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及采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0923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1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及采集方法,采集车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置有路面信息采集设备,车体的内部设置有工控机,路面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前相机、后相机及用于安装前、后相机的车顶支架,前、后相机通过控制线路与工控机相连,工控机包括主机、显示屏及操作台,显示屏设置在车体内前排主、副驾驶座椅之间,操作台设置在副驾驶座椅的椅背上;采集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采集车和采集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大大提高了路面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及采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面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及采集方法。
技术介绍
公路路面病害是直接影响公路使用寿命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日常养护中需要不断处理的路面状况之一。为了科学地开展公路养护工作,更合理地制定养护计划和分配养护资金,公路日常养护和管理需要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现有的公路病害检测主要有人工调查和使用路况快速检测车进行自动化快速检测两种。随着检测装备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纯人工调查与测量由于其效率低、成本高、检测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正在逐渐被自动化检测技术所取代;目前的路况快速检测车主要有针对路网级检测和针对项目级检测两种定位,但由于其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相对县级及以下公路养管单位),且需要后台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软件及评价决策软件甚至专业团队为支撑,很难在短期内应用于日常养护中病害的检测与诊断。基于日常养护的公路路面病害检测与病害诊断,由于其存在:1)路段长度较短,2)检测费用预算有限,3)每年多次检测,4)不定期检测,5)实时性要求高等缺陷,使其无法实现使用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车进行检测,在以往实施过程中主要以人工方式进行检测与诊断,进而指导施工和验收施工数量和质量,普遍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计量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路面信息检测的自动化成为本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及采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包括车体,车体的顶部设置有路面信息采集设备,车体的内部设置有工控机,路面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前相机、后相机及用于安装前、后相机的车顶支架,前、后相机通过控制线路与工控机相连,工控机包括主机、显示屏及操作台,主机内设置有采集模块、自动识别模块和病害信息管理模块,显示屏设置在车体内前排主、副驾驶座椅之间,操作台设置在副驾驶座椅的椅背上且该操作台为折叠式操作台;车顶支架包括两根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行李架,两根行李架的相向内侧均贴设有一块纵板,两块纵板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横架、中横架和后横架,前相机设置在前横架的上方,中横架和后横架的中部上方均设置有竖架,两根竖架的顶部支撑有纵架,纵架自车体中部向后延伸至车体外侧,纵架的末端设置有相机位置调整结构,相机位置调整结构包括相机罩和定位块,后相机设置在相机罩内,纵架的末端固设有支撑板,定位块安装在支撑板上且可沿支撑板上下移动,相机罩设置在定位块的前端面上且相机罩在定位块上的安装位置可调。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前轮和后轮,前、后轮各有两个,其中一个后轮的轮轴上连接有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通过控制线路与工控机相连,旋转编码器包括编码器轴和码盘,编码器轴和与之相连的后轮的轮轴相连,码盘通过位于其上方的支撑杆固连在车体的外壳上,码盘不随后轮的转动而旋转;所述车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导线槽,导线槽依次经前横架底部、其中一块纵板的根部、后横架的底部后穿过车顶到达车内。所述前横架的中部顶端安装有前基座及与前基座相连的前支架,所述前相机安装在前支架上;所述前基座包括基座底板以及两块分别与基座底板固连的基座耳板,前支架包括后相机定位板以及两块分别与后相机定位板固连的支架耳板;各基座耳板的下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轴孔,各支架耳板的上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转轴孔,前支架的下部与前基座的下部通过一根横穿第一、第二转轴孔的转轴相连;各基座耳板的上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圆弧槽,各支架耳板的上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螺栓孔,前基座的上部与前支架的上部通过两根横穿螺栓孔和圆弧槽的紧固螺栓相连;所述竖架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纵架的安置槽,纵架的截面呈管状,且纵架上部的截面积大于其下部的截面积。所述定位块有两块,各定位块均包括中心柱、底板和顶板,中心柱的底端与底板固连、顶端与顶板固连,所述中心柱的周圈设置有围板,围板与中心柱之间留有间隙,围板的底端与底板固连、顶端与顶板固连,围板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竖向滑槽,围板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竖向滑槽。所述相机罩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定位块上,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围板与中心柱之间的间隙内,第一螺栓的螺柱穿过第一竖向滑槽后通过紧固螺母紧固在相机罩上。所述定位块通过第二螺栓与支撑板相连,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围板与中心柱之间的间隙内,第二螺栓的螺柱穿过第二竖向滑槽后通过紧固螺母紧固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弧形孔,第二螺栓穿过弧形孔。所述操作台包括用于放置电脑键盘、鼠标的键盘架,键盘架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车内座椅的椅背上,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椅支架、盘支架、支撑架和拉伸弹簧,椅支架与椅背固连,盘支架固定在键盘架的底端且与椅支架相铰接,支撑架的上端与盘支架相铰接,支撑架的下端可卡接在椅支架上,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盘支架的底端面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架的底端面相连,所述椅支架、盘支架、支撑架和拉伸弹簧有两组,其中一组设置在键盘架下方左侧、另一组设置在键盘架下方右侧。