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49335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9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它包括相互独立的弹簧组件(1)和缸体组件(2),所述缸体组件(2)的一端与弹簧组件(1)的一端配合,弹簧组件(1)包括拉杆(1.1)、弹簧座(1.2)、缓冲弹簧(1.3)和限位套(1.5),缸体组件(2)包括顶杆(2.1)、缸体(2.2)、注油阀(2.5)和排油阀(2.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此装置的缸体组件和弹簧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缓冲弹簧的设计不会受到活塞杆的限制,生产的灵活度高;同时缓冲弹簧结构紧凑,线径小,缓冲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张紧装置,用于推土机。属于车辆装置

技术介绍
履带式推土机行走装置是用来支持机体,把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旋转运动转变为推土机工作与行驶所需的驱动力和前、后运动,它具有牵引力大、接地比压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左右两条履带包绕在驱动轮、支重轮、托链轮、引导轮上,由张紧装置张紧,直接与地面接触。履带张紧装置缓冲弹簧的作用是:①保证适当的履带张紧力;②当导向轮受到前方的冲击载荷时,缓冲弹簧回缩以吸收振动,防止履带和驱动轮损坏。在对张紧装置缓冲弹簧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是弹簧的预载(履带装置的预紧力)和缓冲量。履带装置的预紧力对履带行走性能具有很大影响,预紧力过大,使履带刚性太大,张紧装置起不到缓冲作用,同时会造成履带行走机械内摩擦力的增加,从而造成发动机功率的损失以及加快履带的磨损速度;预紧力太小又会使履带松弛,起不到张紧作用,同时造成履带上方振动及跳动,也会造成摩擦力的增加。因此,在设计上对履带装置给出一个合理的预紧力,对提高履带的行走性能具有重大的作用。缓冲弹簧的缓冲量即行程对履带行走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果缓冲弹簧的行程过小,当导向轮受到前方的冲击载荷或因泥沙、小石块等潜入驱动轮的的齿沟、履带、支重轮和托链轮时,就可能导致刚性碰撞,造成履带过载和张紧杆变形,从而影响履带行走系统的性能。因此缓冲弹簧必须具有一定的缓冲行程,以保证履带在上述情况下出现滑转。现有的履带张紧装置的缸体组件和弹簧组件是整体式的,即油缸的活塞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油缸体和履带连接座相抵。由于缓冲弹簧是套设在活塞杆上,因此缓冲弹簧的行程和预载均受到油缸的活塞杆的限制,生产的灵活度差。现有的履带张紧装置的缸体组件上注油和放油共用一个阀,当缸体组件内压力较高时,阀会被冲出,会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履带张紧装置,此装置的缸体组件和弹簧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缓冲弹簧的设计不会受到活塞杆的限制,生产的灵活度高;同时缓冲弹簧结构紧凑,线径小,缓冲效果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其特点是:所述履带张紧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弹簧组件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的一端与弹簧组件的一端配合。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其弹簧组件包括拉杆、弹簧座、缓冲弹簧和限位套,所述弹簧座有两个且相对布置,两个弹簧座之间设置有限位套,限位套上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相抵,所述拉杆的杆部依次穿过第一个弹簧座、限位套和第二个弹簧座,拉杆的头部与第一个弹簧座相抵,尾部与第二个弹簧座固定。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还包括螺母、锁板和第一螺栓,所述拉杆的尾部伸出第二个弹簧座,并与螺母配合,螺母与第二个弹簧座相抵,所述锁板包覆在拉杆和螺母的尾端,所述第一螺栓将锁板与拉杆的尾端固定连接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其缸体组件包括顶杆、缸体、注油阀和排油阀,顶杆的一端与弹簧组件配合,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伸入缸体的腔体内,所述注油阀和排油阀设置在缸体上,且注油阀和排油阀均与腔体相连。