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智渊专利>正文

电子荧光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7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荧光棒,包括一棒状电池、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绝缘套管,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件。利用将一阳极部及一阴极部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的背面,使所述软性电路板与所述棒状电池形成电性连接,而使所述发光件发光,进而提升所述电子荧光棒的亮度及强化夜间识别功能。

Electronic fluorescent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荧光棒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荧光棒,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荧光棒。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传统的浮标是空心的塑料管,所述塑料管可与浮标本体连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空心腔室,进而使得浮标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浮力。当浮标绑住具有鱼钩的钓线而漂浮于水面上时,会因被鱼钩勾住的鱼拉扯鱼线而导致整个浮标上下激烈跳动,所以可通知钓者扬竿或收竿。但是,这类浮标并不具有夜间识别功能,因此,在光线昏暗或夜间,很不容易察知是否有鱼上钩而容易错失扬竿的机会。为解决浮标无法在夜间正常发挥通知功能的问题,已有厂商在浮标上增加电池及灯具,以提供恒亮功能,使得钓者能在夜间清楚观看到灯具而得知是否中鱼并实时扬竿,只是钓者必须全神灌注盯着看浮标上的灯光是否上下激烈跳动,不然仍会错失重要的鱼讯。然而,传统浮标是将电池及灯具设置在所述浮标浮出水面的一端,其中所述灯具在所述浮标的端点发光不仅亮度不足,单一个亮点也会产生夜间识别功能偏低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良的一种电子荧光棒,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荧光棒,利用阳极部及阴极部设置在软性电路板的背面,使软性电路板与棒状电池形成电性连接,而使多个发光件发光,用以提升所述电子荧光棒的亮度及强化夜间识别功能。为达成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荧光棒,所述电子荧光棒包括一棒状电池、一发光单元以及一绝缘套管;所述棒状电池包含一本体及一端杆,其中所述端杆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发光单元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及多个发光件,其中所述软性电路板套置在所述端杆且抵靠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棒状电池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件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所述绝缘套管包覆在所述发光单元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具有一长条折片及一贯孔,其中所述贯孔形成在所述长条折片上且用以供所述端杆穿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长条折片的一正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还具有一阳极部,所述阳极部设置在所述长条折片的一背面,用以接触所述棒状电池的本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还具有一阴极部,所述阴极部设置在所述贯孔的一周缘,用以接触所述棒状电池的端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贯孔的一孔径小于所述棒状电池的端杆的一杆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阴极部形成在所述长条折片上且向所述贯孔的一中心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为发光二极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套管是利用半透明或透明的一塑料材料所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套管包括一管体部,用以套置在所述棒状电池的本体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套管具有一封盖,所述封盖配置用以与所述管体部组合在一起。如上所述,利用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材料弹性及可挠曲可弯折的特性而包覆在所述棒状电池外,同时利用所述阳极部及所述阴极部形成在所述长条折片的背面,并且使所述阳极部接触所述棒状电池的本体以及使所述阴极部接触所述棒状电池的端杆,因而使所述软性电路板与所述棒状电池形成电性连接而导通所述发光件,进而使所述长条折片的正面形成整串直线的发光源,不仅可提升整体亮度,也能够取代现有技术浮标灯具的单一亮点而强化夜间识别功能。另外,透过将所述绝缘套管包覆在所述发光单元外,使所述管缘部紧附在所述棒状电池的端杆,所述管缘部套附在所述棒状电池的本体上,而能够使所述棒状电池及所述发光单元与外部水气隔绝。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电子荧光棒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电子荧光棒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剖视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电子荧光棒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再者,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水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及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荧光棒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子荧光棒包括一棒状电池2、一发光单元3以及一绝缘套管4。本专利技术将于下文详细说明各组件的细部构造、组装关系及其运作原理。续参照图1及2所示,所述棒状电池2包含一本体21、一颈部22及一端杆23,其中所述颈部22自所述本体21的一处向内凹陷,所述端杆23设置在所述本体21的一端。续参照图1及2所示,所述发光单元3包含一软性电路板31(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及多个发光件32,其中所述软性电路板31套置在所述端杆23且抵靠在所述本体21上,并且与所述棒状电池2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件3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3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32为已封装好的发光二极管(LED)贴片灯或倒装发光二极管芯片。进一步来说,所述软性电路板31具有一长条折片311、一贯孔312、一阳极部313及一阴极部314,其中所述贯孔312形成在所述长条折片311上且用以供所述端杆23穿伸,而且所述发光件32间隔设置在所述长条折片311的一正面。所述软性电路板31的阳极部313设置在所述长条折片311的一背面,用以接触所述棒状电池2的本体21,另外,所述软性电路板31的阴极部314设置在所述贯孔312的一周缘,用以接触所述棒状电池2的端杆23,而且所述阴极部314形成在所述长条折片3的背面且向所述贯孔312的一中心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条折片311的正面可蚀刻电路以安装所述所述发光件32,所述长条折片311的背面可蚀刻形成所述阳极部313及阴极部314的电极接触片,用以接触所述棒状电池2位于所述本体21及所述端杆23的电极,其中所述贯孔312的一孔径小于所述棒状电池2的端杆23的一杆径,当所述棒状电池2的端杆23穿过所述贯孔312时,可以利用所述阴极部314的软性电路板的材料弹性形成更紧密的接触,使得所述阴极部314是紧配合在所述端杆23的一周缘。另外,所述长条折片311区分为二折片部310,所述贯孔312位于所述两折片部310之间,所述发光件32直线排列地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折片部310上。续参照图1及2所示,所述绝缘套管4包覆在所述发光单元3外,所述绝缘套管4包括一管体部41及一管缘部42,其中所述绝缘套管4的管体部41是配置用以套置在所述棒状电池2的本体21及颈部22上,所述绝缘套管4的管缘部42自所述管体部41延伸,所述管缘部42是配置用以围绕在所述棒状电池2的端杆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套管4是利用半透明或透明的一塑料材料所制成,而且所述管缘部42的一内径小于所述管体部41的一内径外,当所述棒状电池2及发光单元3置入所述绝缘套管4之后,即对所述绝缘套管4进行密封,进而达到防水的效果。依据上述的结构,所述棒状电池2的端杆23穿过所述贯孔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荧光棒包含:/n一棒状电池,包含一本体及一端杆,所述端杆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n一发光单元,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套置在所述端杆且抵靠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棒状电池形成电性连接;及多个发光件,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以及/n一绝缘套管,包覆在所述发光单元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荧光棒包含:
一棒状电池,包含一本体及一端杆,所述端杆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端;
一发光单元,包含:一软性电路板,套置在所述端杆且抵靠在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棒状电池形成电性连接;及多个发光件,设置在所述软性电路板上;以及
一绝缘套管,包覆在所述发光单元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具有一长条折片及一贯孔,所述贯孔形成在所述长条折片上且用以供所述端杆穿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长条折片的一正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荧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还具有一阳极部,所述阳极部设置在所述长条折片的一背面,用以接触所述棒状电池的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渊
申请(专利权)人:黄智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