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唯林专利>正文

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5335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由扶手、脚蹬、座椅组成,扶手由扶手把通过连接板与自行车座后支承簧固定螺栓连接;脚蹬由安装于自行车后三角架上的支承板及可随使用高度调整在支承板上安装位置的踏脚构成,安装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的座椅其侧板及前板采用铰接或活动连接方式,可构成座椅、高背座椅、载物篮、载物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物多用,使用周期长,可提高自行车载人安全性,防止跨关节松弛及脚卷入车轮等事故发生。(*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载人装置,尤其是一种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中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很多家长用自行车接送儿童上学等,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各种自行车座椅,许多座椅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中国专利89219355.7公开的“自行车多用儿童座篓”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方案,使儿童座椅除了携带儿童,也可用做载物篮;但儿童无法使用座椅时只能载坐在自行车后衣架上,双腿呈悬垂状,没有固定的扶手,增加儿童坐车的恐惧感,双脚也容易卷于车轮中,极易发生事故,并且双腿长期处于悬垂状,使跨关节松弛,不利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健康成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载人装置,使座椅除了携带儿童,用做载物篮外,还可做为幼龄儿童的高背座椅及载物架,附带的扶手及脚蹬使坐在座椅或自行车后衣架上的儿童有固定的扶手,双脚可以稳固地放置在脚蹬上,并可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调节脚蹬高度,防止跨关节的松弛及脚卷入车轮等事故发生,提高自行车载人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一种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由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扶手、脚蹬及安装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的座椅组成,扶手由扶手把通过连接板与自行车座后支承簧固定螺栓连接;脚蹬由支承板、踏脚等组成,支承板呈圆弧型,固定安装在自行车后三角架两侧,支承板上排列有踏脚插装孔,踏脚随使用高度通过插装孔固定安装在支承板上;座椅由底板与背板连为一体的底座及与底座底板绞接、与背板活动连接的两侧板构成,两侧板与底座背板间连接有链条,打开两侧板与背板的活动连接,在链条系拉作用下,两侧板呈水平状,构成一水平载物架。在座椅上还安装有前板,前板与座椅底板及两侧板活动连接,构成一载物篮;前板还可通过螺钉对接在座椅背面板上,由系杆连接对接在背板上的前板及两侧板构成一高背座椅,系杆也可代替链条系拉呈水平状态的两侧板。本技术中踏脚可由与插装杆呈斜面绞接的踏脚轴及安装于踏脚轴上的踏脚板等组成,插装杆一端加工有螺纹,安装于支承板插装孔内,通过螺母固定,不使用时可将踏脚板向上翻起,以节约空间,便于存放等。本技术中座椅的各活动连接处,可采用螺柱连接,插装活销,尼龙带捆扎等方式;根据儿童生理生长特性,设定支承板的圆弧型状。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可靠,儿童坐在座椅或自行车后衣架上,有固定的扶手可把握,双脚稳固地放置在脚蹬上,以防止跨关节松弛,有利于儿童生长;支承板可起防护作用,防止脚卷入车轮。2、一物多用,使用周期长,使用方便,本技术可随儿童年龄增长,改变座椅形式,调节脚蹬安装高度,上下车方便,不需使用座椅时,可改变为载物篮及载物架。3、制造、安装简单,踏脚的可翻起结构,节约存放空间。本技术附图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扶手2-座椅3-脚蹬图2是图1的A-A视图4-螺母5-插装杆6-销轴7-踏脚轴8-踏脚板9-支承板图3是图1的B-B视图10-固定板11-固定螺钉12-固定螺母图4是本技术中扶手结构示意图13-扶手把14-连接板15-螺母图5是图4C-C视图16-紧固螺母图6是本技术中座椅结构示意图17-底座18-侧板19-链条20-前板21-系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一种由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扶手(1)、脚蹬(3)及安装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的座椅(2)组成的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如图4、5所示,扶手(1)由扶手把(13)、连接板(14)等组成,扶手把(13)由φ10钢管弯制成而,两端通过螺母(15)及紧固螺母(16)分别与两只连接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4)的另一端加工有长型孔,便于自行车座后支承簧固定螺柱的连接,为便于安装,连接板加工成Z型。