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小俊专利>正文

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37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由车身本体、装配功能件及外盖的覆盖件构成,上述驾驶仓结构的车身本体由承载主架、车前上前围组件、仓形框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生产的汽车化摩托车,是一种新型的高档摩托车。不仅为驾乘员提供了舒适优雅的驾乘环境,无需佩带头盔而不受头顶烈日、顶风冒雨之苦,而且更加可靠安全。符合当今世界“交叉车型”的设计思想。(*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摩托车在我国被广泛用做乘用交通工具和轻便的货物运输工具,其形式主要有跨骑式和踏板式,驾乘人员暴露在外,缺少安全约束条件,长时间驾乘因其舒适性差而易疲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以增强摩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由车身本体、装配功能件及外盖的复盖件构成,车身本体由承载主架、车前上前围组件、仓形框架组成,车前上前围的弧形梁11固定在承载主架的下前围4上,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前端固定在车前上前围上,后端固定在承载主架上。承载主架的反Y形主梁2与付梁3固定为一体,在反Y形梁2的前端设有转向节套筒1,后横梁6固定在反Y形主梁2后端,前座椅架5固定在反Y形主梁2上,并设有座架横梁20和减震支架7,在付梁3旁设有踏足板支架8,其下端设有车体起落架9,车门铰链页板10固定在付梁3上的下前围4上。上前围的上前围结构冲压件13与弧形梁11连为一体,上前围结构冲压件13内衬以内衬板14,横梁15与内衬板14连接,弓形支架12固定在弧形梁11与上前围结构冲压件13之间。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后端固定在主梁2的中部,其上设有若干加固梁17和车门锁止结构件21,在后顶梁18与后中梁19间设有一启闭式后窗玻璃32。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后端固定在后横梁6的端部,其上设有若干加固梁17,在后顶梁18和后中梁19间设有紧闭玻璃,在穹形梁16顶部与主梁2中间设有中立柱22,在中立柱22上设有车门锁止结构件21和护栏23。翻转式车门的前铰链支座29与车门外板27胶合铆接,车门内衬板28与车门外板27卡扣连接,前铰链支座29装配在车门铰链页板10上,空气撑杆30的一端紧固在车门铰链支座29上,另一端紧固在踏脚板支架8上,用中控锁自动控制的销栓式锁止器31固定在车门后端的螺钉凸台上。前座垫35置于前座椅架5上,后座垫38置于后横梁6前端上,前靠垫37置于中立柱22上的护拦23间,后靠垫37置于后围内侧高靠36置于穹形梁16后下端部的座架横梁20上。在穹形梁16的顶部盖有顶盖24,前端设有挡风玻璃,挡风玻璃上设有刮雨器,在后顶梁18上设有导流板25,导流板25设有高位后灯。启闭式后窗玻璃32以铰链33铰置于与其相应的后风窗框26上,其上设有一后窗空气撑杆30,下端设有锁止器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的摩托车,为驾乘人员营造了安全、舒适的驾乘环境,驾乘人员无须佩戴头盔,也可免遭头顶烈日,顶风冒雨之苦。最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安全防护功能,减少了驾乘人员的交通伤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效果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整体效果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车身本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车身本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复盖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翻转式车门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启闭式后窗玻璃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座垫及靠垫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座垫及靠垫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复盖件示意图。现结合实施例1进一步叙述如下实施例1将承载主架、车前上前围组件、仓形框架如图3所示装配,再以此为装配平台将摩托车的动力传动机构、转向机构、制动机构、减震机构和行走机构等装配好,再将图6所示的翻转式车门、图5所示的复盖件、图8所示的座垫及高靠安装好,便装配成如图1所示的单人仓汽车化摩托车。打起起落架9,关上车门,便可发动行驶。若驾驶员与乘座人员要交淡,便可开启启闭式后窗玻璃32,便于交谈。实施例2以如图4、9、10所示替换实施例1所述相应部件,按实施例1所述便可装配成如图2所示的双人仓汽车化摩托车,驾乘人员更加舒适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由车身本体、装配功能件及外盖的复盖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驾驶仓结构的车身本体由承载主架、车前上前围组件、仓形框架组成,车前上前围的弧形梁(11)固定在承载主架的下前围(4)上,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前端固定在车前上前围上,后端固定在承载主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承载主架的反Y形主梁(2)与付梁(3)固定为一体,在反Y形梁(2)的前端设有转向节套筒(1),后横梁(6)固定在反Y形主梁(2)后端,前座椅架(5)固定在反Y形主梁(2)上,并设有座架横梁(20)和减震支架(7),在付梁(3)旁设有踏足板支架(8),其下端设有车体起落架(9),车门铰链页板(10)固定在付梁(3)上的下前围(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前围的上前围结构冲压件(13)与弧形梁(11)连为一体,上前围结构冲压件(13)内衬以内衬板(14),横梁(15)与内衬板(14)连接,弓形支架(12)固定在弧形梁(11)与上前围结构冲压件(1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后端固定在主梁(2)的中部,其上设有若干加固梁(17)和车门锁止结构件(21),在后顶梁(18)与后中梁(19)间设有一启闭式后窗玻璃(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后端固定在后横梁(6)的端部,其上设有若干加固梁(17),在后顶梁(18)和后中梁(19)间设有紧闭玻璃,在穹形梁(16)顶部与主梁(2)中间设有中立柱(22),在中立柱(22)上设有车门锁止结构件(21)和护栏(23)。6.根据权利要求1、2、4、5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翻转式车门的前铰链支座(29)与车门外板(27)胶合铆接,车门内衬板(28)与车门外板(27)卡扣连接,前铰链支座(29)装配在车门铰链页板(10)上,空气撑杆(30)的一端紧固在车门铰链支座(29)上,另一端紧固在踏脚板支架(8)上,用中控锁自动控制的销栓式锁止器(31)固定在车门后端的螺钉凸台上。7.根据权利要求1、2、4、5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座垫(35)置于前座椅架(5)上,后座垫(38)置于后横梁(6)前端上,前靠垫(37)置于中立柱(22)上的护拦(23)间,后靠垫(37)置于后围内侧,高靠(36)置于穹形梁(16)后下端部的座架横梁(20)上。8.根据权利要求1、3、4、5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穹形梁(16)的顶部盖有顶盖(24),前端设有挡风玻璃,挡风玻璃上设有刮雨器,在后顶梁(18)上设有导流板(25),导流板(25)设有高位后灯。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其特征在于启闭式后窗玻璃(32),以铰链(33)铰置于与其相应的后风窗框(26)上,其上设有一后窗空气撑杆(30),下端设有锁止器(3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由车身本体、装配功能件及外盖的覆盖件构成,上述驾驶仓结构的车身本体由承载主架、车前上前围组件、仓形框架组成。本技术技术生产的汽车化摩托车,是一种新型的高档摩托车。不仅为驾乘员提供了舒适优雅的驾乘环境,无需佩带头盔而不受头顶烈日、顶风冒雨之苦,而且更加可靠安全。符合当今世界“交叉车型”的设计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化摩托车驾驶仓结构,由车身本体、装配功能件及外盖的复盖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驾驶仓结构的车身本体由承载主架、车前上前围组件、仓形框架组成,车前上前围的弧形梁(11)固定在承载主架的下前围(4)上,仓形框架的穹形梁(16)前端固定在车前上前围上,后端固定在承载主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名熊陶小俊
申请(专利权)人:陶小俊谢名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