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明专利>正文

一种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582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4:51
一种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箱体总成、行进机构、传动机构和摆盘机构构成,行进机构设置在箱体总成的下方,箱体总成前、后各安装1个行进轴,行进轮安装在行进轴两端;传动机构在箱体总成的左侧;箱体总成的前、后分别设置有1个摆盘机构,1个凸轮轴组和1个摆臂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省时省力省人工,解决了农户摆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重大难题,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广大农户提高摆盘效率、提高摆盘质量的好帮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
技术介绍
以前,水稻苗床育秧摆盘工作主要由人工手动摆盘完成。人工手动摆盘需要农民跪在地上,手工作业,将育秧盘一个一个整齐、标准地摆放在苗床内。人工作业摆盘虽然可以实现苗床育秧摆盘的基本要求,但是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摆盘质量难以保证等缺憾,无法满足苗床育秧,需要将种子精确播入秧盘的作业要求,从而可能会严重降低育秧质量的问题。为了解决人工摆盘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前,也曾有过皮带拖动机械水稻摆盘机的设计。皮带拖动机械水稻摆盘机运用皮带、下盘板和档格相配合的结构设计,将育秧盘倾斜一定角度后,运用毛滚刷将育秧盘拨到苗床上。皮带拖动机械水稻摆盘机虽然较人工摆盘效率高出很多,但是也存在结构繁琐、摆盘精准度不高、有育秧盘错位的情况,仍旧不能充分满足将种子精确播入秧盘,从而确保育秧质量的作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一种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通过其在与苗床等宽的轨道上使用的特点,使其可在苗床上直接摆盘,从而有效提高摆盘效率和摆盘精准度,具有无育秧盘错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有效提高摆盘质量的显著特点。本技术由箱体总成、行进机构、传动机构和摆盘机构构成,行进机构设置在箱体总成的下方,箱体总成前、后各安装I个行进轴,行进轮安装在行进轴两端;传动机构在箱体总成的左侧;箱体总成的前、后分别设置有I个摆盘机构,I个凸轮轴组和I个摆臂轴。箱体总成由左侧板、右侧板、前端上下U型板、后端上下U型板构成,内部用于放置叠放好的育秧盘。传动机构由张紧轮、小链轮、大链轮、凸轮轴、行进轴、传动链构成,传动链将大链轮、小链轮、张紧轮依次连接;大链轮有2个,安装在凸轮轴的左端;小链轮有2个,安装在行进轴的左端;张紧轴安装在左箱板前端上半部分位置;张紧轮安装在张紧轴的左端。箱体总成的前、后各有I个摆盘机构,每个摆盘机构由大凸轮、小凸轮、凸轮轴、摆臂轴、上摆臂、下摆臂和弹簧构成。箱体总成的前、后各有I个凸轮轴组;每个凸轮轴组上至少有I个大凸轮和I个小凸轮,且大凸轮数量等于小凸轮数量;从箱体外侧到箱体中心方向依次是凸轮轴、摆臂轴。箱体总成的前、后各有I个与2个凸轮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摆臂轴;上摆臂、下摆臂都呈L形向箱体内侧水平弯曲;摆臂与压辊装置焊合后组成摆臂压辊装置,安装在摆臂轴上;大凸轮与下摆臂压辊装置相配合,小凸轮与上摆臂压辊装置相配合,压辊装置的辊子沿着相应凸轮的外轮廓线转动,从而带动相应摆臂绕摆臂轴转动,使上、下摆臂伸出、收回,实现接、落盘,以达到精确摆盘的目的。大凸轮、小凸轮每旋转I周,本技术完成I次摆盘作业。位于箱体总成前、后方的上摆臂压辊装置分别与下U型板之间用弹簧连接,控制上摆臂快速回到接盘位置。位于箱体总成前、后方的下摆臂压辊装置分别与上U型板用弹簧连接,控制下摆臂快速回到落盘位置。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叠放好的育秧盘整齐地放入箱体总成的内部,将本技术放置在与苗床等宽的轨道上,通过覆土机推动,沿着轨道向前行进过程中,行进轮带动行进轴,行进轴带动其上的小链轮,小链轮带动与其相配合的大链轮,大链轮带动凸轮轴,凸轮轴带动其上的凸轮,与凸轮相配合的压辊装置的辊子沿凸轮的外轮廓线转动,从而带动相应摆臂绕摆臂轴转动,使上、下摆臂交替伸出、收回,实现接、落盘,以达到精确摆盘的目的。弹簧的弹力控制上、下摆臂交替快速收回到落盘位置。