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辊布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970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多辊布料器,它包括支撑用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有多个转辊单元,各转辊单元沿物料运动方向依序平行排列;所述转辊单元包括液压马达(2)、辊(3)、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辊(3)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与液压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分别与框架(1)连接;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2)分别位于辊(3)的两端;各液压马达(2)均与液压泵站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布料器
,具体讲是一种多辊布料器
技术介绍
物料处理过程一般要经过混料、制粒、多辊布料器。其中多辊布料器对最终成粒品质及气体通透性有重要影响。现今,对布料器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主要在结构、辊线型、转辊速度等方面不断提高要求。在结构方面,现有技术一般米用电机、减速机、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多辊布料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多辊布料器,它包括支撑用框架,所述支撑用框架上设有多个转辊单元,各转辊单元沿物料运动方向依序平行排列;所述转辊单元包括液压马达、辊、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可转动连接,辊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与液压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分别与框架连接;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分别位于辊的两端;各液压马达均与液压泵站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单元化,主要分为框架和转辊单元这两部分,转辊单元采用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放弃电机、减速机、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较为简单的优点,此外,1、结构简化后,便于更换转辊单元,使得辊的线性状态便于调整,可直线、可曲线、可波浪、可凸起,2、通过液压泵站控制液压马达转速,使得辊的转速方便调节,各辊可同速,也可不同速,3、利用上述优点,有利于根据不同物料参数调整多辊布料器的运转参数以便于工艺变更调整。作为改进,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沿辊的轴线自外向内均设有推力轴承、注油腔、轴套、密封圈,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一压板位于液压马达所在端,两个压板顶靠各自对应的推力轴承;所述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可转动连接是指所述辊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推力轴承、轴套、密封圈可转动连接,这样,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作为改进,第一压板与辊的一端焊接,第二压板与辊的另一端螺钉连接,这样,由于存在辊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所以第一压板设有供所述一段穿过的通孔,采用焊接,方便第一压板安装同时,固定更为可靠、强度更好,而第二压板无需开孔,螺钉连接方便拆装。作为改进,注油腔的注油孔设于注油腔靠向辊的外侧的上方,这样,润滑油脂加注方便同时,利用润滑油脂所受到的重力,使得润滑油脂不会从注油孔跑出。作为改进所述液压马达、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分别与框架可拆式连接,这样,方便拆装,目的在于方便更换整个转辊单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的第一支撑座所在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的第二支撑座所在端的剖视图。图5为采用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结构的辊筛主视剖视图。图6为采用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结构的辊筛俯视剖视图。图7为采用本技术多辊布料器结构的倾角可调辊筛侧视图。如图所示:1、框架,2、液压马达,3、辊,4、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推力轴承,7、注油腔,8、轴套,9、密封圈,10、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注油孔,13、液压顶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多辊布料器,它支撑用框架I,框架I采用方管制作,所述框架I上设有多个转辊单元,各转辊单元沿物料运动方向依序平行排列,即各转辊单元的轴线方向与物料运动方向相互垂直;转辊单元包括液压马达2、辊3、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辊3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与液压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分别与框架I连接;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2分别位于辊3的两端,如图中所示,也可以说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2分别位于框架I的两侧,这样,能够防止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2相碰,以及防止出现重量一侧重,一侧轻,从而防止多辊布料器往一边倒的情况;各液压马达2均与液压泵站连接,液压马达2和液压泵站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不加赘述。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沿辊3的轴线自外向内均设有推力轴承6、注油腔7、轴套8、密封圈9,辊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板10、第二压板11,第一压板10位于液压马达2所在端,两个压板顶靠各自对应的推力轴承6 ;所述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是指所述辊3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推力轴承6、轴套8、密封圈9可转动连接;密封圈9截面为梯形,每端各有四个,共计八个。第一压板10与辊3的一端焊接,第二压板11与辊3的另一端螺钉连接。注油腔7的注油孔12设于注油腔7靠向辊3的外侧的上方,注油腔7位于注油孔12下方的部分空间大于另一部分,这样,能够直接容纳更多的润滑油脂,延长加润滑油脂的间隔。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分别与框架I可拆式连接,比如螺栓连接。当设置上下两层转辊单元时,就成为辊筛,如图5、6所示。若需要倾角可调,可以在框架I 一侧设置液压顶缸13,而另一侧可以设置转动结构以便于液压顶缸13顶起框架I 一侧,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主权项】1.一种多辊布料器,它包括支撑用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用框架(I)上设有多个转辊单元,各转辊单元沿物料运动方向依序平行排列;所述转辊单元包括液压马达(2)、辊(3)、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辊(3)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与液压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分别与框架(I)连接;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2)分别位于辊(3)的两端;各液压马达(2)均与液压泵站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布料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沿辊(3)的轴线自外向内均设有推力轴承(6)、注油腔(7)、轴套(8)、密封圈(9),辊(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压板(10)、第二压板(11),第一压板(10)位于液压马达(2)所在端,两个压板顶靠各自对应的推力轴承(6);所述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辊布料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压板(10)与辊(3)的一端焊接,第二压板(11)与辊(3)的另一端螺钉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辊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注油腔(7)的注油孔(12)设于注油腔(7)靠向辊(3)的外侧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 )、第二支撑座(5 )分别与框架(I)可拆式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多辊布料器,它包括支撑用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有多个转辊单元,各转辊单元沿物料运动方向依序平行排列;所述转辊单元包括液压马达(2)、辊(3)、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辊(3)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与液压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分别与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辊布料器,它包括支撑用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用框架(1)上设有多个转辊单元,各转辊单元沿物料运动方向依序平行排列;所述转辊单元包括液压马达(2)、辊(3)、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辊(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可转动连接,辊(3)的其中一端沿轴线延伸出一段与液压马达(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2)、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分别与框架(1)连接;相邻转辊单元的液压马达(2)分别位于辊(3)的两端;各液压马达(2)均与液压泵站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艳郑玉好桑茂禾闫捷赵淑香许小兰龚万忠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重型装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