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灯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02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头灯安装结构,因设在小型车辆的前罩板内侧的头灯的对准机构的结构易变复杂,且在前罩板需要加强时须考虑外观性等,使设计受到限制,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头灯的安装且易进行加强。在头灯(16)的内侧沿着头灯用开口部(40)的上半侧设置头灯托架(41),并旋合固定在突起(42、42、44、44)上。在设于该头灯托架(41)左右的侧部(67)支撑着在头灯(16)的左右两侧部突出形成的对准轴(43、43),并使其自由旋转。在头灯(16)的下端部设置对准支架(53),把托架(57)旋合固定到向头灯(16)内侧突出形成的突起(58)上,该托架(57)支撑用于调节与对准支架(53)配合的滑动螺母(54)的对准螺杆(55)的头部(5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自动二轮车等的头灯安装结构,特别涉及具有调整头灯的光轴的对准机构的头灯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有在构成小型车辆的车体前部罩板的前罩板上安装头灯安装的。这种形式的车辆的头灯安装结构,有的对准(aiming)设在头灯内部的反射板(参照专利文献1),有的把头灯的灯上部或下部作为支撑点进行摆动(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有的在头灯的左右两侧部大致中央设置对准支撑轴。专利文献1 特开平8-268360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2-205594号公报小型车辆利用前罩板覆盖头灯周围来对准反射板的方式,对准机构变复杂,导致部件数目及重量增加,成本提高。并且,把头灯的灯上部或下部作为支撑点进行摆动的方式,头灯整体进行较大摆动,其移动量变大。另外,在头灯的大致中央设置对准支撑轴的方式,对准机构简化,摆动的移动量变小,但另一方面设在罩板上的对准支撑部设于开口部附近,需要对其进行加强。特别是如果对与前罩板一体设置的头灯支撑部进行加强,将导致前罩板成为外观部件,需要考虑收缩(ヒケ)等,使加强设计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头灯安装结构由覆盖车体前部并被车体支撑着的车体前部罩板、设在该车体前部罩板上的头灯用开口、面对着该头灯用开口部的车体前部罩板内侧支撑着,以对准轴为中心自由倾斜摆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前部罩板内设置头灯支撑部件,使该头灯支撑部件支撑设在所述头灯的左右两侧部的所述对准轴。此时,也可以在所述头灯周围沿着头灯用开口部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所述头灯支撑部件。利用设在车体前部罩板内的头灯支撑部件支撑设在头灯的左右两侧部的对准轴,所以不怎么增加部件数目即可构成对准机构,可以简化机构,并且容易加强车体前部罩板的头灯用开口部周缘中的对准轴附近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二,在头灯周围沿着头灯用开口部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头灯支撑部件,所以即使头灯用开口部较大,也能容易加强该头灯用开口部附近。而且,可以在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一体地设置加强部,所以容易进行相对该部分的加强,并且保持良好的外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是其正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图6是头灯的正视图。图7是其背面图。图8是沿图6的8-8线的剖面图。图9是头灯托架的正视图。图10是沿图9的10-10线的剖面图。图11是压片的纵长方向剖面图。符号说明 14前罩板;16头灯;41头灯托架;42突起;43对准轴;44突起;47压片;53对准支架;54滑动螺母;55对准螺杆;57托架;58突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首先,根据图1~图3说明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概况。图1是其整体侧视图,使支撑前轮1的前轮叉2连接由头管3支撑着自由转动的车把轴4,并与设在车把轴4上端的车把杆5的转动联动。吊管6从头管3斜向下地向后方延伸,从其下端部分成左右的后车架7向后方延伸,在后车架7的后半部8支撑着摆动式动力单元9自由摇动,以驱动支撑在其后端上的后轮10。