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滁州学院专利>正文

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3849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属于永磁真空断路器的技术领域。监控系统,包括:整流滤波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包含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的下位机、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上位机监控平台。合闸电容以及滤波电容在系统异常掉电时经电阻释放储能,分闸电容在系统异常掉电时向分闸线圈释放储能,确保断路器能够可靠分闸,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在监控系统中引入上位机监控平台,能够对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后,实时调用断路器的历史监控数据,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属于永磁真空断路器的

技术介绍
永磁真空断路器因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控制灵活等优点而获得广泛应用。永磁真空断路器的合分闸电容一方面为断路器操动机构提供合分闸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当系统因故障突然掉电时,如果合分闸电容的储能不能及时释放,则给检修维护工作带来一定安全隐患。现有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隔离驱动模块、合分闸线圈驱动模块、电源掉电检测模块、电源电压范围检测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合分闸电容充电模块。现有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利用单一的微处理器模块处理断路器监测过程中产生的庞大数据,且不具有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容易出现人为误操作;仅能通过人机交互单元提供瞬时电压、电流等参数,当断路器出现故障时,由于不能实时调用并显示历史数据,导致无法及时准确的判定故障原因,影响断路器的维修工作,给供电回路的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具有下位机、上位机监控平台两层框架结构的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有效解决了合分闸电容在系统掉电时不能及时释放储存的电能、无法及时准确判断故障原因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合分闸电容以及滤波电容在系统故障时及时释放所储能量,上位机监控平台通过与下位机的双向信息交互实时调用历史数据,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进行。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包括:整流滤波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包含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的下位机、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上位机监控平台,其中: 整流滤波模块:其输入端接交流电,其输出端接充电控制模块输入端,输出平滑的直流电给充电控制模块; 充电控制模块:其控制端接第一微处理器输出端,其输出端接合分闸线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电能给操动机构合分闸电容充电; 第一微处理器:其输入端接合分闸电容充电电压信号以及电流采样信号,输出驱动信号至充电控制模块控制端,输出请求发送合分闸电容充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的指令至上位机监控平台,在收到允许信号后向上位机监控平台实时发送合分闸电容充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 第二微处理器:其I/o端与测量装置连接,将测量装置采集的动铁芯运动量信息实时发送至上位机监控平台,由合分闸指令以及动铁芯运动量信息向合分闸电容输出放电指令; 上位机监控平台经通信端口与第一、第二微处理器双向通信:接受第一微处理器的请求后反馈允许信号至第一微处理器,向第二微处理器发送合分闸指令; 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与接入的合闸电容形成控制回路,在系统异常时释放合闸电容储存的电能; 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与接入的分闸线圈形成控制回路,分闸电容储存的电能在系统异常时通过分闸线圈释放; 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与接入的滤波电容形成控制回路,在系统异常时释放滤波电容储存的电能; 电源模块:其输入端接交流电,为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下位机、上位机监控平台供电。作为所述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一单刀双掷继电器,其中:第一光耦:其阴极经过第一电阻接地,其阳极接+3.3V直流电源,其发射极经过第二电阻接第一三极管基极,其集电极、第一二极管阴极、第三电阻一端均与+5V直流电源连接;第一单刀双掷继电器:其控制线圈一端接+5V直流电源,其控制线圈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第三电阻另一端、第一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其单刀固定端接分闸线圈的电流输出端,其单刀的一个活动端接地,其单刀的另一个活动端悬空; 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再进一步的,所述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中,滤波电容自放电电路与合闸电容自放电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光耦、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二单刀双掷继电器,其中:第二光耦:其阴极经过第四电阻接地,其阳极接+3.3V直流电源,其发射极经过第五电阻接第二三极管基极,其集电极、第二二极管阴极、第六电阻一端均与+5V直流电源连接;第二单刀双掷继电器:其控制线圈一端接+5V直流电源,其控制线圈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阳极、第六电阻另一端、第二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其单刀固定端接地,其单刀的一个活动端与第七电阻一端连接,其单刀的另一个活动端悬空; 第七电阻:其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阴极连接作为滤波电容正极的接入点; 第八电阻:其一端作为合闸电容正极的接入点,其另一端接第三二极管阳极; 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还包括:与上位机监控平台双向信息交互的触摸屏,触摸屏由电源模块输出的电能供电。进一步的,所述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中,第一和/或第二微处理器的核心器件为STM32F103RBT6芯片,所述上位机监控平台的核心器件为S3C2440芯片。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合闸电容以及滤波电容在系统异常掉电时经电阻释放储能,分闸电容在系统异常掉电时向分闸线圈释放储能,确保断路器能够可靠分闸,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 (2)在监控系统中引入上位机监控平台组成两层框架结构的监控系统,能 够对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后,实时调用断路器的历史监控数据,及时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 (3)上位机的引入让下位机专注于断路器的充电及合分闸控制,而数据存储、显示、合分闸指令的下达、用户管理等都由上位机实现,降低了下位机数据处理压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分闸电容自放电电路。图2为滤波/合闸电容自放电电路。图3为永磁真空断路器监控系统的框图。图中标号说明:R1至R8为第一至第八电阻,Dl至D3为第一至第三二极管,01、02为第一、第二光耦,U1、U2为第一、第二单刀双掷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包括:整流滤波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包含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的下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还包括: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上位机监控平台,其中:整流滤波模块:其输入端接交流电,其输出端接充电控制模块输入端,输出平滑的直流电给充电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其控制端接第一微处理器输出端,其输出端接合分闸线圈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电能给操动机构合分闸电容充电;第一微处理器:其输入端接合分闸电容充电电压信号以及电流采样信号,输出驱动信号至充电控制模块控制端,输出请求发送合分闸电容充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的指令至上位机监控平台,在收到允许信号后向上位机监控平台实时发送合分闸电容充电电压信号、电流采样信号;第二微处理器:其I/O端与测量装置连接,将测量装置采集的动铁芯运动量信息实时发送至上位机监控平台,由合分闸指令以及动铁芯运动量信息向合分闸电容输出放电指令;上位机监控平台经通信端口与第一、第二微处理器双向通信:接受第一微处理器的请求后反馈允许信号至第一微处理器,向第二微处理器发送合分闸指令;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与接入的合闸电容形成控制回路,在系统异常时释放合闸电容储存的电能;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与接入的分闸线圈形成控制回路,分闸电容储存的电能在系统异常时通过分闸线圈释放;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与接入的滤波电容形成控制回路,在系统异常时释放滤波电容储存的电能;电源模块:其输入端接交流电,为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下位机、上位机监控平台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傲汪先兵叶玺臣王欢彭靳张政庞军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