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4154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6 15:15
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装置,属于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小车、高度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推杆、气槽、气管和内窥镜;高度调节装置设置于移动小车上方;旋转调节装置设置于高度调节装置上方;角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旋转调节装置上方;气槽设置于角度调节装置上方。本不锈钢管返修气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不锈钢管补焊时的内焊缝气体保护,防止焊接后焊缝氧化,使得补焊后焊缝成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焊接装置
,具体涉及为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当不锈钢管焊缝出现缺陷后,需要进行返修。但是,返修岗位使用的内焊缝内保护装置,在市面上还未有相应的产品出现。目前,根据管径的大小,车间现场主要有三种方式实现内焊缝气体内保护功效:第一种,对于管径大于等于?426mm,单个瘦小的操作工可以爬进管内,使用木棍等支撑件直接把气槽顶住贴在待返修焊缝的管内侧,这样内保护气体通过气管从气槽输出,达到内焊缝气体内保护的功效;第二种,对于管径小于?426mm,人不能对气槽进行定位,一般结构是设计固定的支架,气槽固定在支架上,接触部分采用软性耐高温材质以防止气槽和管内壁产生划痕,这种方式人工不易确定管内缺陷的具体部位,只有通过制作超长的气槽来加大保护范围,弊端是输气量大,生产成本高;第三种,对于管径小于等于Φ219πιπι的小口径不锈钢管,采用最多的是管子的两端封紧,从一端输入保护气体,这样保护气体充满整个管内,达到内保护的效果,不过耗气量也相当惊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 目.0实现本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装置,包括移动小车、高度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推杆、气槽、气管和内窥镜;高度调节装置设置于移动小车上方;旋转调节装置设置于高度调节装置上方;角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旋转调节装置上方;气槽设置于角度调节装置上方;所述移动小车包括顶板、侧板和车轮;所述侧板对称设置在顶板两侧;所述车轮转动连接在侧板内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汽缸底座和汽缸;所述汽缸底座固定于顶板;所述汽缸固定于汽缸底座;汽缸的输出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顶部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旋转调节装置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和活塞同轴设置。所述车轮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圆环轮和圆台轮;圆环轮的直径大于圆台轮的最大直径;所述圆台轮固定设置在圆环轮内侧。所述旋转接头包括接头套、上挡圈、上圆锥滚子轴承、下圆锥滚子轴承和下挡圈;活塞顶部穿设且固定于接头套;所述上圆锥滚子轴承和下圆锥滚子轴承同轴心设置且配设于接头套内部;所述上挡圈设置于接头套内部且卡设于上圆锥滚子轴承上方;所述下挡圈设置于接头套内部且卡设于下圆锥滚子轴承下方。所述旋转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轴和上支撑板;所述旋转轴穿设于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直线轴承、轴承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轴承套内壁配设直线轴承、垫片、和内挡圈;所述直线轴承上部抵触有垫片,下部抵触有内挡圈;所述轴承套外壁配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外挡圈;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间隔套;所述第一轴承上部与轴承套抵触;所述第二轴承下部与外挡圈抵触;旋转轴穿设于直线轴承;轴承套上方固定连接有内转盘,内转盘通过皮带与外转盘连接;所述外转盘转动连接于推杆;所述推杆里端固定于移动小车的顶板。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下定块、固定板、上动块;所述下定块固定于旋转轴顶部;下定块左右两端凸起,中部凹陷;所述下定块前后两侧固定有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之间夹设有上动块;所述上动块的前后两侧设置呈圆弧状的滑条;所述固定板内侧设置有与滑条相适应的滑槽;所述滑条嵌设于滑槽;所述滑条上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啮合有齿轮;所述固定板上穿设有角度旋钮;角度旋钮内侧固定于齿轮中心。