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937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和用于将的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侧边支架包括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内相对旋转折叠的前轮支架、下推杆以及后轮支杆,侧边支架还包括避震支杆,避震支杆的下部自由端与后轮支杆的杆身枢轴连接,避震支杆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上方延伸并且与下推杆的杆身枢轴连接,由于避震支杆的长度较长,因此避震支杆的避震弹簧也可以设置为较长,从而大大提高折叠童车的避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童车,具体涉及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童车一般通过将车轮的叉管设置为避震叉管来实现避震,由于童车车轮的叉管一般长度较短,空间较小,因此,在此处设置避震弹簧的话,弹簧的长度较短,体积较小,无法达到良好的避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该避震可折叠童车的避震部件体积较大,能够实现良好的避震效果。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和用于将所述的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侧边支架包括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内相对旋转折叠的前轮支架、下推杆以及后轮支杆,侧边支架还包括避震支杆;前轮支架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前轮,前轮支架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下推杆的下部自由端与前轮支架的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一枢轴组件枢轴连接,下推杆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并且装设有扶手;后轮支架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后轮,后轮支架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前上方延伸并且与前轮支架的杆身通过第二枢轴组件枢轴连接;避震支杆的下部自由端通过第三枢轴组件与后轮支杆的杆身枢轴连接,避震支杆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上方延伸并且通过第四枢轴组件与下推杆的杆身枢轴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避震支杆包括支杆A、支杆B以及避震弹簧,支杆A设置有避震孔,支杆B的第一自由端置于避震孔中并且限位于避震孔中,支杆B上还设置有挡块,避震弹簧弹性支撑于避震孔的端口和挡块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枢轴组件与第二枢轴组件之间构成支杆段I,第一枢轴组件与第四枢轴组件之间构成支杆段II,第二枢轴组件与第三枢轴组件之间构成支杆段III,所述支杆段I与所述支杆段III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支杆段II与避震支杆的长度之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枢轴组件包括设置于下推杆的下部自由端上的转轴和设置于前轮支架的上部自由端上并且转动连接于转轴上的轴套,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杆、锁定槽、挡块、复位弹簧以及锁定拉绳,锁定杆导向连接于转轴上并且可沿下推杆的延伸方向移动,锁定槽与轴套相对固定设置并且正对锁定杆的下部自由端,挡块正对锁定杆的上部自由端,复位弹簧支撑连接于锁定杆的上部自由端和挡块之间,锁定杆的上部自由端连接锁定拉绳,锁定杆的下部自由端卡于锁定槽中或释放锁定槽。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定拉绳穿置于下推杆的内侧并且延伸至扶手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在车架中设置支撑于下推杆和后轮支杆之间的避震支杆,避震弹簧的长度可以比较长,提高了童车的避震效果;2.避震支杆作为其中一根折叠支杆,在折叠时对车架具有一定的柔性缓冲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避震可折叠童车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避震可折叠童车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避震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侧边支架;101、前轮支架;102、下推杆;103、后轮支杆;104、避震支杆;104-1、支杆A;104-2、支杆B;104-3、避震弹簧;104-4、避震槽;104-5、挡块;105、第一枢轴组件;105-1、转轴;105-2轴套;106、第二枢轴组件;107、第三枢轴组件;108、第四枢轴组件;200、前轮;300、扶手;400、后轮;501、锁定杆;502、锁定槽;503、挡块;504、复位弹簧;505、锁定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和用于将所述的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100,侧边支架100包括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内相对旋转折叠的前轮支架101、下推杆102以及后轮支杆103,侧边支架100还包括避震支杆104;前轮支架101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前轮200,前轮支架101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下推杆102的下部自由端与前轮支架101的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一枢轴组件105枢轴连接,下推杆102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并且装设有扶手300;后轮支架103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后轮400,后轮支架103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前上方延伸并且与前轮支架101的杆身通过第二枢轴组件106枢轴连接;避震支杆104的下部自由端通过第三枢轴组件107与后轮支杆103的杆身枢轴连接,避震支杆104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上方延伸并且通过第四枢轴组件108与下推杆102的杆身枢轴连接。