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和墨盒再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033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盒和墨盒再生方法,墨盒包括壳体,壳体围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第一分腔部设置有第一海绵,在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出墨口设置有木棉芯,墨盒再生方法包括切割步骤、安装步骤、密封步骤和灌墨步骤,切口步骤包括将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安装步骤包括将第二海绵从开口安装到第二分腔部中,密封步骤包括将薄膜密闭地焊接在开口上,灌墨步骤包括对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进行灌墨。以及利用墨盒再生方法制作而成的墨盒。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地实现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扩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墨盒的再生方法以及该大容量的里合洋? ΙΤΓΤ.0
技术介绍
打印机作为常见的办公设备,为现代化办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有的打印机分为喷墨打印机以及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使用容纳有墨水的墨盒作为耗材容器向纸张喷射墨水,以在纸张上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图案;激光打印机则使用容纳有碳粉的碳粉盒作为耗材容器在介质上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图案。参照图1,图1是现有墨盒I的剖视图。墨盒I通常是在墨盒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12,空腔12内是连通地设置,并且空腔12内没有设置隔条,该空腔12分为第一分腔部121和第二分腔部122,在第一分腔部121设置有海绵13,第二分腔部122为一个空腔,因此第二分腔部122空置地设置,只有第一分腔部121设置的海绵13存储有墨水,故现有墨盒I的容量$父低。在墨盒的墨水耗尽时,如不对耗尽墨水的墨盒回收利用,不但不环保,也造成墨盒壳体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可增加墨水容量的墨盒再生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具有较大墨水容量的墨盒。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盒再生方法,墨盒包括壳体,壳体围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第一分腔部设置有第一海绵,在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出墨口设置有木棉芯,其中,墨盒再生方法包括切割步骤、安装步骤、密封步骤和灌墨步骤,切口步骤包括将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安装步骤包括将第二海绵从开口安装到第二分腔部中,密封步骤包括将薄膜密闭地焊接在开口上,灌墨步骤包括对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进行灌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将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的步骤为将第二分腔部对应的位于出墨口相对一侧的壳体上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步骤在将第二海绵从开口安装到第二分腔部后还包括将第二海绵和第一海绵邻接地设置。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现有的墨盒具有空置的第二分腔部,如对该空置的分腔部进行填充墨水以扩大墨盒的墨水容量,这将会导致墨盒发生墨水外泄,污染纸张或衣物,故这种墨水容量的扩容方式是不可行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使得壳体开设有开口,并将海绵安装到本来控制的第二分腔部中,同时将第二海绵与第一海绵邻接地设置,再利用薄膜进行密封,最后对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进行灌墨,而灌墨后的墨水在海绵的吸附力作用下将不会发生外泄,也有效地实现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扩容。将开口设置在出墨口相对的一侧上是由于出墨口是朝下地设置,所以将开口上薄膜在正常工作时将不受墨水的压力,有效地避免墨水从薄膜与壳体焊接处泄露。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盒,墨盒包括壳体,壳体围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第一分腔部设置有第一海绵,在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出墨口设置有木棉芯,第二分腔部的外壁设置有把手,第一分腔部在出墨口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导气孔,其中,第二分腔部对应的位于出墨口相对一侧的壳体形成有开口,开口上密闭地焊接有薄膜,第二分腔部设置有第二海绵,第二海绵与第一海绵邻接地设置,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填充有墨水。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现有的墨盒具有空置的第二分腔部,如对该空置的分腔部进行填充墨水以扩大墨盒的墨水容量,这将会导致墨盒发生墨水外泄,污染纸张或衣物,故这种墨水容量的扩容方式是不可行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使得壳体开设有开口,并将海绵安装到本来控制的第二分腔部中,同时将第二海绵与第一海绵邻接地设置,再利用薄膜进行密封,最后对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进行灌墨,而灌墨后的墨水在海绵的吸附力作用下将不会发生外泄,也有效地实现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扩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墨盒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墨盒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墨盒再生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墨盒实施例: 参照图2,图2是墨盒2的剖视图。墨盒2包括呈矩形设置的壳体21,壳体21围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22,空腔22内没有设置有隔板,空腔22包括第一分腔部221和第二分腔部222,第一分腔部221设置有第一海绵231,在第一分腔部221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 26,出墨口 26设置有木棉芯27,第一分腔部221在出墨口 26相对的一侧上即在墨盒的顶壁上设置有导气孔25。第二分腔部222对应的位于出墨口 26相对一侧的壳体上,即在靠近第二分腔部222的墨盒顶壁的形成有开口,在该开口上设置有薄膜26,薄膜26密闭地焊接在开口上,使得薄膜26和壳体21围成相对密闭的腔体22。在第二分腔部222内设置有第二海绵232,第二海绵232与第一海绵231邻接地设置,第一海绵231与第二海绵232内填充有墨水,在第二分腔部222的外侧壁设置有把手24。墨盒再生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3,图3是墨盒再生方法的流程图。首先执行步骤S11,对空腔内没有隔板的墨盒进行回收,随后执行切割步骤S12,将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具体地,可在第二分腔部对应的位于出墨口相对一侧的壳体上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即在第二分腔部的顶壁的位置上进行切割。然后执行安装步骤S13,即将第二海绵从开口安装到第二分腔部中,并将第二海绵和第一海绵相连接地设置。随后再执行密封步骤S14,将薄膜密闭地焊接在开口上,使薄膜和壳体围成密闭的腔体。最后执行灌墨步骤S15,即对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进行灌墨。由上可见,由于现有的墨盒具有空置的第二分腔部,如对该空置的分腔部进行填充墨水以扩大墨盒的墨水容量,这将会导致墨盒发生墨水外泄,污染纸张或衣物,故这种墨水容量的扩容方式是不可行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使得壳体开设有开口,并将海绵安装到本来控制的第二分腔部中,同时将第二海绵与第一海绵邻接地设置,再利用薄膜进行密封,最后对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进行灌墨,而灌墨后的墨水在海绵的吸附力作用下将不会发生外泄,也有效地实现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扩容。 上述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可具有更多的变化,例如开口的设置亦可设置在第二分腔部的侧壁或底壁上,在从该开口处将海绵放置到第二分腔部上,并利用薄膜将开口进行密封,同样是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权项】1.墨盒再生方法,所述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所述第一分腔部设置有第一海绵,在所述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所述出墨口设置有木棉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再生方法包括 切割步骤,所述切口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 安装步骤,所述安装步骤包括将第二海绵从所述开口安装到所述第二分腔部中; 密封步骤,所述密封步骤包括将薄膜密闭地焊接在所述开口上; 灌墨步骤,所述灌墨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进行灌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的步骤为将所述第二分腔部对应的位于所述出墨口相对一侧的壳体上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墨盒再生方法,所述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成用于存储墨水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所述第一分腔部设置有第一海绵,在所述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所述出墨口设置有木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再生方法包括切割步骤,所述切口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分腔部对应的壳体进行切割并形成开口;安装步骤,所述安装步骤包括将第二海绵从所述开口安装到所述第二分腔部中;密封步骤,所述密封步骤包括将薄膜密闭地焊接在所述开口上;灌墨步骤,所述灌墨步骤包括对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进行灌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泽温建浓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