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世明专利>正文

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804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9:49
一种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它包括一烘干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本体由底板上的左输送部分、双层烘道、右输送部分及外罩壳所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占地面积小,便于在有限的场地进行烘干工作过程,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并且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以重复循环进行烘干过程,直至符合烘烤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可适用于集装箱钢板制作过程中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钢板烘干机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贸易的繁荣,推动了集装箱的发展,也扩大了集装箱的需求。集装箱的制造过程中,集装箱钢板的质量且直接影响到货物的存储,及远洋运输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持其存储及运输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集装箱的制造过程中,涂漆之后的集装箱钢板的烘烤需要很多烘房,且占有使用面积较大,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因土地租金费用较高,场地有限,使涂漆之后的集装箱钢板烘烤所需的烘房用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既影响了集装箱钢板的产量,又降低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及占有率。为了节约场地便留下了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它不但能有效地确保涂漆之后的集装箱钢板的烘烤质量,而且占地面积小,同时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本技术的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包括一烘干机本体,所述烘干机本体由底板上的左输送部分、双层烘道、右输送部分及外罩壳所形成,所述左输送部分由上框架I及上框架I四角处与底板上相对处之间的支撑腿I所构成,所述上框架I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左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前轴承座I及左后轴承座I,所述左前轴承座I及左后轴承座I分别与左主传动轴I两端端部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左主传动轴I 一端伸出左前轴承座I外处,且还固定有一左大皮带轮I,所述上框架I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右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右前轴承座I及右后轴承座I,所述右前轴承座I及右后轴承座I分别与右从传动轴I两端端部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左主传动轴I与右从传动轴I上转动联接有一输送带I,所述底板上与左输送部分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设有一电机座I,中部处设有一液压缸I,所述电机座I上设有一输出轴上带小皮带轮I的电机I,所述电机I输出轴上的小皮带轮I与左主传动轴I上的左大皮带轮I之间转动联接有一传动皮带I,所述液压缸I的伸缩杆的上端端部处与一呈倒“Π”形状的托架I底面的中部处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呈倒“Π”形状的托架I的两托杆上分别设有一呈板条状的前、后托板,所述呈倒“Π”形状的托架I的两托杆上分别所设的呈板条状的前、后托板且处于左输送部分的输送带I的两旁,所述双层烘道由上框架、中框架、下框架和底板上的连接上框架、中框架及下框架四角处的支撑腿所形成,所述上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下端面处装设有一上电加热器,所述中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分别均布有中前、后轴承座,所述中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中前、后轴承座均分别与一中辊筒两端端部的辊柱上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中辊筒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中前轴承座外处并还一一固定有一中大链轮,所述中辊筒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中前轴承座外处并还一一所固定的中大链轮均由一中链条形成转动联接,且末个中辊筒一端伸出末个中前轴承座外的中辊柱处所固定的一中大链轮外处还固定有一外中大链轮,所述中