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387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以及一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前述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光学摄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短镜头长度的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的薄型化已成为设计趋势,而此一趋势连带影响了相关光学成像镜头的发展;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努力的研发方向。US7830620号专利揭露一种六片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第一透镜的屈光率为负,第二透镜的屈光率为正,此种设计容易导致整体长度过长,难以符合小型化的设计趋势。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较短镜头长度、轻量化、低制造成本、扩大半视场角并能提供高分辨率与高成像质量的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六片式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为一凸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六片。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AG56,所以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的总合为AAG。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所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合为ALT。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0.95≤T1/(AG12+AG56)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1≤T2/AG2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7≤T1/AG34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0≤T2/AG34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0≤T1/AG2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6.5≤ALT/T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T4≤2.0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1≤(AG12+AG56)/AG2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3≤T6/T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2≤T5/AG2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T2≤3.6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5≤T6/AG2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0.7≤T5/T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2≤T4/AG34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0≤T6/(AG12+AG56)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5≤T4/AG23的关系。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0.7≤T1/AAG的关系。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应用前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含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影像模块。影像模块包括:符合前述技术特征的光学成像镜头、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用于供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用于供该模块后座单元设置的一基板,以及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侧的一影像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透镜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绘示透镜面形与光线焦点的关系示意图。图3是绘示范例一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图4是绘示范例二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图5是绘示范例三的透镜面形与有效半径的关系图。图6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7是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8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9是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0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11是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2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13是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4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15是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6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17是绘示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18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19是绘示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0是绘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示意图。图21是绘示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示意图。图22是绘示应用本专利技术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3是绘示应用本专利技术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2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2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2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2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0是表示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1是表示第四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2是表示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3是表示第五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4是表示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5是表示第六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6是表示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7是表示第七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38是表示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图39是表示第八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图40是表示各实施例的重要参数。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本篇说明书所说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一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一第三透镜,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一第四透镜,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第六透镜,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12,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56,并满足0.95≤T1/(AG12+AG56)的条件,且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共六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一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一第三透镜,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一第四透镜,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一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中,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12,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56,并满足0.95≤T1/(AG12+AG56)的条件,且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共六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23,并满足1.1≤T2/AG23的条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34,并满足1.7≤T1/AG34的条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34,并满足1.0≤T2/AG34的条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位于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AG23,并满足2.0≤T1/AG23的条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合为ALT,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并满足6.5≤ALT/T3的条件。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五个空气间隙的宽度总和为AAG,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并满足AAG/T4≤2.0的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翰陈白娜种波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