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59160 阅读:6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包括输送泵;集萍口,安装在该输送泵的泵口上,该集萍口呈漏斗状;浮体,通过浮体支撑结构固定在输送泵或者集萍口上;脱水器,通过输送管道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打捞装置可大大提高打捞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与水污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相当一部分内河及其支流、湖泊、水库相继发生大面积浮萍泛滥的灾难,大规模的浮萍爆发会带来一些列问题,如污染水质,威胁饮用水安全;遮盖航道,阻碍通航,影响航运安全;污染水体、影响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污染水质,滋生病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等。水面浮萍的治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化学方法多采用硫酸铜、高锰酸钾之类的化学药剂对浮萍进行抑制,具有见效快、杀灭彻底的特点,但化学方法治标不治本,并且会造成二次污染,对水体生物影响很大;生物方法主要是采用自然界中一些对浮萍生长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撒播在浮萍水域从而抑制浮萍的滋生,与化学防治法相比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见效慢,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风险。目前我国针对浮萍的治理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打捞的方法,采用的设备主要是打捞船或人工打捞,但是由于浮萍流动性较大、繁殖能力强,且部分河道狭窄也使得打捞船工作起来十分困难,而人工打捞工作繁重、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便携式、高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浮萍打捞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人工打捞浮萍工作繁重、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高效、切实可行的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同时还具有打捞方法简单、对打捞水域影响小等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包括:输送泵;集萍口,安装在该输送泵的泵口上,该集萍口呈漏斗状;浮体,通过浮体支撑结构固定在输送泵或者集萍口上;脱水器,通过输送管道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所述输送泵在水中横向放置,输送泵上设有浮体框架,所述浮体置于该浮体框架内。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集萍口通过一呈直角弯曲的浮萍输送管与输送泵的泵口连接,集萍口与浮萍输送管之间还设有高度调节器。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所述输送泵为自带切割功能的立式潜污泵,集萍口置于该输送泵顶部,在泵体两侧均设有浮子支撑结构,浮子支撑结构通过螺纹杆、螺母组成一个柱体将浮子固定在泵的两侧。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所述脱水器包括脱水支架和脱水滤桶,脱水支架可折叠,脱水滤桶通过该脱水支架固定,脱水滤桶的底部为可抽拉的滤板,靠近底部的桶壁上设有浮萍滤出水排放管。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所述脱水滤桶为孔壁开有滤水小孔的四棱柱体。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集萍口内设有十字形筋条。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打捞装置打捞效率高,与传统人工打捞相比,浮萍打捞机收集、输送、脱水等步骤可连续进行。漏斗形的集萍口可大大提高收集面积。进一步地,集萍口的吸水口附近安装有十字形筋条,可破坏抽吸时产生的空气柱以防止空气进入泵内导致不能正常输送浮萍。【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浮萍口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的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打捞原理图;图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脱水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包括输送泵5、集萍口 1、浮体2和脱水器11。集萍口 I安装在该输送泵5的泵口上,该集萍口 I呈漏斗状;浮体2通过浮体支撑结构固定在输送泵5或者集萍口 I上,打捞装置置于水中的部分在浮体2的作用下漂浮或者悬浮在水中;脱水器11通过输送管道9、10与输送泵5的出口端连接。输送管道9为水面浮萍输送管,输送管道10为岸上浮萍输送管,输送管道9可采用加筋塑料管,一方面具有质轻的优点,另一方面不容易弯折,可在水面布置较长的管道,便于移动打捞机,可根据打捞位置进行移动,避免了长距离打捞时不断移动岸边动力装置和脱水装置,能够大大增加打捞长度,提高打捞效率。为保证输送管道9不易变形,也可采用带钢丝的软管,输送管道9连接泵的出水口和脱水器,并用多个塑料浮子均匀的接在输送管道9上,使输送管道9在工作时不会下沉。脱水后的浮萍从脱水器底部排出并被运送到浮萍收纳车内再由收纳车集中运往浮萍处理地点进行处理,浮萍挤压产生的水经过管道排入河道内。由于浮萍悬浮于水面3-5cm处,集萍口 I可设计为漏斗形状(如120°的漏斗形状),能够与水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便于吸入更多水面的浮萍,集萍口 I距离水面高度10mm-60mm,能更有效的处理浮萍较多的区域,漏斗深度可设为80mm,在吸入浮萍时可产生漩涡,将附近浮萍聚拢过来,增大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浮萍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泵;集萍口,安装在该输送泵的泵口上,该集萍口呈漏斗状;浮体,通过浮体支撑结构固定在输送泵或者集萍口上;脱水器,通过输送管道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荣刘本森李炳堂徐芳恽文荣陆康张妮
申请(专利权)人: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