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182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7:22
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属于3D影像显示技术领域。一触控模块;一连接模块,包括一基底层与一连接该基底层的胶层,该基底层与该触控模块连接;及一3D显示模块,与该胶层连接,该3D显示模块包括:一基底构造,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3D光学构造,形成于该基底构造的该第一面,该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各该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凸出;其中,各该柱状透镜的顶部连接该胶层,各该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该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3D影像显示

技术介绍
公知的裸视3D原理系依据聚光及折射原理改变光行进的方向,观视者左、右眼在影像光线集中的设定区域分别看到不同画面,以达到3D立体视觉感受。而现有裸视3D液晶显示器系为一般2D平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结合一 3D显示层、3D显示膜或3D显示板。其中观视者在观视区内双眼可能会接收到不同的图像,而这些图像具有视差,因而可在观视者的大脑中合成一副3D立体影像。但是,3D显示层的柱透镜例如为直条状,并且柱透镜之间紧密排列且与RGB像素结构有序排列设置,有序排列的RGB像素与有序排列的柱透镜之间产生明显的干涉条纹。其中,当3D显示层的柱透镜与显示模块的RGB像素之间平行排列及对位时,可能会因3D显示层与显示模块的周期性排列结构而产生迭纹(Moire)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透过于基底层涂覆一胶层,以使3D显示模块的3D光学构造与触控模块完全贴合,藉此达到良好的触控操作与3D显示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模块、一连接模块及一 3D显示模块。连接模块包括一基底层与一连接基底层的胶层,基底层与触控模块连接。3D显示模块与胶层连接,3D显示模块包括一基底构造及一 3D光学构造。基底构造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3D光学构造形成于基底构造的第一面,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各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凸出。其中,各柱状透镜的顶部连接胶层,各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胶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具有一基底构造与一 3D光学构造的3D显示模块,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各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凸出;提供一基底层,并于基底层的一面涂覆一胶层以形成连接模块;将胶层连接该些柱状透镜,且各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胶层,黏胶区的弧长投影至第一面的一第一宽度,第一宽度小于或等于为各单根柱状透镜宽度的三分之二;及于基底层的另一面涂覆一光学树脂层,并将一触控层连接至光学树脂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具有一基底构造与一 3D光学构造的3D显示模块,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各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凸出;提供一基底层,并于基底层的一面涂覆一胶层以形成连接模块;将胶层连接该些柱状透镜,且各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胶层,各黏胶区投影至各单根柱状透镜的一第一高度,第一高度小于或等于为各单根柱状透镜高度的三分之一;及于基底层的另一面涂覆一光学树脂层,并将一触控层连接至光学树脂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模块、一 3D显示模块及一液晶显示模块。3D显示模块与触控模块连接,3D显示模块包括一基底构造及一 3D光学构造。基底构造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3D光学构造形成于基底构造的第二面,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液晶显示模块具有一显示面,显示面透过一透光连接层连接该些柱状透镜。其中,各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显示面,各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透光连接层,黏胶区的弧长投影至第二面的一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小于或等于为各单根柱状透镜宽度的三分之二。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手段为利用一种,透过于连接模块的基底层涂覆一胶层,以使各柱状透镜的顶部陷入胶层的设计,藉此3D光学构造与触控模块完全贴合,以及胶层不影响各柱状透镜的侧部的光滑弧面,并达到良好的触控操作与3D显示的效果。再者,液晶显示模块输出的光束经由各柱状透镜的顶部,光束将产生散射光或折射光的状况,而使观视者可裸视观看到降低或不具迭纹现象的3D影像。藉此降低3D显示模块输出一 3D影像的迭纹现象,而观视者可裸视观看较佳质量的3D影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透过于连接模块的基底层涂覆一胶层,以使各柱状透镜的顶部陷入胶层的设计,藉此3D光学构造与触控模块完全贴合,以及胶层不影响各柱状透镜的侧部的光滑弧面,并达到良好的触控操作与3D显示的效果。此外,液晶显示模块输出的光束经由各柱状透镜的顶部,光束将产生散射光或折射光的状况,而使观视者可裸视观看到降低或不具迭纹现象的3D影像。藉此降低3D显示模块输出一 3D影像的迭纹现象,而观视者可裸视观看较佳质量的3D影像。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以「顶部之黏胶区投影至第一面的宽度」占据各单根柱状透镜宽度的比例、或是「顶部之黏胶区投影至各单根柱状透镜的高度」占据各单根柱状透镜高度的比例,来降低3D显示模块产生3D影像的迭纹以及达到良好的3D视觉效果。【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之剖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之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之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之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制作方法之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制作方法之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之剖面示意图。图7为根据图6之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之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示说明:l、la、lb:触控模块10:3D显示模块101:第一面102:第二面103:柱状透镜12:透光层12sl:第一贴合面12s2:第二贴合面14:触控模块140:触控层142:光学树脂层13:连接模块130:基底层Ad:胶层16:液晶显示模块18:透光连接层Al:黏胶区A2:侧部B1:基底构造B2:3D光学构造Cl:曲面Dl: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Gl:空隙结构h1:厚度h2、htl、ht2:高度T:顶部P1、PF1、PF2:宽度UPL:上偏光片CF:彩色滤光片TFT:TFT 片BL:背光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所不,一种触控装置,包括一触控模块、一连接模块及一 3D显不模块。连接模块包括一基底层与一连接基底层的胶层,基底层与触控模块连接。3D显示模块与一胶层连接,3D显示模块包括一基底构造及一 3D光学构造。基底构造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3D光学构造形成于基底构造的第一面,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各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凸出。其中,各柱状透镜的顶部连接胶层,各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胶层。实施例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触控装置之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一种触控装置1,包括一触控模块14、一连接模块13及一 3D显示模块10。在实务上,3D显示模块10可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未绘示)上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CN104808850.html" title="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触控模块;一连接模块,包括一基底层与一连接该基底层的胶层,该基底层与该触控模块连接;及一3D显示模块,与该胶层连接,该3D显示模块包括:一基底构造,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一3D光学构造,形成于该基底构造的该第一面,该3D光学构造包括多数个柱状透镜,各该柱状透镜的顶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凸出;其中,各该柱状透镜的顶部连接该胶层,各该柱状透镜顶部的一黏胶区陷入该胶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盈同
申请(专利权)人:咏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