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智渊专利>正文

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998 阅读: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包括一挡风罩本体,以及锁定在其内侧底端,用以将其定位在摩托车上的一对支撑杆,该挡风罩本体周缘处可附加一挡雨件,该挡雨件可由半软材质制成,其前侧缘形成与挡风罩周缘接合的弧形体,该弧形体向内形成一斜面,并于斜面前缘中央设一定位孔,可与挡风罩本体上方中央所设的定位梢嵌套,借此,挡雨件可沿挡风罩本体周缘弯曲成型,并与其接合形成一流线形体。(*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摩托车驾驶者前方的透明挡风罩,尤指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的安装于摩托车把手上的挡风罩的使用状态图,装设挡风罩1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迎面吹来的风沙直接吹袭在驾驶者身上,因此其具有一定防风作用,习用的挡风罩1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如下缺点1、一般习用挡风罩1安装后的高度,约在驾驶者头部上方,这样,当风力较强或行驶速度较快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风撞击挡风罩1后,会沿着其弧形罩面而形成风切力,因此在挡风罩1上方内侧,位于风切力的尾端会产生一股旋风W及噪音,常令驾驶者感到不舒服。2、习用挡风罩1的上方并无遮蔽物,所以几乎没有遮蔽雨或阳光的功效,当外出遇雨时,驾驶者常因穿戴雨衣不方便,而撑伞又不安全的原因,常常被细雨所淋湿。虽然,目前已有厂商开发出一种摩托车用遮雨棚,这种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棚架虽可遮蔽风寸及阳光,但是其体积太大,行车时反而增加风阻,且重心不稳易于倾倒;再者,该棚架是用硬材质制成,当摩托车摔倒时容易伤及驾驶员,因此,就摩托车讲求轻便的特性而言,该遮雨棚并非有实用价值。3、习用挡风罩1是选用透明板体安装在摩托车上,其虽可阻挡风沙,若板体面过大时,又会增加行车的风阻,会使把手产生左右摇晃而不易控制,故会影响行车安全。4、习用挡风罩1是利用支撑架直接锁定在摩托车把手上,因此需要工具才能将其拆卸,因而无法随时随地,因时制宜的将其拆卸或组装,当风和日丽驾驶摩托车外出,挡风罩1似乎是一种累赘,因拆卸及组装的不便,使其无法依需求获得最佳使用效果。5、此外,习用摩托车把手上所装设的照后镜,因其面积小,视野有限,且其凸伸在把手上方,亦形成一种累赘,于是目前很多驾驶者皆将照后镜拔除,然而没有照后镜,对行车安全又会构成威胁。本创作人鉴于习用摩托车挡风罩所存在的上述诸多缺点,经研究改良和多次试验后,终于完成本技术的研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其可随时随地依需求在挡风罩上方附加一挡雨部件,以达到遮雨防晒的目的,并使风压顺着挡雨件的流线形曲面而被排除,以降低风切力及噪音。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可减少风阻及引擎声,从而降低噪音及增加行车安全。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其于挡风罩上方设有塑胶照后镜,以使其具有更宽广的后视范围,更确保行车安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以便勿须使用工具即可随时随地自摩托车上拆卸,使用非常方便。为此,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设有一挡风罩本体,以及锁定在挡风罩内侧底端,用以将挡风罩本体定位在摩托车把手上的一对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风罩本体周缘附加一挡雨件,该挡雨件前侧缘形成可与挡风罩周缘接合的弧形体,以使挡雨件可沿着挡风罩本体周缘弯曲成型,并与其接合而形成一流线形体。本技术的详细结构及功效结合实施例与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图1为习用挡风罩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挡雨件展开俯视图。