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879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9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数据处理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量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角度传感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连接在壳体内且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控制装置,壳体上设有显示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角度传感器及显示器与数据处理器向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提高大转角耐张杆内角跳线驰度和导、地线防振锤距离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
技术介绍
目前大转角耐张杆内角跳线驰度测量的方法:验收人员在横担头用卷尺或测距棒在挂点处垂直放下,放至卷尺或测距棒端部与跳线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时量得卷尺或测距棒的垂直距离为跳线驰度。测量导、地线防振锤距离的方法:用卷尺测量防振锤到导、地线线夹或内侧防振锤之间的距离,如防振锤与横担较远,作业人员需坐在外侧导、地线上。其测量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测量跳线驰度时,转角较大的耐张杆内角跳线离横担头距离较远,验收人员测内角侧跳线驰度时需2人配合完成,一个在横担头放卷尺或测距棒,一个在塔身与跳线最低点齐平位置观察。2、测量跳线驰度时,在风力作用下,卷尺或测距棒会随风摆动,需验收人员待卷尺或测距棒恢复垂直时再进行观察。3、测量跳线驰度时,测量需一名验收人员配合,由配合人员位于塔身观察垂直的卷尺或测距棒端部与跳线最低点的水平位置,耗费的时间长。4、测量导、地线防振锤距离时,作业人员经常需沿导线缓慢移动到导线外侧再进行测量,耗费时间长,且存在安全风险。5、测量大转角耐张杆内角跳线驰度时,由于其大、小号侧导线不在同一直线上,造成内角侧跳线离横担头距离较远,从而验收人员距离卷尺或测距棒较远,不易看清测量刻度。6、测量时,卷尺或测量棒在空中易偏斜,验收人员难以保持竖直,存在测量方法的误差。7、风、雾、强阳光等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验收人员的测量读数,测量误差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提高大转角耐张杆内角跳线驰度和导、地线防振锤距离的测量精度。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数据处理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量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角度传感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连接在壳体内且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控制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角度传感器及显示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器向相连。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大齿轮和用于控制大齿轮转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控制部位于壳体外侧,所述大齿轮侧面与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相连以控制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通过控制杆控制大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可以方便的调整第一激光测距装置与第二激光测距装置之间的夹 角。优选的,所述大齿轮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控制杆相连。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控制杆的控制端设在壳体的侧面,同时拉远控制杆与第一激光测距装置距离,从而减少对控制杆空间和结构的限制。优选的,所述控制杆上设有蜗杆部,所述小齿轮为斜齿轮,所述蜗杆部与小齿轮结合成蜗轮蜗杆结构。蜗轮蜗杆的连接方式,不但结构简单,转动传递效果好,而且其自锁功能可以防止第一激光测距装置发生偏移。优选的,所述控制杆包括设置在壳体左侧的左控杆和设在壳体右侧的右控杆,所述大齿轮左侧啮合有左齿轮,右侧啮合有右齿轮,所述左齿轮与左控杆相连,所述右齿轮与右控杆相连。可以通过右控杆和左控杆同时控制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优选的,所述左齿轮与所述右齿轮模数相同,所述左齿轮齿数为右齿轮齿数的2~5倍。这样可以实现细调和微调功能。优选的,所述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的摆动基点位于第二激光测距装置所在直线上。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检测结果跟精确,计算更简单。优选的,所述第一激光测距装置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大齿轮侧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通孔中。这样的连接方式,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时更灵活,且不易磨损。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椭圆形。这样的结构,解除了对大齿轮大小的限制,可以降低大齿轮的尺寸,减少空间。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圆弧形的滑道,所述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上。可以防止第一激光测距装置发生偏移。通过实施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使用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后,跳线驰度测量工作和防振锤距离测量工作的测量人员由2个缩减为1个,两类测量都只需验收人员在横担处即可完成,测量过程得到简化,测量所需时间大大减低,驰度测量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经试验,使用原有的测量工具,50次的测量平均耗时为5分钟,而使用新型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统计的50次测量工作,其平均耗时为1分钟。2、测量跳线驰度时,只需调整仪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两激光测距装置射点分别照射到横担下表面挂点和挂点垂直下方跳线的上表面上,两点处同一铅垂面上,仪器就可计算得出跳线驰度距离。测量防振锤距离时,只需调整仪器,使仪器的两激光射点分别照射到导、地线线夹与防振锤之间或两只防振锤之间,就可计算得出防振锤距离。测量时,不再依赖验收人员的肉眼观察进行读数,不受风、雨、强阳光等天气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高,测量误差减小。3、仪器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两激光测距装置夹角,进而调整两激光测距装置射点位置,操作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壳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数据处理器2、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第二激光测距装置4、用于测量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与第二激光测距装置4夹角的角度传感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摆动连接在壳体1内,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与第二激光测距装置4夹角的控制装置6,壳体1上设有显示器5,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第二激光测距装置4、角度传感器及显示器5与数据处理器2向相连,控制装置6包括大齿轮61和用于控制大齿轮61转动的控制杆62,控制杆62的控制部位于壳体1外侧,大齿轮61侧面与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相连以控制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摆动。通过控制杆62控制大齿轮6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摆动,可以方便的调整第一激光测距装置与第二激光测距装置之间的夹角。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的摆动基点位于第二激光测距装置4所在直线上,这样可以使得检测结果跟精确,计算更简单。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中部设有通孔31,大齿轮61侧面设有凸块66,凸块66插入通孔31中。这样的连接方式,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摆动时更灵活,且不易磨损。通孔31为椭圆形,这样的结构,解除了对大齿轮大小的限制,可以降低大齿轮的尺寸,减少空间。壳体1内设有圆弧形的滑道,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滑动连接在滑道上。可以防止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发生偏移。角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大齿轮61上,也 可以设置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或其他可以检测出第一激光测距装置3摆动角度的任意位置。如图1所示,控制杆62包括设置在壳体1左侧的左控杆622和设在壳体1右侧的右控杆623,大齿轮61左侧啮合有左齿轮65,右侧啮合有右齿轮64,左齿轮65与左控杆622相连,右齿轮64与右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数据处理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量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角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连接在壳体内且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角度传感器及显示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器向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数据处
理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量第一、第二激光测
距装置夹角的角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器,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动
连接在壳体内且连接有用于控制第一、第二激光测距装置夹角的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第二激光测距装置、角度传感器及显示器与所述数
据处理器向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
包括大齿轮和用于控制大齿轮转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控制部位于壳体
外侧,所述大齿轮侧面与第一激光测距装置相连以控制第一激光测距装置摆
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啮
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控制杆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线路杆塔专用测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上
设有蜗杆部,所述小齿轮为斜齿轮,所述蜗杆部与小齿轮结合成蜗轮蜗杆结
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行军缪寿成方玉群梁加凯赵俊杰林红明李进荣郑宏伟蒋其武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