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下端面处还装设有一中电加热器,所述下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分别均布有下前、后轴承座,所述下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下前、后轴承座均分别与一下辊筒两端端部的辊柱上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下辊筒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下前轴承座外处并还一一固定有一下大链轮,所述下辊筒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下前轴承座外处并还一一所固定的下大链轮均由一下链条形成转动联接,且首个下辊筒一端伸出首个下前轴承座外的下辊柱处所固定的下大链轮外处还固定有一外下大链轮,所述底板上与双层烘道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设有一中电机座,所述底板上与双层烘道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所设的中电机座上安设有输出轴上带左中小链轮的左中电机及输出轴上带右中小链轮的右中电机,所述左中电机输出轴上的左中小链轮与所述首个下辊筒一端伸出首个下前轴承座外的下辊柱处所固定的下大链轮外处所还固定的外下大链轮之间转动联接有一左链条,所述右中电机输出轴上的右中小链轮与所述末个中辊筒一端伸出末个中前轴承座外的中辊柱处所固定的中大链轮外处所还固定的外中大链轮之间转动联接有一右链条,所述右输送部分由上框架II及上框架II四角处与底板上相对处之间的支撑腿II所构成,所述上框架II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左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前轴承座II及左后轴承座II,所述左前轴承座II及左后轴承座II分别与左主传动轴II两端端部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左主传动轴II 一端伸出左前轴承座II外处,且还固定有一大皮带轮II,所述上框架II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右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右前轴承座II及右后轴承座II,所述右前轴承座II及右后轴承座II分别与右从传动轴II两端端部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左主传动轴II与右从传动轴II上转动联接有一输送带II,所述底板上与右输送部分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设有一电机座II,中部处设有一液压缸II,所述电机座II上设有一输出轴上带小皮带轮II的电机II,所述电机II输出轴上的小皮带轮II与左主传动轴II上的左大皮带轮II之间转动联接有一传动皮带II,所述液压缸II的伸缩杆的上端端部处与一呈倒“Π”形状的托架II底面的中部处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呈倒“Π”形状的托架II的两托杆上分别设有一呈角钢状的前、后托板,所述呈倒“Π”形状的托架II的两托杆上分别所设的呈角钢状的前、后托板且处于右输送部分的输送带II的两旁,所述呈角钢状的前、后托板的后端端部处设有一横向安装板,所述外罩壳装配在底板上的左输送部分、双层烘道及右输送部分外。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集装箱钢板烘干机,集装箱钢板烘干机的烘干机本体主要由底板上的左输送部分、双层烘道、右输送部分及外罩壳所形成。本技术的集装箱钢板烘干机的使用,先启动上、中电加热器,等到达到烘烤温度后,再启动左输送部分的电机座I上电机1、双层烘道的中电机座上左中电机与右中电机及右输送部分的电机座II上电机II。所述电机I输出轴上的小皮带轮I转动,通过传动皮带I带动左主传动轴I上的左大皮带轮I,并使左主传动轴I与右从传动轴I上转动联接的输送带I向右移动。所述电机II输出轴上的小皮带轮II转动,通过传动皮带II带动左主传动轴II上的左大皮带轮II,并使左主传动轴II与右从传动轴II上转动联接的输送带II向右移动。所述左中电机输出轴上的左中小链轮转动,通过左链条带动首个下辊筒一端伸出首个下前轴承座外的下辊柱处所固定的下大链轮外处所还固定的外下大链轮,并由下链条使下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下前、后轴承座上的下辊筒顺时针转动。所述右中电机输出轴上的右中小链轮转动,通过右链条带动末个中辊筒一端伸出末个中前轴承座外的中辊柱处所固定的中大链轮外处所还固定的外中大链轮,并由上链条使中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中前、后轴承座上的中辊筒逆时针转动。