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瞄准光的巩膜顶压器,其包括手柄、与手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颈以及设置在连接颈端部的弯头;所述连接颈和弯头均为中空管结构;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和准直透镜;所述弯头在其内壁的拐弯处设置有反光镜,在弯头的非连接端设置有平面保护镜;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光通过准直透镜后经连接颈,并在弯头的反光镜处反射,最后通过平面保护镜射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发出瞄准光以明确定位裂孔的位置及确定扣带所形成的垫压嵴上是否包括裂孔,特别是在视网膜下液较多、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能显著缩短巩膜扣带手术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部手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红色瞄准光的巩膜顶压器。
技术介绍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的术式,术前以及术中准确定位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视网膜下液的存在会导致巩膜外扣带位置的偏差,影响手术效果。目前使用的巩膜顶压器只能大致定位裂孔或扣带所形成的垫压嵴的位置,特别是当视网膜下液较多、视网膜脱离较高时,使用传统的巩膜顶压器观察裂孔或扣带的位置常常不够准确。如果手术当中进行了眼内注气或不放视网膜下液直接进行手术时,使用传统的巩膜顶压器定位裂孔或扣带的位置将更加困难,定位的精确度也将进一步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发出瞄准光以明确定位裂孔的位置及确定扣带所形成的垫压嵴上是否包括裂孔的巩膜顶压器。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瞄准光的巩膜顶压器,其包括手柄、与手柄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颈以及设置在连接颈端部的弯头;所述连接颈和弯头均为中空管结构;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和用于准直激光的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位于近连接颈一端;所述弯头在其内壁的拐弯处设置有可将激光反射出弯头的反光镜,在弯头的非连接端设置有平面保护镜。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发出的光通过准直透镜后经连接颈,并在弯头的反光镜处反射,最后通过平面保护镜射出。进一步的,其所有接缝处均采用紫外光敏胶或环氧胶密封;所述反光镜与弯头以及平面保护镜与弯头均采用紫外光敏胶或环氧胶粘合。进一步的,所述弯头为90度弯头。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光源为红色激光二极管。进一步的,所述准直透镜为可将光束的光斑直径调整到小于0.5mm的微型准直透镜。进一步的,所述反光镜为镀有反光膜的平面镜或直角棱镜。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颈和弯头采用金属粉末烧结工艺的3D打印技术、数控加工或模具加工来生产。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激光发射装置的开关。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采用电池供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I)顶压器可发出瞄准光,在巩膜扣带手术中,可大大提高手术关键步骤,即定位裂孔及扣带位置的准确性及便捷性,特别是在视网膜下液较多、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其定位效果更为有效,能显著缩短巩膜扣带手术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2)红色激光的波长较长,有较好的穿透性,可透过巩膜和脉络膜,准确定位裂孔或扣带所形成的垫压嵴位置。(3)由于人眼的结构要求,顶压器头部被设计为90°弯头,通过微型平面反射镜镀反射膜或采用直角棱镜全反射方式,将准直光束折转90°从顶压器端部射出,实现瞄准功會K。(4)采用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通过前置的准直透镜准直为平行光束,并保证在顶压器端部获得直径小于0.5mm的光斑,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准确瞄准。(5)通过顶压器连接颈的细长结构,可使顶压器能够深入到预定位置实施顶压操作,其为中空结构,内部的细长型通道能够使光束在任意时刻都可无阻碍的通过。(6)整个顶压器仅包括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机械结构件和光学件,其中与外部接触的反射镜和平面保护镜采用耐高温高湿的紫外光敏胶或环氧胶粘接和密封。光学元件与机械结构接缝处全部用胶封死,保证系统内部与外部隔离,最终达到去除电池即可整机消毒的功能要求。(7)可使用电池供电,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部局部放大图。其中,I手柄、2连接颈、3弯头、4激光发射装置、5反光镜、6平面保护镜、7准直透镜、8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瞄准光的巩膜顶压器,其包括手柄1、与手柄I 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颈2以及设置在连接颈2端部的弯头3 ;所述连接颈2和弯头3均为中空管结构。弯头3根据人眼球的结构优选90度弯头。所述手柄I内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4和准直透镜7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4的光源为红色激光二极管(如YD-D650W5-A6),波长优选650nm,激光发射装置4可将驱动红色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在安全上限范围内调整。准直透镜7为可将经过的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调整到小于0.5mm的微型准直透镜。本实施例中,准直透镜7优选为非球面准直透镜。本实施例可选用激光模组来整合激光发射装置4和准直透镜7,激光模组型号为HLM0813-650,此模组采用3.7V驱动5mW激光二极管,自带非球面模压透镜对激光光束进行整形准直,透镜可调焦距进而改变光斑尺寸,优选光斑尺寸为0.5mm。所述弯头3在其内壁的拐弯处设置有反光镜5,反光镜5为镀有反光膜的平面镜。在弯头3的非连接端设置有平面保护镜6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4发出的光通过准直透镜7后通过连接颈2,并在弯头3的反光镜5处反射,最后通过平面保护镜6射出。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接缝处均采用紫外光敏胶或环氧胶密封;所述反光镜5和弯头3以及平面保护镜6和弯头3均采用紫外光敏胶(如NOA61)或环氧胶(如SL3350)粘合。所述连接颈2和弯头3采用金属粉末烧结工艺的3D打印技术、数控加工或模具加工来生产。所述手柄I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激光发射装置4的开关8。所述激光发射装置4采用电池供电。本专利技术主要由带开关8的红色激光发射装置4、巩膜顶压器等构成,两者同轴心装配。在关机状态下,按下红色激光发射装置4的电源开关8,该装置会发射出一束红色激光,在微型反光镜5作用下,该红色激光束将发生90度折转并透过微型平面保护镜6从弯头3的未连接端射出;当再次按下红色激光发射装置4的电源开关8,顶压器将关机。手术中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巩膜顶压器压迫巩膜,打开开关8,通过间接检眼镜观察透过巩膜和脉络膜的红色瞄准光。移动顶压器顶起视网膜裂孔边缘,观察红色瞄准光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定位视网膜裂孔边缘的位置,特别是在视网膜下液存在、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其定位效果更为有效。在缝合巩膜扣带后,由于视网膜下液的存在,垫压效果不清晰的情况下,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巩膜顶压器紧贴扣带边缘,观察红色瞄准光所在的视网膜位置,可以准确评估扣带的位置是否合适,裂孔是否位于垫压嵴上,是否需要重新缝合调整扣带位置等。实施例2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反光镜5为直角棱镜。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带有瞄准光的巩膜顶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手柄(I )、与手柄(I) 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颈(2)以及设置在连接颈(2)端部的弯头(3);所述连接颈(2)和弯头(3)均为中空管结构;所述手柄(I)内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4)和用于准直激光的准直透镜(7),所述准直透镜位于近连接颈(2) —端;所述弯头(3)在其内壁的拐弯处设置有可将激光反射出弯头(3)的反光镜(5),在弯头(3)的非连接端设置有平面保护镜(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瞄准光的巩膜顶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手柄(1)、与手柄(1)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颈(2)以及设置在连接颈(2)端部的弯头(3);所述连接颈(2)和弯头(3)均为中空管结构;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4)和用于准直激光的准直透镜(7),所述准直透镜位于近连接颈(2)一端;所述弯头(3)在其内壁的拐弯处设置有可将激光反射出弯头(3)的反光镜(5),在弯头(3)的非连接端设置有平面保护镜(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博,韩泉洪,付威威,
申请(专利权)人:韩泉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