所述椅支架自上而下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卡接槽为斜向定位齿,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与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部,所述椅支架的上部设置有锁槽,锁槽的截面呈L形,盘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锁销,锁销的长度大于盘支架的宽度,锁销可滑入锁槽并向下移动直至将键盘架锁紧。所述椅支架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两块分别与第一底板固连且相互垂直的第一卡接板,上述各个卡接槽均开设在第一卡接板上且呈两两相对,锁槽开设在其中一块第一卡接板上且锁槽位于各卡接槽的上方,各第一卡接板的上部分别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铰接孔;所述盘支架包括第二底板及两块分别与第二底板固连且相互垂直的第二卡接板,各第二卡接板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铰接孔,所述滑槽开设在其中一块第二卡接板上且该第二卡接板与上述锁槽所在的第一卡接板位置相对;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三底板以及两块分别与第三底板固连且相互垂直的第三卡接板,各第三卡接板的上部均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铰接孔,各第三卡接板的末端均为倾斜面,两块第三卡接板的倾斜面及第三底板的末端共同构成上述卡接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方法,其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车,该采集方法还包括如下采集步骤:步骤1:设定测试起点,并在测试起点处设置一个与路面方向垂直的标识;步骤2:将采集车沿车道中心线开至车体的前部车轮压上述标识;步骤3:用工控机控制上述前、后相机开启,对路面信息进行采集,同时,运行工控机内的采集模块,设定好路线信息;步骤4:开动采集车,加速后匀速行驶直至到达测试终点;步骤5:将上述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工控机,运行工控机内的自动识别模块进行数据处理;步骤6:将步骤5中的数据处理结果导入病害信息管理模块,通过该病害信息管理模块对路面病害信息进行分析汇总。所述步骤4中,采集车需驶过测试终点至少50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的采集车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日常路面检测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成本。2、本专利技术中的采集方法步骤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也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前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及采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的顶部设置有路面信息采集设备,车体的内部设置有工控机,路面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前相机、后相机及用于安装前、后相机的车顶支架,前、后相机通过控制线路与工控机相连,工控机包括主机、显示屏及操作台,主机内设置有采集模块、自动识别模块和病害信息管理模块,显示屏设置在车体内前排主、副驾驶座椅之间,操作台设置在副驾驶座椅的椅背上且该操作台为折叠式操作台;车顶支架包括两根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行李架,两根行李架的相向内侧均贴设有一块纵板,两块纵板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横架、中横架和后横架,前相机设置在前横架的上方,中横架和后横架的中部上方均设置有竖架,两根竖架的顶部支撑有纵架,纵架自车体中部向后延伸至车体外侧,纵架的末端设置有相机位置调整结构,相机位置调整结构包括相机罩和定位块,后相机设置在相机罩内,纵架的末端固设有支撑板,定位块安装在支撑板上且可沿支撑板上下移动,相机罩设置在定位块的前端面上且相机罩在定位块上的安装位置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的顶部设置有路面信息采集设备,车体的内部设置有工控机,路面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前相机、后相机及用于安装前、后相机的车顶支架,前、后相机通过控制线路与工控机相连,工控机包括主机、显示屏及操作台,主机内设置有采集模块、自动识别模块和病害信息管理模块,显示屏设置在车体内前排主、副驾驶座椅之间,操作台设置在副驾驶座椅的椅背上且该操作台为折叠式操作台;车顶支架包括两根沿车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行李架,两根行李架的相向内侧均贴设有一块纵板,两块纵板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横架、中横架和后横架,前相机设置在前横架的上方,中横架和后横架的中部上方均设置有竖架,两根竖架的顶部支撑有纵架,纵架自车体中部向后延伸至车体外侧,纵架的末端设置有相机位置调整结构,相机位置调整结构包括相机罩和定位块,后相机设置在相机罩内,纵架的末端固设有支撑板,定位块安装在支撑板上且可沿支撑板上下移动,相机罩设置在定位块的前端面上且相机罩在定位块上的安装位置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前轮和后轮,前、后轮各有两个,其中一个后轮的轮轴上连接有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通过控制线路与工控机相连,旋转编码器包括编码器轴和码盘,编码器轴和与之相连的后轮的轮轴相连,码盘通过位于其上方的支撑杆固连在车体的外壳上,码盘不随后轮的转动而旋转;所述车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导线槽,导线槽依次经前横架底部、其中一块纵板的根部、后横架的底部后穿过车顶到达车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架的中部顶端安装有前基座及与前基座相连的前支架,所述前相机安装在前支架上;所述前基座包括基座底板以及两块分别与基座底板固连的基座耳板,前支架包括后相机定位板以及两块分别与后相机定位板固连的支架耳板;各基座耳板的下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轴孔,各支架耳板的上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转轴孔,前支架的下部与前基座的下部通过一根横穿第一、第二转轴孔的转轴相连;各基座耳板的上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圆弧槽,各支架耳板的上部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螺栓孔,前基座的上部与前支架的上部通过两根横穿螺栓孔和圆弧槽的紧固螺栓相连;所述竖架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纵架的安置槽,纵架的截面呈管状,且纵架上部的截面积大于其下部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病害信息自动化采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有两块,各定位块均包括中心柱、底板和顶板,中心柱的底端与底板固连、顶端与顶板固连,所述中心柱的周圈设置有围板,围板与中心柱之间留有间隙,围板的底端与底板固连、顶端与顶板固连,围板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一竖向滑槽,围板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竖向滑槽;所述相机罩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定位块上,第一螺栓的螺栓头位于围板与中心柱之间的间隙内,第一螺栓的螺柱穿过第一竖向滑槽后通过紧固螺母紧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存涛姜云峰李德月武志宝张志刚白振华刘金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