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071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包括竖直布置在地面上的框架柱、固设在框架柱上方的水平布置的悬挑梁,悬挑梁下方的框架柱上,自上而下间隔布置有2个埋件组,每个埋件组包括布置在框架柱的3个侧面上的3个埋件,位于上方的每个埋件上均焊接一条横向布置的第一牛腿,位于下方的每个埋件上均焊接一条倾斜布置的第二牛腿,第一牛腿与第二牛腿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框架柱、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围成三角形,悬挑梁底面处的第一牛腿与底面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的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建筑结构工程的施工用具或其他建筑辅助设备及其应用的
,特别是涉及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在现场的制备、搬运或加工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因工艺需要,在工业建筑高大框架结构工程中常设计一些悬挑梁,其中一部分为大型承重悬挑梁。悬挑梁不是两端都有支撑,而是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或挑出支撑物的梁。现有常见的悬挑梁施工方法为搭设落地支模架施工,适用于楼层较低的小型悬挑梁施工。当施工位置较高的独立大型承重悬挑梁时,由于悬挑梁荷载较大、高度较高,所以对支模脚手架和地基的要求均很高,这就造成了施工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当高度超高时,施工风险系数很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包括竖直布置在地面上的框架柱、固设在所述框架柱上方的水平布置的悬挑梁,所述悬挑梁下方的所述框架柱上,自上而下间隔布置有2个埋件组,每个所述埋件组包括布置在所述框架柱的3个侧面上的3个埋件,位于上方的每个所述埋件上均焊接一条横向布置的第一牛腿,位于下方的每个所述埋件上均焊接一条倾斜布置的第二牛腿,所述第一牛腿与所述第二牛腿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所述框架柱、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围成三角形,所述悬挑梁底面处的第一牛腿与所述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本专利技术的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牛腿为水平布置,所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本专利技术的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其中所述悬挑梁内设插筋。本专利技术的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均为焊接型钢牛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施工所述框架柱,完成所述框架柱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②在所述悬挑梁下方的框架柱上从上而下间隔安装所述埋件组;③浇筑所述框架柱的混凝土至所述悬挑梁的底部位置处;④焊接安装所述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到所述埋件上,并将相应的所述第一牛腿、第二牛腿各自的一个端点焊接在一起,并在所述第一牛腿与所述悬挑梁底面之间预留间隙,在该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⑤以已安装的所述第一牛腿、第二牛腿为平台,运用布设的所述悬挑梁底支模钢管进行所述悬挑梁的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的施工;⑥对所述悬挑梁、框架柱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⑦对施工后的所述悬挑梁、框架柱进行浇水养生;⑧测试施工后所述悬挑梁的强度,达到可拆模强度后,拆除所述第一牛腿、第二牛腿以及所述模板工程中使用的模板。本专利技术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②中还包括施工所述悬挑梁的插筋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④中还包括调平所述第一牛腿使其水平布置的步骤。本专利技术,优先施工悬挑梁底部的框架柱,并提前设置牛腿埋件和悬挑梁插筋,利用埋件安装型钢牛腿作为悬挑梁的吊支模平台,进行模板工程施工,解决了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的施工难题,减少了高或超高支模施工时的脚手架搭设工序,避免了对支模脚手架和地基的高要求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适用于各类悬挑梁的施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悬挑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悬挑梁装置的又一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包括竖直布置在地面上的框架柱1、固设在框架柱I上方的左右水平布置的悬挑梁5,悬挑梁5下方的框架柱I上,自上而下间隔布置有2个埋件组,每个埋件组包括布置在框架柱I的前、左、右3个侧面上的3个埋件2,位于上方的每个埋件2上均焊接一条左右横向布置的第一牛腿3,位于下方的每个埋件2上均焊接一条向上倾斜布置的第二牛腿31,第一牛腿3与第二牛腿31的右端焊接在一起,框架柱1、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围成三角形。优选地,第一牛腿3为水平布置,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框架柱I和第一牛腿3为两条直角边,这样,就相当于为悬挑梁5统一了底面高度,模板直接布设在同一高度的牛腿上,省去了梁底布设模板后对模板的调平工序,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省了施工时间。悬挑梁5底面处的第一牛腿3与底面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4。优选地,为增加悬挑梁5的强度,避免受重压变形,悬挑梁5内设插筋。优选地,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均为焊接型钢牛腿,该种型钢可以随工程任意加工、设计及组合,其断面力矩、断面系数、耐压力、承荷重,远高于同单位重量之热压延型钢,因而能有效地保证悬挑架的承重能力。上述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施工框架柱1,完成框架柱I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施工可参照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赘述;②在悬挑梁5下方的框架柱I上从上而下间隔安装埋件组,并施工悬挑梁5的插筋;③浇筑框架柱I的混凝土至悬挑梁5的底部位置处,为下述步骤中的悬挑梁底支模及牛腿的安装做准备;④焊接安装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到埋件2上,并将相应的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各自的右端点焊接在一起,并在第一牛腿3与悬挑梁5底面之间预留间隙,在该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4,优选地,为形成上述直角三角形,还需调平第一牛腿3,使其左右水平布置;⑤以已安装的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为平台,运用布设的悬挑梁底支模钢管4进行悬挑梁5的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的施工,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施工可参照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赘述;⑥对悬挑梁5、框架柱I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浇筑悬挑梁5本体及与悬挑梁5连接部位及以上部分的框架柱I,最终完成悬挑梁5的施工;⑦对施工后的悬挑梁5、框架柱I进行浇水养生;⑧测试施工后悬挑梁5的强度,达到可拆模强度后,拆除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以及模板工程中使用的模板。本专利技术的,用牛腿组成模板工程中的支模平台,取缔了常用的落地脚手架,减少了脚手架搭设工序,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保障了安全施工。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包括竖直布置在地面上的框架柱(I)、固设在所述框架柱(I)上方的水平布置的悬挑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5)下方的所述框架柱(I)上,自上而下间隔布置有2个埋件组,每个所述埋件组包括布置在所述框架柱(I)的3个侧面上的3个埋件(2),位于上方的每个所述埋件(2)上均焊接一条横向布置的第一牛腿(3),位于下方的每个所述埋件(2)上均焊接一条倾斜布置的第二牛腿(31),所述第一牛腿(3)与所述第二牛腿(31)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所述框架柱(I)、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围成三角形,所述悬挑梁(5)底面处的第一牛腿(3)与所述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牛腿(3)为水平布置,所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型高空承重悬挑梁装置,包括竖直布置在地面上的框架柱(1)、固设在所述框架柱(1)上方的水平布置的悬挑梁(5),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5)下方的所述框架柱(1)上,自上而下间隔布置有2个埋件组,每个所述埋件组包括布置在所述框架柱(1)的3个侧面上的3个埋件(2),位于上方的每个所述埋件(2)上均焊接一条横向布置的第一牛腿(3),位于下方的每个所述埋件(2)上均焊接一条倾斜布置的第二牛腿(31),所述第一牛腿(3)与所述第二牛腿(31)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所述框架柱(1)、第一牛腿(3)、第二牛腿(31)围成三角形,所述悬挑梁(5)底面处的第一牛腿(3)与所述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内布设悬挑梁底支模钢管(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泳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