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37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3:45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及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有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组,通过将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组中的端子端子共用,以实现同一电子卡连接器可兼容两种不同的电子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电子卡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 【
技术介绍
】 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台湾专利TWM437546揭示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 体、用于承载电子卡的托盘、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一侧 的退卡机构及盖设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有用 于收容所述托盘的收容空间,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呈两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 若干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式符合Micro SIM卡之标准。 此外,中国台湾专利TWM432173又揭示了另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有绝缘本 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一侧的退卡机构及盖设于绝 缘本体上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与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电子卡的收 容空间,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呈一排排列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若干导电端子的排列 方式符合Micro-SD卡之标准。 惟,以上现有技术中揭示的电子卡连接器只能用于插接特定的电子卡,无法同时 兼容两种电子卡。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开设不同的模具来生产以上两种不同的电子卡以满 足不同的需求。为此等设计产品势必会产生更大的制造成本,另外会产生更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兼容两种电子卡,以解决以上技术问 题。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兼容两种电子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绝缘 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及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共 同界定形成有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若干个前排端子、若干个后排 端子及若干个既定端子,所述前排端子和后排端子沿电子卡连接器前后方向排列成两排并 共同组成第一卡端子组,所述既定端子和所述后排端子成一排设置并共同组成第二卡端子 组,所述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组分别用于对接两种不同的电子卡。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端子组的排列符合Nan0-SIM卡的标准。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端子组的排列符合Micro-SD卡的标准。 进一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一用于承载Nan0-SIM卡的托盘,所述托 盘包括有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一端的供使用者抓取的操作部,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轮廓与 Micro-SD卡形状相同,所述主体部上凹陷形成有用于收容Nano-S頂卡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端子组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端子为既定端子。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端子组中除了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既定端子外,其余既定端子 与后排端子之间一一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每个后排端子均包括有用于与对接电子卡接触的搭接点,所述每个 既定端子均包括有用于与对接电子卡接触的抵接点,所述搭接点及抵接点均突伸入收容空 间内,且沿所述电子卡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所述既定端子的抵接点位于所述后排端子的 搭接点的后端且与搭接点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底壁及沿底壁两侧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侧壁,所 述其中一侧壁上形成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侧壁设置并形成有面向收容空间的倾斜面。 进一步,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有固设于一侧的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包括 有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的推杆及可旋转的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位于推杆后 端的退卡块。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板及沿顶板两侧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至 少其中一侧板上形成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一端向收容空间内弯折形成有弧形锁扣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中,通过将两种卡连接器的部分端子共用,以实现同 一电子卡连接器可兼容两种不同的电子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其展示了承载有Nan0-SM卡的托盘插入其中。 图2是图1所示的插座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展示了金属外壳从绝缘 本体分离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插座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展示了金属外壳、承载有 SM卡的托盘从绝缘本体拔出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插座电连接器去除金属外壳后的俯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一Micro-SD卡插入其中 且金属外壳从绝缘本体分离后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主权项】1.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及 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有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 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若干个前排端子、若干个后排端子及若干个既定端子,所述前排端 子和后排端子沿电子卡连接器前后方向排列成两排并共同组成第一卡端子组,所述既定端 子和所述后排端子成一排设置并共同组成第二卡端子组,所述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 组分别用于对接两种不同的电子卡。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端子组的排列符合 Nano-S頂卡的标准。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端子组的排列符合 Micro-SD卡的标准。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进一步包括有 一用于承载Nano-SM卡的托盘,所述托盘包括有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一端的供使用者抓 取的操作部,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轮廓与Micro-SD卡形状相同,所述主体部上凹陷形成有用 于收容Nano-SIM卡的容纳空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端子组中位于最外侧 的两个端子为既定端子。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端子组中除了位于最 外侧的两个既定端子外,其余既定端子与后排端子之间一一间隔设置。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后排端子均包括有用于 与对接电子卡接触的搭接点,所述每个既定端子均包括有用于与对接电子卡接触的抵接 点,所述搭接点及抵接点均突伸入收容空间内,且沿所述电子卡连接器的前后方向上,所述 既定端子的抵接点位于所述后排端子的搭接点的后端且与搭接点之间间隔一段距离。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有底壁及沿底 壁两侧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个侧壁,所述其中一侧壁上形成有通槽,所述通槽贯穿侧壁设 置并形成有面向收容空间的倾斜面。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有固设 于一侧的退卡机构,所述退卡机构包括有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一侧的推杆及可旋 转的设置于绝缘本体上且位于推杆后端的退卡块。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有顶板及沿顶 板两侧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两个侧板,至少其中一侧板上形成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一端向 收容空间内弯折形成有弧形锁扣部。【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及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有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组,通过将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组中的端子端子共用,以实现同一电子卡连接器可兼容两种不同的电子卡。【IPC分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及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共同界定形成有一收容空间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若干个前排端子、若干个后排端子及若干个既定端子,所述前排端子和后排端子沿电子卡连接器前后方向排列成两排并共同组成第一卡端子组,所述既定端子和所述后排端子成一排设置并共同组成第二卡端子组,所述第一卡端子组和第二卡端子组分别用于对接两种不同的电子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