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志国专利>正文

自行车车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02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车撑,属于一种车辆的制动及支承装置。它包括一支架,有一中轴固连于支架的下方,中轴外的套筒与一横梁铰接,该横梁一端嵌入支架的下方,另一端接有一控制线,控制线的另一端带有一手闸,套筒的下部有一与其径向成角度的长孔,由下方嵌入套筒的支撑通过穿过该孔并与支撑固连的销子与套筒相连,支撑呈弯折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满足紧急刹车的需要,驾驶者不必下车即能控制自行车的开动与停止,在冬季使用还能保证驾驶者的安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车撑,属于一种车辆的制动及支承装置。目前自行车的制动与支承为两套独立的装置,欲将自行车停止且使其保持稳定状态,使用者首先必须刹车,在下车后将车撑支于地面上。这一操作过程需要经过几个步骤,较为繁琐,而且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可能会因时间来不及而造成事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自行车车撑,使其能够只通过手部的控制即能将支撑落下,使自行车于稳定状态,而不必下车。本技术包括一支架,有一中轴固连于支架的下方,中轴外的套筒与一横梁绞接,该横梁一端嵌入支架的下方,另一端接有一控制线,控制线的另一端带有一手闸,套筒的下部有一与其径向成角度的长孔,由下方嵌入套筒的支撑通过穿过该孔并与支撑固连的销子与套筒相连,支撑呈弯折状。在使用时,将本技术的支架固定在自行车车架的后下方,在行驶状态下捏动手闸,则与之相连的控制线向上运动,进一步带动横梁以支架为支点运动。由于横梁的中部与套筒绞接,因此套筒同时沿中轴向上运动。在套筒下部的长孔与固定在支撑上的销子的相互作用下,弯折状的支撑转动,而使其下部提升或落下,从而使自行车处于运动或稳定状态。在转换自行车的工作状态时,需要将套筒恢复原位,因此本技术的套筒内设计了一内突环,中轴表面上亦有一突起,有一弹簧位于内突环与突起之间。所说的突起可为一固定在中轴上的销子。本技术的支撑最好包括支撑连杆和支撑体,两者成一角度;支撑连杆的上部位于套筒中,支撑体的上端穿过支撑连杆的下端与其绞接,支撑体的该端与支撑连杆之间有弹簧,支撑连杆的另一面上有与支撑体位置对应的扇形槽。在下雪或下雨天路面较滑时,为使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摔倒,可将本技术的支撑落下,而当路面不平时,由于弹簧的作用,支撑会在扇形槽的范围内有一转动,因而不会影响自行车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手闸包括一外壳,带有一圆盘的手柄及位于其一侧的扇形体分别通过其圆心处绞接在外壳的内部,而手柄暴露于外壳的外部;外壳内有一弹簧和一线段,它们分别有一端固定在扇形体上,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固连,而线段的另一端穿出外壳,线段与弹簧之间有一力矩。手闸是固定在自行车车把上的,将线段露于外壳外的一端与自行车的车闸把手相连,这种结构能够使本技术通过手柄和车闸分别控制支撑的提升及下落。所说的控制线在其中部分为两路,各路控制线分别带动一组由支架、横梁、中轴、套筒、及支撑组成的结构。在使用时,将这两组分别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两侧,保证其在停止状态下的稳定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的部分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部分的主视图的部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手闸部分的剖视图;图5为下部分为两组时本技术支撑部分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原理图;其中,1-支架,2-中轴,3-车架,4-销子,5-控制线,6-横梁,7-弹簧,8-内突环,9-套筒,10-支撑连杆,11-套环,12-销子,13-支撑体,14-弹簧,15-线段,16-手柄,17-扇形体,18-圆盘,19-弹簧,20-外壳,21-车把,22-后轮,23-手闸,24-支撑。本技术由手闸23、控制线5、支架1、横梁6、中轴2、套筒9、支撑连杆10、及支撑体13组成。