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还包括防尘圈、支承环和密封圈,所述顶杆与缸体通过支承环支撑,顶杆与缸体的接合处外侧设置有防尘圈,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缸体的端部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上卡板,上卡板上开有一对螺栓孔和一对卡槽,所述注油阀和排油阀分别设置在卡槽内并穿过底板与缸体的腔体相连,所述第二螺栓有两个分别对应上卡板的两个螺栓孔,第二螺栓将注油阀和排油阀固定在缸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缸体组件和弹簧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因此缓冲弹簧的预载和缓冲量设计不会受到顶杆的限制,缓冲弹簧的设计灵活度高,缓冲弹簧结构紧凑,线径小,缓冲效果好。②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设置有相互独立的注油阀和排油阀,当缸体组件内压力较高时,注油阀不懂,只需打开排油阀放油即可;同时注油阀和排油阀设置在上卡板的卡槽内,防止注油阀和排油阀冲出,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履带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弹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缸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面图。图中:弹簧组件I,拉杆1.1,弹簧座1.2,缓冲弹簧1.3,螺母1.4,限位套1.5,锁板1.6,第一螺栓1.7,缸体组件2,顶杆2.1,缸体2.2,腔体2.2.1,上卡板2.3,底板2.4,注油阀2.5,排油阀2.6,防尘圈2.7,支承环2.8,密封圈2.9,第二螺栓2.10。【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它包括相互独立的弹簧组件I和缸体组件2,所述缸体组件2与弹簧组件I相抵。参见图2,所述弹簧组件I包括拉杆1.1、弹簧座1.2、缓冲弹簧1.3、螺母1.4、限位套1.5、锁板1.6和第一螺栓1.7,所述弹簧座1.2有两个,两个弹簧座1.2相对布置,两个弹簧座1.2之间设置有限位套1.5,限位套1.5上套设有缓冲弹簧1.3,缓冲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1.2相抵,所述拉杆1.1杆部依次穿过第一个弹簧座1.2、限位套1.5和第二个弹簧座1.2,拉杆1.1的头部与第一个弹簧座1.2相抵,拉杆1.1的尾部伸出第二个弹簧座1.2,并与螺母1.4配合,螺母1.4与第二个弹簧座1.2相抵,所述锁板1.6包覆在拉杆1.1和螺母1.4的尾端,所述第一螺栓1.7将锁板1.6与拉杆1.1的尾端固定连接。参见图3-6,所述缸体组件2包括顶杆2.1、缸体2.2、注油阀2.5、排油阀2.6、防尘圈2.7、支承环2.8、密封圈2.9和第二螺栓2.10,顶杆2.1的一端与所述拉杆1.1的头部配合,所述顶杆2.1的另一端伸入缸体2.2的腔体2.2.1内,并通过支承环2.8支撑,顶杆2.1与缸体2.2的接合处外侧设置有防尘圈2.7,内侧设置有密封圈2.9,所述缸体2.2的端部设置有底板2.4,底板2.4上设置有上卡板2.3,上卡板2.3上开有一对螺栓孔和一对卡槽,所述注油阀2.5和排油阀2.6分别设置在卡槽内并穿过底板2.4与缸体2.2的腔体2.2.1相连,所述第二螺栓2.10有两个分别对应上卡板2.3的两个螺栓孔将注油阀2.5和排油阀2.6固定在缸体2.2上。工作原理:本技术的缸体组件2和弹簧组件I采用分体式设计,缸体组件2的顶杆2.1与弹簧组件I的拉杆1.1配合,注油阀2.5注油时,顶杆2.1推动拉杆1.1使得缓冲弹簧1.3压缩,此时履带处于放松状态,排油阀2.6放油时,在缓冲弹簧1.3的作用下,拉杆1.1带动顶杆2.1退回,此时履带处于张紧状态,因此缓冲弹簧1.3的预载和缓冲量设计不会受到顶杆2.1 (活塞杆)的限制,缓冲弹簧1.3的设计灵活度高。本技术分别设置有注油阀2.5和排油阀2.6,注油和排油可独立进行,保证了装置的安全性。【主权项】1.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张紧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弹簧组件(I)和缸体组件(2),所述缸体组件(2)的一端与弹簧组件(I)的一端配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张紧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弹簧组件(1)和缸体组件(2),所述缸体组件(2)的一端与弹簧组件(1)的一端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泽民周涛徐勤军陶科李道严小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长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