涂漆之后的集装箱钢板先通过左输送部分的输送带I,接着进入所述双层烘道下框架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下前、后轴承座上的下辊筒上,并进行烘烤,再接着通过右输送部分的输送带II,然后由所述液压缸II的伸缩杆使处于右输送部分的输送带II两旁的所述呈倒“Π”形状的托架II的两托杆上分别所设的呈角钢形状的前、后托板将一次烘烤过的集装箱钢板托起,且再由呈角钢状的前、后托板的后端端部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钢板烘干机,它包括一烘干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本体由底板(1)上的左输送部分(2)、双层烘道(3)、右输送部分(4)及外罩壳(5)所形成,所述左输送部分(2)由上框架Ⅰ(21)及上框架Ⅰ(21)四角处与底板(1)上相对处之间的支撑腿Ⅰ(22)所构成,所述上框架Ⅰ(21)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左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前轴承座Ⅰ(211)及左后轴承座Ⅰ(212),所述左前轴承座Ⅰ(211)及左后轴承座Ⅰ(212)分别与左主传动轴Ⅰ(213)两端端部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左主传动轴Ⅰ(213)一端伸出左前轴承座Ⅰ(211)外处,且还固定有一左大皮带轮Ⅰ(214),所述上框架Ⅰ(21)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右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右前轴承座Ⅰ(215)及右后轴承座Ⅰ(216),所述右前轴承座Ⅰ(215)及右后轴承座Ⅰ(216)分别与右从传动轴Ⅰ(217)两端端部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左主传动轴Ⅰ(213)与右从传动轴Ⅰ(217)上转动联接有一输送带Ⅰ(218),所述底板(1)上与左输送部分(2)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设有一电机座Ⅰ(121),中部处设有一液压缸Ⅰ(122),所述电机座Ⅰ(121)上设有一输出轴上带小皮带轮Ⅰ(1212)的电机Ⅰ(1211),所述电机Ⅰ(1211)输出轴上的小皮带轮Ⅰ(1212)与左主传动轴Ⅰ(213)上的左大皮带轮Ⅰ(214)之间转动联接有一传动皮带Ⅰ(2193),所述液压缸Ⅰ(122)的伸缩杆(1222)的上端端部处与一呈倒“∏”形状的托架Ⅰ(1221)底面的中部处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呈倒“∏”形状的托架Ⅰ(1221)的两托杆上分别设有一呈板条状的前、后托板(1223、1224),所述呈倒“∏”形状的托架Ⅰ(1221)的两托杆上分别所设的呈板条状的前、后托板(1223、1224)且处于左输送部分的输送带Ⅰ(218)的两旁,所述双层烘道(3)由上框架(31)、中框架(32)、下框架(33)和底板(1)上的连接上框架(31)、中框架(32)及下框架(33)四角处的支撑腿(34)所形成,所述上框架(31)的前、后框边的下端面处装设有一上电加热器(311),所述中框架(32)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分别均布有中前、后轴承座(321、322),所述中框架(32)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中前、后轴承座(321、322)均分别与一中辊筒(323)两端端部的辊柱上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中辊筒(323)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中前轴承座(321)外处并还一一固定有一中大链轮(324),所述中辊筒(323)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中前轴承座(321)外处并还一一所固定的中大链轮(324)均由一中链条(325)形成转动联接,且末个中辊筒(323)一端伸出末个中前轴承座(321)外的中辊柱处所固定的一中大链轮(324)外处还固定有一外中大链轮(326),所述中框架(32)的前、后框边的下端面处还装设有一中电加热器(327),所述下框架(33)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分别均布有下前、后轴承座(331、332),所述下框架(33)的前、后框边的上端面上处所均布的下前、后轴承座(331、332)均分别与一下辊筒(333)两端端部的辊柱上的轴承外圈形成固定联接,所述下辊筒(333)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下前轴承座(331)外处并还一一固定有一下大链轮(334),所述下辊筒(333)一端的辊柱且均伸出下前轴承座(331)外处并还一一所固定的下大链轮(334)均由一下链条(335)形成转动联接,且首个下辊筒(333)一端伸出首个下前轴承座(331)外的下辊柱处所固定的下大链轮(334)外处还固定有一外下大链轮(336),所述底板(1)上与双层烘道(3)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设有一中电机座(131),所述底板(1)上与双层烘道(3)相对之处的前端部处所设的中电机座(131)上安设有输出轴上带左中小链轮(1312)的左中电机(1311)及输出轴上带右中小链轮(1314)的右中电机(1313),所述左中电机(1311)输出轴上的左中小链轮(1312)与所述首个下辊筒(333)一端伸出首个下前轴承座(331)外的下辊柱处所固定的下大链轮(334)外处所还固定的外下大链轮(336)之间转动联接有一左链条(1315),所述右中电机(1313)输出轴上的右中小链轮(1314)与所述末个中辊筒(323)一端伸出末个中前轴承座(321)外的中辊柱处所固定的中大链轮(324)外处所还固定的外中大链轮(326)之间转动联接有一右链条(1316),所述右输送部分(4)由上框架Ⅱ(41)及上框架Ⅱ(41)四角处与底板(1)上相对处之间的支撑腿Ⅱ(42)所构成,所述上框架Ⅱ(41)前、后框边上端面的左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前轴承座Ⅱ(411)及左后轴承座Ⅱ(4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明胡海鹏田卡
申请(专利权)人:王世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