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822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1:提供一施工平面,沿X,Y方向根据工程柱网布置设置成矩阵的多个施工点,在施工点上设置柱钢筋,安装柱模板将柱钢筋包围;步骤S12: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主梁模板,在主梁模板内部安装梁钢筋;步骤S13: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步骤S14: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架上安装预制板;步骤S15: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具有效率高,节约人力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指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构件运到工地现场装配安装即可。但完全用预制构件装配起来的建筑没有现浇建筑的整体性好。采用预制构件既满足结构整体性要求,也能减少现场大量模板支架作业,减少工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在大型建筑的建筑过程中,由于建筑面积过大,塔吊工作范围无法完全覆盖工作面且起重能力受限,预制构件中的预制板的吊装成为新的施工难点,为了克服该问题,可利用一种小型起重设备,在塔吊无法覆盖的范围内工作,该设备可运行于楼板之上,来完成预制板的安装施工。然而利用小型起重设备进行施工现存的问题在于,施工过程当中效率不高,各个步骤无法穿插进行,造成工时的延误。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目前建造大型装配式建筑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1:提供一施工平面,沿X,Y方向设置成矩阵的多个施工点,在施工点上设置柱钢筋,搭建柱模板将柱钢筋包围,并浇筑柱混凝土;步骤S12: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主梁模板及梁钢筋;步骤S13: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步骤S14: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架上安装预制板;及步骤S15: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优选的,进一步包括:步骤S16:浇筑主梁、梁柱节点混凝土。优选的,步骤S13、步骤S14、步骤S15采用跨层小型起重设备进行施工,该跨层小型起重设备的高度高于建筑的层高。优选的,在步骤S12中,安装主梁模板时,首先安装底面的主梁模板,在底面的主梁模板上安装梁钢筋,最后才安装两侧面的主梁模板。优选的,该预制板为一槽形板,该槽形板包括一腹板和两纵肋,两纵肋一体成型于腹板,两纵肋将槽形板的两端封闭形成一方形槽口。优选的,槽形板中设置有至少四个吊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21:提供一施工平面,沿X,Y方向设置成矩阵的多个施工点,在施工点上设置柱钢筋,安装柱模板将柱钢筋包围;步骤S22:分别在X、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主梁模板及钢筋,然后浇筑柱、梁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柱、梁模板,形成柱和梁;及步骤S23: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梁之间安装预制板。优选的,步骤S23采用同层小型起重设备进行施工。优选的,待其后一层梁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梁、柱模板及支架,铺设本层叠合层钢筋网片,再浇筑本层叠合层混凝土。优选的,步骤S22中:安装梁模板时,首先安装底面的梁模板,在底面的梁模板上安装梁钢筋,最后才安装两侧面的梁模板。相对于现有技术,1.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在达到一定规模时,由于无需搭设满堂脚手架,可节约大量周转材料、时间及人工成本,预制叠合板在成型后外观效果好,无需再进行抹灰、吊顶等装修工作,大量节约人力、建筑材料成本。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了步骤S13,骤S14,步骤S15,大量使用预制板,使工程时间大大减少。3.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采用塔吊和小型起重设备配合使用,在面临建筑面积较大的建筑(如物流仓库,产品流水线厂房等)塔吊工作半径以外添加了小型起重设备,两者的互相配合使装配的效率更加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步骤S11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步骤S12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步骤S11、S12、S13、S14、S15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V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预制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步骤S21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步骤S22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步骤S21、S22、S23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为跨层安装:跨层安装的方式利用的是跨层小型起重设备,其高度高于层高,跨层小型起重设备运行于本层,安装本层之上一层的预制板(起吊时构件重心、吊钩在底座范围内)。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S11:设置柱钢筋10,安装柱模板11将柱钢筋10包围,并浇筑柱混凝土;步骤S12:搭设支架13,在支架13上安装主梁模板12及钢筋(未图示);步骤S13:搭设支架13,在支架13上安装次梁构件15;步骤S14:在主梁模板12对应的支架13上安装预制板16;步骤S15:搭设支架13,在支架13上安装次梁构件15;步骤S16:浇筑主梁、梁柱节点混凝土,其浇筑顶面与本层结构设计标高齐平;及步骤S17: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楼层的施工。上述施工方法的详细步骤如下:步骤S11: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提供一施工平面101,该施工平面101为一水平面,在施工平面101沿X,Y方向设置成矩阵的施工点102,在每个施工点102上设置多个柱钢筋10,然后安装柱模板11在竖直方向上将柱钢筋10包围,形成一个顶部留有开口的长方体的空腔,并且各个柱模板11的相应的侧边之间紧密相接,然后浇筑柱混凝土。步骤S12: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X方向上的相邻两个施工点102之间搭设支架13,该支架13的顶端平行于水平面,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1:提供一施工平面,沿X,Y方向设置成矩阵的多个施工点,在施工点上设置柱钢筋,安装柱模板将柱钢筋包围,并浇筑柱混凝土;步骤S12: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主梁模板及钢筋;步骤S13: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步骤S14: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架上安装预制叠合板;及步骤S15: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叠合板的施工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1:提供一施工平面,沿X,Y方向设置
成矩阵的多个施工点,在施工点上设置柱钢筋,
安装柱模板将柱钢筋包围,并浇筑柱混凝土;
步骤S12: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
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主梁模板及钢筋;
步骤S13: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
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
步骤S14: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支架上安装
预制叠合板;及
步骤S15: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施工点之间
搭设支架,在支架上安装次梁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
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步骤S16:浇筑梁及梁柱节点混凝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
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
步骤S14、步骤S15采用跨层小型起重设备进行
施工,该跨层小型起重设备的高度高于建筑的层
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
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
中,安装主梁模板时,首先安装底面的主梁模板,
在底面的主梁模板上安装梁钢筋,最后才安装两
侧面的主梁模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
制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制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贵情陈波颜有光彭明先蒋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西绿舍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