当本技术静止时,上摆臂向前伸出位于接盘位置,下摆臂位于落盘位置,将叠放好的育秧盘放在上摆臂上,本技术沿着轨道向前行进,大凸轮转动带动下摆臂压辊装置,从而带动下摆臂绕摆臂轴旋转,使下摆臂向箱体内侧伸出至接盘位置,同时小凸轮转动带动上摆臂向箱体外收回至落盘位置,秧盘下落到下摆臂上,小凸轮继续转动,上摆臂依靠弹簧的作用瞬间回到接盘位置,到最下面育秧盘与下数第二个育秧盘之间,托住下数第二个以及其上所有的育秧盘;然后,上摆臂保持不动,大凸轮的转动下摆臂向箱体外侧收回至落盘位置,育秧盘直接向下落至苗床上;同时上摆臂保持不动,下摆臂依靠弹簧的拉力向箱体内侧伸出至接盘位置;至此完成I次摆盘作业。本技术的优点是:摆盘过程简单,在苗床上直接摆盘,显著提高摆盘效率和摆盘精度,无育秧盘错位。本技术的大、小凸轮每旋转I周,可完成I次摆盘作业。加大本技术宽度,I次可摆多盘,效率更高。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省时省力省人工,解决了农户摆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重大难题,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广大农户提高摆盘效率、提高摆盘质量的好帮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左视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本技术的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B截面图;图4是摆盘机构工作过程中上摆臂伸出到接盘位置、下摆臂收回到落盘位置的运动简图。图5是摆盘机构工作过程中上摆臂收回到落盘位置、下摆臂伸出到接盘位置的运动简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上U型板,(2)上摆臂压辊装置,(3)大链轮,(4)传动链,(5)左侧板(6)张紧链轮,(7)弹簧,(8)小链轮,(9)下摆臂压辊装置,(10)下摆臂,(11)上摆臂,(12)育秧盘,(13)小凸轮,(14)大凸轮,(15)下U型板(16)凸轮轴,(17)张紧轴,(18)右侧板(19)苗床,(20)行进轴,(21)行进轮,(22)轨道,摆臂轴,(2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给出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箱体总成宽808mm,长853mm,高168mm,横向一次可摆盘3盘;上摆臂11和下摆臂10的摆臂末端,水平向箱体内部呈L型水平弯曲;行进轴20直径12mm,长829mm;行进轮直径105.5mm ;轨道22单根宽度40_,轨道间距835_ ;凸轮轴16直径12_,长773.5mm,安装在行进轴20的上方;小链轮8直径32.5mm,齿数11齿,安装在行进轴20的左侧;大链轮3直径60mm,22齿,安装在凸轮轴16左端;凸轮轴16上安装有大凸轮14和小凸轮13,小凸轮13与上摆臂压辊装置2相配合,控制上摆臂11;大凸轮14与下摆臂压辊装置9相配合控制下摆臂10,使各摆臂伸出、收回,往复进行接、落盘动作;摆臂轴23直径12_,长746.6臟,与凸轮轴16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张紧轴17直径12臟,长27臟,安装在左箱板前上部;张紧链轮6直径32.5_,齿数11齿,安装在张紧轴17左侧;大链轮3、小链轮8、张紧链轮6之间用传动链4连接,使箱体总成前、后的摆臂同步运行;弹簧7 —端连接下摆臂压辊装置9,另一端连接下U型板15上部,控制下摆臂10 ;弹簧24 —端连接上摆臂压辊装置2,另一端连接下U型板15,控制上摆臂11。【主权项】1.一种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由箱体总成、行进机构、传动机构和摆盘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行进机构设置在箱体总成的下方,箱体总成前、后各安装I个行进轴,行进轮安装在行进轴两端;传动机构在箱体总成的左侧;箱体总成的前、后分别设置有I个摆盘机构,I个凸轮轴组和I个摆臂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其特征在于:箱体总成由左侧板、右侧板、前端上下U型板、后端上下U型板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在轨道上行进的水稻苗床育秧用摆盘机,由箱体总成、行进机构、传动机构和摆盘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行进机构设置在箱体总成的下方,箱体总成前、后各安装1个行进轴,行进轮安装在行进轴两端;传动机构在箱体总成的左侧;箱体总成的前、后分别设置有1个摆盘机构,1个凸轮轴组和1个摆臂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