在后半部8上支撑着物品箱11,双人座席12自由开闭地覆盖着在物品箱11上方打开的开口部。在双入座席12的后部侧和摆动式动力单元9之间设置后缓冲器13。头管3和吊管6的周围被前罩板14从前方覆盖着,被护腿板15从后方覆盖着。构成车体前部罩板的前罩板14用合适的树脂材料形成,其前方下部兼作前挡泥板,同时在前面中央设置头灯16。在护腿板15及头管3的后方部分设置后货箱(trunk)17,使盖18自由开闭。车把杆5部分由车把罩20覆盖着,在其前面侧左右设置前面信号装置21。在后车架7的前半部上设置前部连续的底板罩板22,其后部连接后罩板23的前端。后罩板23是覆盖包括物品箱11在内的双人座席12下方的车体后部的部件,设有从双人座席1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支座24,在该支座24和后罩板23的后方上部之间设置尾部罩板25。支座24与后把手(rear grip)26及侧把手(side grip)27形成为一体。在双人座席12的后部下方,在后半部8的后部支撑着燃料箱28,在其下方配置着空气过滤器29。从空气过滤器29的后端部通过上面朝向前方设置进气配管30,在其前端前方的后罩板23设置进气口31。并且,设置使底板罩板22和后罩板23的内侧朝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冷却风配管32,其前端朝向前轮1的后方开口,后端朝向摆动式动力单元9的曲柄箱前部附近开口。符号33表示侧支架,符号34表示主支架,由后车架7支撑着。图2是该自动二轮车的俯视图,头灯16设在前罩板14的宽度方向中央。35表示设在车把罩20上面的仪表。后货箱17形成为跨越护腿板15的大致整个车宽方向。36表示脚制动踏板。进气口31是在底板罩板22的后端和后罩板23的前端的连接部朝向前方开口的切槽,接近进气口31的前端开口。后把手26沿着双人座席12的后端部形成,侧把手27沿着双人座席12的后部侧面,分别可以用握持。37表示后面信号装置,38表示尾灯。图3是前罩板14的上部和车把罩20的正视图,头灯16位于在头管3的上部前方重叠的位置。后货箱17和头灯16部分重叠,并且被设置成在和头管3重叠的位置横长。下面,说明头灯16的安装结构。如图3所示,在前罩板14的前面中央形成头灯用开口部40,其形成为用于使头灯16的前面露出的大致五边形状。沿着包围头灯用开口部40的上半部侧的头灯16的正视轮廓,在前罩板14的内侧设置头灯托架41,把其上部左右安装在突起42、42上。头灯托架41是头灯支撑部件,是与前罩板14及头灯16分别形成的大致门形部件。头灯托架41的左右两侧部支撑着在头灯16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并且在头灯16的左右两侧向外侧方突出设置的对准轴43、43,并使其自由转动。头灯托架41的下端安装在左右突起44、44上。图4表示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对准轴43位于头灯16的灯座部45的侧方,在头灯托架41和重叠在其上并形成一体的其他压片47之间被支撑着自由转动。46表示设在头灯托架41侧的弯曲部,在此处收容对准轴43。在压片47侧也形成相同的弯曲部(后述)。压片47隔着对准轴43与头灯托架41的下部重叠,通过螺钉48被一起固定到在前罩板14的内面一体形成的斜向下突出的突起44上。并且,其长度方向上隔着对准轴43与该旋合固定部的相反侧部分通过螺钉50安装在设于头灯托架41的中间部的螺母49上。头灯托架41设有向上方弯曲延伸的突起部51,以便在螺母49上方侧接近头灯16内面,在此处通过螺钉52在头灯16的内方从下方安装在突起42上。突起42是从头灯16的内面向斜下方突出地一体形成的。对准支架(エイミングステ一)53向下方突出地形成在头灯16的下端中央,在此处配合着滑动螺母54。在滑动螺母54配合着对准螺杆55的螺钉部,其长度方向一端贯通托架57,滑动螺母54的头部56被定位支撑在该托架57上。托架57被旋合固定在从头灯16的内面向斜下方突出地一体形成的左右突起58、58上。从形成于前罩板14的头灯用开口部40下方的调节孔59插入改锥等工具并使头部56旋转,由此对准螺杆55可以调节头灯16的光轴A。在图示情况下,如果对准螺杆55是右旋螺纹,则右旋对准螺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灯安装结构,包括:覆盖车体前部并被车体支撑的车体前部罩板,设在该车体前部罩板上的头灯用开口,面对着该头灯用开口部并被车体前部罩板内侧支撑的、以对准轴为中心自由倾斜摆动的头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前部罩板内设置头灯支撑部件,使 该头灯支撑部件支撑设在所述头灯的左右两侧部的所述对准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竹顺一中岛广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