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风式通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491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1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风式通风柜,旨在提供一种补风引流效果更好的式通风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工作室,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移门,柜体上上设置有补风口,柜体位于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部,引流部与补风口相对设置,引流部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向工作室内部的呈弯曲的引流面。通过上述方案,补风口位于通风柜的前上侧,可以在操作人员面前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风幕,风幕的气流吹到台面底部时,引流部的引流面导引气流流向室内,防止气流打击在台面底部上产生分流,进入室内,有效防止通风柜内有害气体直接对操作人员产生损害,并继而将通风柜内的有害气体带出到外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污垢的防除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补风式通风柜
技术介绍
通风柜是实验室通风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和为了阻止一些蒸气、气体和微粒(烟雾、煤烟、灰尘和气悬体)的吸收,污染物质须用通风柜、通风罩或局部通风的方法除去。目前,申请号为:CN201420407915.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补风式通风柜,它包括柜体,柜体上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及控制进风口大小的移门,移门设于柜体的前侧,柜体上还设有补风口,补风口设于移门的上侧,采用在将补风口设置在通风柜的前上侧,可以在操作人员面前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风幕,有效防止通风柜内有害气体直接对操作人员产生损害,但是:这种补风式通风柜形成的自上而下的风幕,风幕的气流吹到台面底部时,会导致风向打击在台面底部上产生分流,一部分进入通风柜的内部向外排放,一部分流向室内,导致残留部分有害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风引流效果更好的式通风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补风式通风柜,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工作室,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控制进风口大小的移门,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位于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与补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引流部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向工作室内部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朝向工作室内部一侧弯曲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风口位于通风柜的前上侧,可以在操作人员面前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风幕,风幕的气流吹到台面底部时,引流部的引流面导引气流流向室内,防止气流打击在台面底部上产生分流,进入室内,有效防止通风柜内有害气体直接对操作人员产生损害,并继而将通风柜内的有害气体带出到外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室背向移门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板,并与工作室的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一端与引流部相对设置,另一端连通外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通道可以使气流进入时,在排气通道内加速流通,加快流通效率,气流通过补风口进气,通过引流部导引至排气通道排出,可以使气流更加顺畅,对有害气体的引流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呈两段设置,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与工作室的顶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一通道口,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间隙设置形成第二通道口,所述下挡板与工作室的底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三通道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部的引流面导引气流流向室内,并不会全部流向排气通道,还有一些散发至工作室内部,第一通道口、第二通道口和第三通道口可以连通工作室内部和排气通道,进一步将工作室内部的有害气体散发出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导引板,所述导引板位于第二通道口处朝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部的引流面导引气流流向室内,导引板可以更好的将有害气体导引进入通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内设置有出风板,补风口位于出风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风通道可以存储更多的进风量,提供足够的气流动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板斜向设置,所述补风口沿出风板斜向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板斜向设置导致补风时,气流产生不同的路径,有利于产生更多的环流,使引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补风式通风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柜体;2、工作室;3、进风口 ;4、移门;5、补风口 ;6、引流部;7、引流面;8、下挡板;9、上挡板;10、排气通道;11、导引板;12、第一通道口 ;13、第二通道口 ;14、第三通道口 ;15、补风通道;16、出风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补风式通风柜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补风式通风柜,包括柜体I和位于柜体I内的工作室2,柜体I上设置有进风口 3、出风口和控制进风口 3大小的移门4,柜体I上位于移门4的上侧设置有通过吸风电机进风的补风口 5。柜体I位于进风口 3处设置有引流部6,引流部6与补风口 5相对设置,引流部6包括引流面7,引流面7朝向工作室2内部一侧弯曲设置,引流面7将气流引向工作室2内部。工作室2背向移门4 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板,并与工作室2的内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10,排气通道10 —端与引流部6相对设置,另一端连通外界,气流通过补风口 5进气,通过引流部6导引至排气通道10排出,以使气流更加顺畅,对有害气体的引流效果更好。挡板呈两段设置,包括上挡板8和下挡板9,上挡板8与工作室2的顶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一通道口 12,上挡板8和下挡板9之间间隙设置形成第二通道口 13,下挡板9与工作室2的底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三通道口 14,引流部6的引流面7导引气流流向室内,并不会全部流向排气通道10,还有一些散发至工作室2内部,第一通道口 12、第二通道口 13和第三通道口 14可以连通工作室2内部和排气通道10,进一步将工作室2内部的有害气体散发出去。为了引流部6的引流面7导引气流流向室内,上挡板8设置有导引板11,导引板11可以更好的将有害气体导引进入通道。为了更好的将有害气体从工作室2内导引进入通道,导引板11位于第二通道口 13处朝向下挡板9 一侧斜向设置。为了存储更多的进风量,产生不同的补风路径,柜体I上位于移门4的上侧设置有补风通道15,补风通道15出风方向设置出风板16,出风板16斜向设置,补风口 5均位于出风板16上均匀分布。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补风式通风柜,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工作室,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控制进风口大小的移门,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位于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与补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引流部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向工作室内部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朝向工作室内部一侧弯曲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风式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背向移门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板,并与工作室的内壁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一端与引流部相对设置,另一端连通外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风式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呈两段设置,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与工作室的顶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一通道口,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间隙设置形成第二通道口,所述下挡板与工作室的底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三通道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风式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导引板,所述导引板位于第二通道口处朝下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风式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内设置有出风板,补风口位于出风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风式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斜向设置,所述补风口沿出风板斜向方向均匀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补风式通风柜,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风式通风柜,包括柜体和位于柜体内的工作室,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控制进风口大小的移门,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位于进风口处设置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与补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引流部包括用于将气流引向工作室内部的引流面,所述引流面朝向工作室内部一侧弯曲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天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腾州净化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