所述气槽固定于角度调节装置上方;所述气槽包括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和底板;所述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固定于底板四周并与底板围设成上方开口的长方体;所述后板中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气管包括两根分管和一根总管;两根分管呈U形且交汇于总管;所述总管插设于插槽;所述分管贴合于气槽的底棱;所述分管的内侧开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出气孔。所述气槽前部延伸出支杆,所述支杆上固定有内窥镜;所述内窥镜上设置有灯珠。本不锈钢管返修气保护装置主要用于不锈钢管补焊时的内焊缝气体保护,防止焊接后焊缝氧化,使得补焊后焊缝成型好。1.本装置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可适用于全规格尺寸的的不锈钢管返修用气体内保护。考虑到将整个装置的尺寸做得太小时成本太高,故本装置可适用于管径规格Φ219_以上的不锈钢管返修用气体内保护。通过高度调节装置来实现气槽与内焊缝的贴服,节约耗气量。汽缸处于回程状态,气槽与管内壁不接触,不会产生擦伤,这样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2.本装置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当把移动小车推入不锈钢管内部时,长距离的移动小车的移动,使得移动小车难免偏离原先轨道,造成气槽和焊缝不平行。因此,调节旋转调节装置,可保证气槽和焊缝平行。并且旋转调节装置的控制部件安装在不锈钢管外部,调节起来十分方便。3.本装置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当角度调节装置垂直于不锈钢管的中轴时,可使得气槽绕不锈钢管中轴旋转一定角度,可适用于焊缝不在不锈钢管顶端的返修岗位。当角度调节装置平行于不锈钢管的中轴时,可使得气槽与不锈钢管的中轴呈一定的角度,适用于圆锥形的不锈钢管焊缝的返修岗位。4.本装置设置有内窥镜,用以对气槽上方的焊缝情况进行窥视,可以远距离定位不锈钢管内焊缝缺陷位置,便于操作工现场返修工作。5.本装置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作为整个装置的传动载体,由一根推杆实现整个装置在管内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是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旋转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气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移动小车100、顶板110、侧板120、车轮130、圆环轮131、圆台轮132、推杆140、高度调节装置200、汽缸底座201、汽缸202、活塞203、旋转接头300、接头套301、上挡圈302、上圆锥滚子轴承303、下圆锥滚子轴承304、下挡圈305、旋转调节装置400、旋转轴401、上支撑板402、垫片403、直线轴承404、内挡圈405、轴承套406、第一轴承407、间隔套408、第二轴承409、外挡圈410、内转盘411、皮带412、外转盘413、角度调节装置500、下定块510、固定板520、滑槽521、角度旋钮530、齿轮540、上动块550、滑条551、齿条552、气槽600、前板610、左板620、后板630、插槽631、右板640、底板650、气管700、分管710、出气孔711、总管720、内窥镜800、支杆8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00、高度调节装置200、旋转调节装置400、角度调节装置500、推杆140、气槽600、气管700和内窥镜800。高度调节装置200设置于移动小车100上方。旋转调节装置400设置于高度调节装置200上方。角度调节装置500设置于旋转调节装置400上方。气槽600设置于角度调节装置500上方。所述移动小车100包括顶板110、侧板120和车轮130。所述侧板120对称设置在顶板110两侧。所述车轮130转动连接在侧板120内侧。作为优选,两侧的侧板120上均前后对应设置有2个车轮130。因此,本移动小车100共有4个车轮130。所述车轮130包括同轴心设置的圆环轮131和圆台轮132。圆环轮131的直径大于圆台轮1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锈钢管返修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小车(100)、高度调节装置(200)、旋转调节装置(400)、角度调节装置(500)、推杆(140)、气槽(600)、气管(700)和内窥镜(800);高度调节装置(200)设置于移动小车(100)上方;旋转调节装置(400)设置于高度调节装置(200)上方;角度调节装置(500)设置于旋转调节装置(400)上方;气槽(600)设置于角度调节装置(500)上方;所述移动小车(100)包括顶板(110)、侧板(120)和车轮(130);所述侧板(120)对称设置在顶板(110)两侧;所述车轮(130)转动连接在侧板(120)内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00)包括汽缸底座(201)和汽缸(202);所述汽缸底座(201)固定于顶板(110);所述汽缸(202)固定于汽缸底座(201);汽缸(202)的输出端设置有活塞(203);所述活塞(203)顶部通过旋转接头(300)连接旋转调节装置(400)的旋转轴(401);所述旋转轴(401)和活塞(203)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民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