图4为图3中所示4-4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挡雨件成型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6-6断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图5中所示6-6断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可行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又一可行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所示11-11断面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2-6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一挡风罩本体2,以及锁定在挡风罩镜本体2内侧底端的一对支撑杆3,上述挡风罩本体2周缘可附加一挡雨件4,该挡雨件4可由半软材质制成,其前侧缘形成可与挡风罩本体2周缘接合的弧形体41,且该弧形体41向内设一接合斜面42,并于斜面42前缘中央设有一定位孔43,该挡风罩本体2上方中央设有一定位梢21,因此,当挡雨件4的定位孔43套在定位梢21后,可确保挡雨件4的左右呈平衡状态而不会偏斜,并便于安装及确保牢固。请再配合图3-6所示,本技术的挡雨件4由半软材质例如塑化材料制成,因此其本身具有可弯曲的特性,而图3、4所示,显示了挡雨件4呈展开状的俯视图及前视图。其为片状体,在不使用时可将其收卷置于摩托车的置物箱内。此外,该档雨件4弧形体41的斜面42上,切割有数条锐角形的间隙44,如图5、6所示,当挡雨件4两侧被弯曲时,则形成一拱桥形体,而不会使挡雨件4扭曲变形,具有使其外表呈现圆滑顺畅的作用,如果将表面涂腊可使其更滑顺,不易被钩扯,以确保行车安全。此外,如图2所示,该挡风罩本体2的周缘,可设有黏扣带22,而挡风件4在弧形体41的斜面42上亦相对设有黏扣带421,首先将挡雨件4中央的定位孔43对准挡风罩本体2的定位梢21并使其置入,就可确定挡雨件4的位置处于正中间。然后,将挡雨件4弧形体41的斜面42沿着挡风罩本体2的周缘压合,这样该挡雨件4即可顺利被弯曲成型,并与其接合而形成一向上倾斜的流线形体。上述挡雨件4两侧还设有细目滤网45,其可使空气流通,但其仍可防止雨水穿过,或是如图11所示,在挡雨件4两侧形成由高往下并向外倾斜的通孔45′。此外,挡风罩本体2中间设有一通孔23,在该通孔23内套设有一滤网5,该滤网5周边设有硬质框体51,且框体51可嵌套定位在通孔23的周缘,又,框体51的内缘处,可借助一阻隔板52将其塞住,阻隔板52的周缘设有一可供手指扳动的缺口521。本技术的支撑杆3为非圆形体(例如六角形),其插置在一锁定于摩托车把手上的套管6内,该套管6与支撑杆3呈相对应的非圆形管体,并于侧边设有一可用手转动的定位调整钮61,套管6亦可装设于摩托车体前挡板的适当位置。另,如图9所示,挡风罩本体2内侧面上端处,可贴设一薄片状塑胶镜片7。请再参阅图10所示,上述的挡雨件4亦可将其弧形体41两侧增长,形成延伸体411,此为本技术又一可行实施例。本技术借助上述结构特征,可获得如下的功效,1、如图8所示,挡雨件4接合在挡风罩本体2周缘后,在驾驶者头部上方形成一遮蔽物可遮挡烈日及雨水,而当风吹在挡风罩本体2时,风压W顺势而上,并经挡雨件4顶部,沿滑顺的流线通过而被排除,这样,可降低风切力的冲击声及噪音,再者,当雨水R迎面而来时,即被挡雨件4挡住并往后抛出,因此,除强风大雨外,该挡雨件4具有防止雨水R淋到头部的作用。2、如图8所示,挡风罩本体2中间所设的滤网5,可使风压W渗透,但可防止雨水穿透,由于这一构件,当遇到强风时,正面的风压经滤网5而得到平衡,因此具有降低风阻的功效。当然,该滤网5可嵌套一阻隔板52,而将滤网5塞住,因此驾驶者可依需求将阻隔板52取下或塞住,从而达到因时制宜的功效。3、再者,上述的挡雨件4两侧所设的细目滤网45或倾斜通孔45′,亦具有平衡侧向风压作用,以达到减少风阻及引擎噪音的功效。4、此外,挡雨件4除了上述利用黏扣带421定位在挡风罩本体2的上周缘外,亦可利用其中间的定位孔43嵌入挡风罩本体2的定位梢21而位于中心位置后,可进一步利用一夹持构件8,如图7所示,将弯曲部与挡风罩本体2的弧形体41的两端部46夹持一体,亦可达到迅速组合挡雨件4的目的。而无论其使用何种方式将挡雨件4定位在本体2上,其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遮雨防晒的摩托车挡风罩,设有一挡风罩本体,以及锁定在挡风罩内侧底端,用以将挡风罩本体定位在摩托车把手上的一对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风罩本体周缘附加一挡雨件,该挡雨件前侧缘形成可与挡风罩周缘接合的弧形体,以使挡雨件可沿着挡风罩 本体周缘弯曲成型,并与其接合而形成一流线形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渊
申请(专利权)人:黄智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