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有强专利>正文

丝束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872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丝束控制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板;在安装板的左侧底部和上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丝环和出丝杆,在安装板右侧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导丝板,导丝板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导丝杆;在安装板中部上方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主动辊和压辊构成的对辊机构;在对辊机构左下方的安装板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的转轴上套装有感应臂;在压辊后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控制压辊进退的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其置于开松机组前端,从丝束包引出的丝束首先经其处理,消除应力、恒定张力后再进入第一级开松口进行后面的开松工序,保证了丝束开松的平稳性,大大提高了滤棒制品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卷烟滤棒成型开松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保证丝束开松效果的丝束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卷烟滤棒生产时,通过对滤棒成型过程中丝束所处的状态及控制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研宄发现:在成型设备和加工原料既定的情况下,同包但不同层面的丝束在开松过程中所受的提升张力随提升距离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同包丝束受打包应力影响,其不同部位的丝束提升张力也不相同。这种不同的张力对第一级开松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滤棒生产的质量,尤其是造成硬度、压降等指标波动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因素,现有的做法是:1、采用丝束平衡机解决丝束提升张力随提升距离增大而增加的问题;2、增加预张力辊进行压力设置。但经实际运用证明,上述方法局限性很大,对滤棒的生产质量仅有微小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丝束提升张力变化、消除打包应力影响,稳定滤棒成型质量的丝束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丝束控制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底部和上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丝环和出丝杆,在安装板右侧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导丝板,所述导丝板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导丝杆;在安装板中部上方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主动辊和压辊构成的对辊机构;在所述压辊后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控制压辊进退的气缸。所述压辊为橡胶辊,采用橡胶辊可加大对辊机构之间的摩擦力并避免两辊间硬碰硬接触。为避免丝束堆积过多而造成缠绕,在所述主动辊下方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弧形挡丝板,所述弧形挡丝板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进丝环上方位置处。为保证送丝速度和出丝速度的一致性,在所述对辊机构左下方的安装板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的转轴上套装有感应臂,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辊的电机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其置于开松机组前端,从丝束包引出的丝束首先经其处理,消除应力、恒定张力后再进入第一级开松口进行后面的开松工序,保证了丝束开松的平稳性,大大提高了滤棒制品的成品质量。由进丝环和间隔设置的多根导丝杆构成的预应力消除缓冲机构可使从丝束包出来的丝束在从多根导丝杆之间绕行后,使丝束上的应力得以缓释;对辊机构和感应臂构成的恒定张力系统,能够将丝束平稳的送至第一级开松口,保证了进入第一级开松口的丝束状态性能稳定一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丝束控制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板I ;在安装板I的左侧底部和上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丝环2和出丝杆3,在安装板I右侧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导丝板4,导丝板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导丝杆5,导丝杆5的上下位置可以调整,以调节丝束的过丝距离;在安装板I中部上方设置有由主动辊6和橡胶压辊7构成的对辊机构,主动辊6由驱动电机带动工作;在橡胶压辊7后部的安装板I上设置有控制橡胶压辊7进退的气缸8 ;在主动辊6下方的安装板I上设置有弧形挡丝板9,弧形挡丝板9的底部延伸至进丝环2上方位置处。在对辊机构左下方的安装板I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的转轴上套装有感应臂10,实际制造时,感应臂可以为挡杆结构,也可以为挡板结构等;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动棍6的电机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如开松机组第一级开松口的进丝速度和对辊机构的送丝速度出现不匹配时,主动辊6除跟踪主机速度外,角度传感器还能够根据感应臂的摆动来对主动辊的转速进行微调,保证送丝和进丝的速度一致性。使用时,将本装置置于丝束包11和开松机的第一级开松口之间,根据需要可将安装板I通过悬臂与升降机构相连,升降机构将本装置托举到工作位置;从丝束包11拉出的丝束12从进丝环2引入,经多个导丝杆5顺序盘绕后进入主动辊6和橡胶压辊7之间(控制气缸8使橡胶压辊7离开主动辊6,将丝束12放入;然后再控制气缸8将橡胶压辊7推出使橡胶压辊7压向主动辊6),从主动辊6和橡胶压辊7之间引出的丝束再绕经感应臂10下方,从出丝杆3穿出后进入开松设备的第一级开松口。由于丝束12从丝束包11到进丝环2之间有足够的距离,该距离可使丝束能自由摆动,不易引起丝束翻转而影响开松;由进丝环2和多根导丝杆5组成的预应力消除缓冲机构可使经过的丝束上的应力得以缓释;由主动辊6、橡胶压辊7和感应臂10构成的恒定张力机构可将丝束12平稳的送至第一级开松口。经过本技术的丝束控制装置处理后的丝束状态性能稳定一致,保证了滤棒成型产品的质量要求。【主权项】1.一种丝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板(I);在所述安装板(I)的左侧底部和上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丝环(2 )和出丝杆(3 ),在安装板(I)右侧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导丝板(4),所述导丝板(4)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导丝杆(5);在安装板(I)中部上方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主动辊(6)和压辊(7)构成的对辊机构;在所述压辊(7)后部的安装板(I)上设置有控制压辊(7)进退的气缸(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7)为橡胶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辊下方的安装板(I)上设置有弧形挡丝板(9),所述弧形挡丝板(9)的底部延伸至所述进丝环(2)上方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辊机构左下方的安装板(I)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的转轴上套装有感应臂(10),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辊(6)的电机驱动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丝束控制装置,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板;在安装板的左侧底部和上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丝环和出丝杆,在安装板右侧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导丝板,导丝板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导丝杆;在安装板中部上方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主动辊和压辊构成的对辊机构;在对辊机构左下方的安装板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的转轴上套装有感应臂;在压辊后部的安装板上设置有控制压辊进退的气缸。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其置于开松机组前端,从丝束包引出的丝束首先经其处理,消除应力、恒定张力后再进入第一级开松口进行后面的开松工序,保证了丝束开松的平稳性,大大提高了滤棒制品的成品质量。【IPC分类】A24D3-02【公开号】CN204499461【申请号】CN201520173942【专利技术人】刘有强, 刘宝昌, 张胜伟 【申请人】刘有强【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设置的安装板(1);在所述安装板(1)的左侧底部和上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进丝环(2)和出丝杆(3),在安装板(1)右侧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导丝板(4),所述导丝板(4)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导丝杆(5);在安装板(1)中部上方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主动辊(6)和压辊(7)构成的对辊机构;在所述压辊(7)后部的安装板(1)上设置有控制压辊(7)进退的气缸(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有强刘宝昌张胜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有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