避震支杆104包括支杆A104-1、支杆B104-2以及避震弹簧104-3,支杆A104-1设置有避震孔104-4,支杆B104-2的第一自由端置于避震孔104-4中并且限位于避震孔104-4中,支杆B104-2上还设置有挡块104-5,避震弹簧104-3弹性支撑于避震孔104-4的端口和挡块104-5之间。第一枢轴组件105包括设置于下推杆102的下部自由端上的转轴105-1和设置于前轮支架101的上部自由端上并且转动连接于转轴105-1上的轴套105-2,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杆501、锁定槽502、挡块503、复位弹簧504以及锁定拉绳505,锁定杆501导向连接于转轴105-1上并且可沿下推杆102的延伸方向移动,锁定槽502与轴套105-2相对固定设置并且正对锁定杆501的下部自由端,挡块503正对锁定杆501的上部自由端,复位弹簧504支撑连接于锁定杆501的上部自由端和挡块503之间,锁定杆501的上部自由端连接锁定拉绳505,锁定杆501的下部自由端卡于锁定槽502中或释放锁定槽502,锁定拉绳505穿置于下推杆102的内侧并且延伸至扶手300处。为了保证折叠后的车架体积最小最紧凑,第一枢轴组件105与第二枢轴组件106之间构成支杆段I,第一枢轴组件105与第四枢轴组件108之间构成支杆段II,第二枢轴组件106与第三枢轴组件107之间构成支杆段III,上述支杆段I与上述支杆段III的长度之和等于上述支杆段II与避震支杆104的长度之和。下面介绍本避震折叠童车的折叠过程:拉动锁定拉绳505,使锁定杆501释放锁定槽502,因此轴套105-2可相对转轴105-1转动,前轮支架101、后轮支杆103以及避震支杆104联动旋转折叠,最终车架折叠。下面介绍本避震折叠童车的展开过程:前轮支架101、后轮支杆103以及避震支杆104联动旋转展开,此时,锁定槽502正对锁定杆501的下部自由端,锁定杆501在复位弹簧504的复位作用下,其下部自由端进入锁定槽502中,锁定杆501卡紧于锁定槽502中,轴套105-2与转轴105-1不能进行相对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和用于将所述的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100),侧边支架(100)包括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内相对旋转折叠的前轮支架(101)、下推杆(102)以及后轮支架(103),其特征在于:侧边支架(100)还包括避震支杆(104);前轮支架(101)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前轮(200),前轮支架(101)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下推杆(102)的下部自由端与前轮支架(101)的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一枢轴组件(105)枢轴连接,下推杆(102)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并且装设有推杆(300);后轮支架(103)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后轮(400),后轮支架(103)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前上方延伸并且与前轮支架(101)的杆身通过第二枢轴组件(106)枢轴连接;避震支杆(104)的下部自由端通过第三枢轴组件(107)与后轮支杆(103)的杆身枢轴连接,避震支杆(104)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上方延伸并且通过第四枢轴组件(108)与下推杆(102)的杆身枢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可折叠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和用于将所述的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的锁定装置,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100),侧边支架(100)包括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平面内相对旋转折叠的前轮支架(101)、下推杆(102)以及后轮支架(103),其特征在于:侧边支架(100)还包括避震支杆(104);
前轮支架(101)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前轮(200),前轮支架(101)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
下推杆(102)的下部自由端与前轮支架(101)的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一枢轴组件(105)枢轴连接,下推杆(102)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后上方延伸并且装设有推杆(300);
后轮支架(103)的下部自由端装设有后轮(400),后轮支架(103)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前上方延伸并且与前轮支架(101)的杆身通过第二枢轴组件(106)枢轴连接;
避震支杆(104)的下部自由端通过第三枢轴组件(107)与后轮支杆(103)的杆身枢轴连接,避震支杆(104)的上部自由端向其下部自由端的上方延伸并且通过第四枢轴组件(108)与下推杆(102)的杆身枢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可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避震支杆(104)包括支杆A(104-1)、支杆B(104-2)以及避震弹簧(104-3),支杆A(104-1)设置有避震孔(104-4),支杆B(104-2)的第一自由端置于避震孔(104-4)中并且限位于避震孔(104-4)中,支杆B(104-2)上还设置有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毛林胡清银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浩天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