如图2、3所示,脚蹬(3)由支承板(9)、踏脚(4、5、6、7、8)等组成,支承板(9)根据儿童生理生长特性设计成圆弧型,由2毫米钢板冲制而成,支承板(9)上冲制有间隔排列的插装孔及支承板(9)安装孔,支承板(9)固定安装于自行车后三角架两侧,每侧支承板(9)通过上、下两只固定板(10)及固定螺钉(11)、固定螺母(12)固定安装,踏脚(4、5、6、7、8)由与插装杆(5)呈斜面绞接的踏脚轴(7)及安装于踏脚轴(7)上的踏脚板(8)等组成,插装杆(5)一端通过销轴(6)与踏脚轴(7)连接,另一端加工有螺纹,安装于支承板(9)插装孔内,通过螺母(4)固定,斜面式绞接水平状态时联接体斜面接触,呈承力状态,不使用时可向上翻起。如图6所示,座椅(2)由底板与背板连为一体的底座(17)及与底座(17)底板绞接、与背板通过螺栓活动连接的两侧板(18)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7)及侧板(18)等由φ10钢管弯制成框架,在框架上焊接金属条而成,两侧板(18)与底座(17)背板间连接有链条(19),打开两侧板(18)与背板间的螺柱活动连接,在链条(19)系拉作用下,两侧板(18)呈水平状,构成一水平载物架;在座椅(2)上还可安装有前板(20),前板(20)与座椅(2)底板及两侧板(18)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构成一载物篮;前板(20)还可通过螺柱对接在座椅(2)背板上,由系杆(21)通过螺栓连接对接在背板上的前板(20)及两侧板(18)构成一高背座椅,系杆(21)也可代替链条(19)由螺栓连接在座椅(2)背板及两侧板(18)上,系拉呈水平状态时的两侧板(18)。在本技术中,扶手(1)也可由呈T型的扶手把构成,T型扶手把坚杆弯曲由自行车夹座螺栓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由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扶手(1)、脚蹬(3)及安装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的座椅(2)组成,其特征在于扶手(1)由扶手把(13)通过连接板(14)与自行车座后支承簧固定螺栓连接;脚蹬(3)由支承板(9)、踏脚(4、5、6、7、8)等组成,支承板(9)上排列有踏脚(4、5、6、7、8)插装孔,踏脚(4、5、6、7、8)随使用高度通过插装孔固定安装在支承板(9)上;座椅(2)由底板与背板连为一体的底座(17)及与底座(17)底板绞接、与背板活动连接的两侧板(18)构成,两侧板(18)与底座(17)背板间连接有链条(19),打开两侧板(18)与背板的活动连接,在链条(19)系拉作用下,两侧板(18)呈水平状,构成一水平载物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座椅(2)上还安装有前板(20),前板(20)与座椅(2)底板及两侧板(18)活动连接,构成一载物篮;前板(20)还可通过螺钉对接在座椅(2)背板上,由系杆(21)连接对接有背上的前板(20)及两侧板(18)构成一高背座椅,系杆(21)也可代替链条(19)系拉呈水平状态时的两侧板(1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踏脚(4、5、6、7、8)由与插装杆(5)呈斜面绞接的踏脚轴(7)及安装于踏脚轴(7)上的踏脚板(8)等组成,插装杆(5)一端加工有螺纹,安装于支承板(3)插装孔内,通过螺母(4)固定,不使用时可将踏脚板(8)向上翻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扶手(1)由呈T型的扶手把构成,T型扶手把竖杆弯曲由自行车夹座螺栓固定。专利摘要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自行车载人装置,由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扶手(1)、脚蹬(3)及安装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的座椅(2)组成,其特征在于:扶手(1)由扶手把(13)通过连接板(14)与自行车座后支承簧固定螺栓连接;脚蹬(3)由支承板(9)、踏脚(4、5、6、7、8)等组成,支承板(9)上排列有踏脚(4、5、6、7、8)插装孔,踏脚(4、5、6、7、8)随使用高度通过插装孔固定安装在支承板(9)上;座椅(2)由底板与背板连为一体的底座(17)及与底座(17)底板绞接、与背板活动连接的两侧板(18)构成,两侧板(18)与底座(17)背板间连接有链条(19),打开两侧板(18)与背板的活动连接,在链条(19)系拉作用下,两侧板(18)呈水平状,构成一水平载物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唯林
申请(专利权)人:史唯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