其中手闸23是固定在自行车车把21上的,它包括一外壳20,其内绞接有带有圆盘18的手柄16和位于圆盘18一侧的扇形体17,绞接点分别位于圆盘18及扇形体17的圆心处,而手柄16暴露于外壳20之外。外壳20内有一个弹簧19和一线段15,它们一端固定在扇形体17上,弹簧19的另一端与外壳20固连,线段15的另一端则穿出外壳20,弹簧19与线段15之间有一力矩。控制线5一端固定在手柄16上,并在绕过圆盘18的侧面后穿出外壳20。控制线5在其中段分为两条,每条控制线5各带动一组由支架1、横梁6、套筒9、中轴2和支撑24组成的结构。各组结构中的支架3呈L形,并有与自行车相连的螺丝孔,支架3向下的一部分上带有一孔。横梁6的中部为一环状,它一端穿入支架3的向下部分所带的孔,另一端则与控制线5相连,控制线5最好由支架1穿过。支架1横向的一部分固定有一向自行车后下方倾斜的中轴2,中轴2的上部有一沿其径向的长孔,中部表面上有一突出的销子4。中轴2位于一套筒9中,它有一内突环8,其下部有一与其径向成一角度的长孔。在套筒9与中轴2之间的空间内、销子4与套筒9的内突环8之间有一弹簧7。横梁6的环状部分在套筒9上部的两侧与其绞接,绞接的轴穿过中轴2上的长孔。本技术的支撑24包括支撑连杆10和支撑体13,二者成一角度。其中支撑连杆10的的下部有一支撑体13配合孔,支撑连杆10的外侧表面上有一以该孔的轴为轴的向下的扇形槽。上端则嵌入套筒9的下部,并由一固定在其上的销子12穿过套筒9下部的长孔从而与其连接,它与套筒9之间有一套环11。支撑体13呈弯折状,其上端水平穿入支撑连杆10下部的孔,穿过该孔的一端与支撑连杆10之间有一弹簧14套在支撑体13外。位于支撑连杆10另一侧的支撑体13由支撑连杆10上的扇形槽向下倾斜。本技术不但能够满足紧急刹车的需要,驾驶者不必下车即能控制自行车的开动与停止,特别是在刹车的同时即能完成放下支撑的动作,这尤其适用于城市交通中交通灯繁多需要经常停顿的情况,另外,本技术在冬季使用还能保证驾驶者的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它包括一支架,有一中轴固连于支架的下方,中轴外的套筒与一横梁绞接,该横梁一端嵌入支架的下方,另一端接有一控制线,控制线的另一端带有一手闸,套筒的下部有一与其径向成角度的长孔,由下方嵌入套筒的支撑通过穿过该孔并与支撑固连的销子与套筒相连,支撑呈弯折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套筒[9]带有一内突环[8],中轴[2]表面上亦有突起,弹簧[7]位于内突环[8]与突起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所说的突起为一固定在中轴[2]上的销子[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所说的支撑[24]包括支撑连杆[10]和支撑体[13],两者成一角度;支撑连杆[10]的上部位于套筒[9]中,支撑体[13]的上端穿过支撑连杆[10]的下端与其绞接,支撑体[13]的该端与支撑连杆[10]之间有弹簧[14],支撑连杆[10]的另一面上有与支撑体[13]位置对应的扇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手闸[23]包括一外壳[20],带有一圆盘[18]的手柄[16]及位于其侧面的扇形体[17]分别通过其圆心处绞接在外壳[20]的内部,外壳[20]内有一弹簧[19]和一线段[15],它们分别有一端固定在扇形体[17]上,弹簧[19]的另一端与外壳[20]固连,而线段[15]的另一端穿出外壳[20],线段[20]与弹簧[19]之间有一力矩。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所说的控制线[5]在其中部分为两路,各路控制线[5]分别带动一组由支架、横梁、中轴、套筒、及支撑组成的结构。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车撑,属于一种车辆的制动及支承装置。它包括一支架,有一中轴固连于支架的下方,中轴外的套筒与一横梁铰接,该横梁一端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撑,其特征是:它包括一支架[1],有一中轴[2]固连于支架[1]的下方,中轴[2]外的套筒[9]与一横梁[6]绞接,该横梁[6]一端嵌入支架[1]的下方,另一端接有一控制线[5],控制线[5]的另一端带有一手闸[23],套筒[9]的下部有一与其径向成角度的长孔,由下方嵌入套筒[9]的支撑[24]通过穿过该孔并与支撑[24]固连的销子[12]与套筒[9]相连,支撑[24]呈弯折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兰志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