板及连杆同轴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中部,所述上油缸动作通过所述弯板及连杆推动所述连接座俯仰转动,所述弯板设置用于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连接座产生干涉的让位凹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座前端设置有补充油缸,所述补充油缸的芯杆铰接于所述补偿架以推动补偿架俯仰转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板为月牙状,凸位朝向支座。进一步,所述主臂与连接座、连杆与连接座的铰接销轴两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中卡入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固定连接在铰接孔的表面。进一步,所述限位卡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铰接孔的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结构相比,本技术的下油缸推动主臂俯仰转动,上油缸伸长时通过与上油缸的芯杆同轴铰接的弯板及连杆加大连接座的俯仰角度,从而带动补偿架及钻头可以转动到负角度,增大潜孔钻机的俯仰角度;连杆还增加了连接座的俯仰转动速度,快速完成潜孔钻机的俯仰动作,加快工程进度。本技术结构合理,可大大增加潜孔钻机补偿架的俯仰角度及俯仰转动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铰接销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限位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传统结构的俯仰角度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钻机底盘的支座1,所述支座I铰接有主臂2及下油缸3,所述下油缸3的芯杆铰接于所述主臂2,所述下油缸3动作推动所述主臂2俯仰转动,所述主臂2前端铰接有连接座5,安装有钻头的补偿架6铰接在该所述连接座5上,所述主臂2上铰接有上油缸4及弯板7,所述上油缸4的芯杆、弯板7及连杆8同轴铰接,所述连杆8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5的中部,所述弯板7设置有用于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连接座5产生干涉的让位凹槽701。采用上述结构,上油缸4伸长时通过与上油缸4的芯杆同轴铰接的弯板7及连杆8加大连接座5的俯仰角度,从而带动连接钻头的补偿架6可以大角度俯仰转动;连杆8还增加了连接座5的俯仰转动速度,快速完成潜孔钻机的俯仰动作。补偿架6可以直接连接固定在连接座5上,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座5前端设置有凸板501,所述凸板501铰接有可水平摆动的摆动座11,所述摆动座11铰接有连接钻头的补偿架6,所述连接座5位于所述凸板50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翼板502,所述摆动座11设置有对应的第二翼板111,所述第一翼板502上铰接安装有摆动油缸12,所述摆动油缸12的芯杆与所述第二翼板111铰接,所述摆动油缸1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任意一侧,所述摆动油缸12动作驱动所述摆动座11水平摆动,补偿架6既可俯仰转动又可水平摆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座5前端设置有补充油缸9,所述补充油缸9的芯杆铰接于所述补偿架6以推动补偿架6俯仰转动。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补充油缸9可以进一步增加补偿架6的俯仰角度,参照图5,传统的潜孔钻机的俯仰角度是从A到B,本实施例的潜孔钻机的俯仰角度是从A到C,图中C的位置超过中垂线为负角度;在抬升主臂5的状态下,伸长补充油缸9还可以使补偿架6保持水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弯板7为月牙状,凸位朝向支座I。采用上述结构,弯板7在避免与连接座5相互干涉的前提下,保证自身结构强度而且外形美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臂2与连接座5、连杆8与连接座5的铰接销轴两端设置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中卡入有限位卡板10,所述限位卡板10固定连接在铰接孔的表面。采用上述结构,限位卡板10防止销轴滑出或者脱落,增强结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卡板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铰接孔的表面。采用上述结构,卡板10的拆装方便,便于维护设备。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钻机底盘的支座(I),所述支座(I)铰接有主臂(2)及下油缸(3),所述下油缸(3)的芯杆铰接于所述主臂(2),所述下油缸(3)动作推动所述主臂(2)俯仰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2)前端铰接有连接座(5),安装有钻头的补偿架(6)连接在该所述连接座(5)上,所述主臂(2)上铰接有上油缸(4)及弯板(7),所述上油缸(4)的芯杆、弯板(7)及连杆(8)同轴铰接,所述连杆(8)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5 )的中部,所述上油缸(4)动作通过所述弯板(7 )及连杆(8 )推动所述连接座(5 )俯仰转动,所述弯板(7)设置有用于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连接座(5)产生干涉的让位凹槽(7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5)前端设置有补充油缸(9),所述补充油缸(9)的芯杆铰接于所述补偿架(6)以推动补偿架(6)俯仰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板(7)为月牙状,凸位朝向支座(I)。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2)与连接座(5)、连杆(8)与连接座(5)的铰接销轴两端设置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中卡入有限位卡板(10),所述限位卡板(10)固定连接在铰接孔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板(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铰接孔的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钻机底盘的支座,所述支座铰接有主臂及下油缸,所述下油缸的芯杆铰接于所述主臂,所述下油缸动作推动所述主臂俯仰转动,所述主臂前端铰接有连接座,连接有钻头的补偿架连接在该所述连接座上,所述主臂上铰接有上油缸及弯板,所述上油缸的芯杆、弯板及连杆同轴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中部,所述上油缸动作通过所述弯板及连杆推动所述连接座俯仰转动,所述弯板设置有用于避免转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潜孔钻机大角度俯仰机构,包括有连接于钻机底盘的支座(1),所述支座(1)铰接有主臂(2)及下油缸(3),所述下油缸(3)的芯杆铰接于所述主臂(2),所述下油缸(3)动作推动所述主臂(2)俯仰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2)前端铰接有连接座(5),安装有钻头的补偿架(6)连接在该所述连接座(5)上,所述主臂(2)上铰接有上油缸(4)及弯板(7),所述上油缸(4)的芯杆、弯板(7)及连杆(8)同轴铰接,所述连杆(8)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座(5)的中部,所述上油缸(4)动作通过所述弯板(7)及连杆(8)推动所述连接座(5)俯仰转动,所述弯板(7)设置有用于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连接座(5)产生干涉的让位凹槽(7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孔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