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卫国专利>正文

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02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是一种由金属构件制造的两轮机动车支架,无动力,可升降,装配在摩托车、轻骑、助动力车和电动自行车等以燃油或电力为动力源的两轮机动车辆上,为其停置支撑所用。主要的技术特征是,支架由特别设计制造的升降离合驱动器和位于支架上、下两部分的联接架和支撑架共同构成。支架的开降是通过脚踏力来驱动升降离合驱动器内离合凸轮转动,使支架由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伸缩来完成的,由此实现车辆的停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由金属构件制造的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主要安装在摩托车、轻骑、助动力车和电动自行车等两轮机动车的车架上,以脚踏作为支架升降的动力,为以上各种车辆停置时支撑所用。已有的两轮机动车支架为X形或U形的金属管加工件,这两种形状的支架根据车辆结构的不同可分别安装在车辆的车架下方或后轮轴上,用于车辆的停置支撑。由于这两种支架是固定结构,没有升降功能,所以,在使用其对车辆进行停置支撑时,必须在人用脚把支架的悬挂部分踏向地面的同时,用手握住车架后部并用力将车辆向后上方提拉,才能使支架立在所支撑的位置,完成支撑停置车辆的过程。但是,由于一般的两轮机动车其自身重量和车体都比较大,因此,使用这两种支架支撑车辆,比较费力。特别是对于身材比较瘦小和年龄较大的驾乘人员,或者是当车辆载有重物时,或者是停车空间比较狭小时,使用这两种支架支撑要停置的车辆,就更加困难,更不方便。在收挂支架放下车辆时,必须用双手握住车把沿车辆前进方向推动车辆,使支架利用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弹向后方悬挂位置,才能将车辆放下。这时,车辆前冲的惯力和向下的重力容易使车辆发生较强的震动和晃动,给稳定车辆和操作车辆带来不便。有时,这样的操作也会遇到困难,如车轮前方有物体阻挡,就无法推动车辆,使收挂支架放下车辆的操作不能正常进行。另外,还有一种侧面为L形的支架,是在X形支架的基础上通过在支架一侧支脚的后面固定有加长的踏柄改进而成。用其支撑车辆时,踏下踏柄,在使支脚触地并作为支架向上撬动的支点后,通过加大踏动踏柄的力度,使支架的上端支撑起车辆,达到支撑停置车辆的目的。使用这种支架支撑车辆时,较传统的X形和U形支架省力。但是,在车辆有负载时,仍需用手提拉车辆进行辅助支撑,而且,使用这种支架的车辆在放下时,仍存在上面两种支架同样的不便和问题。使用中,因受力集中和机械性疲劳等原因,加长踏柄较容易变形、断裂,损毁率较大。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设计制造一种结构牢固、操作简便、省力和使用稳定、可靠的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使停放车辆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对上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是,设计制造具有说明书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所示技术特征的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对附图1的说明图中(1)为联接架,处在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的上部,是支架与车体联接的部分,它通过联接架(1)顶端的两个销孔用销栓与车体底部相联;(2)是支撑架,处在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的下部,是支架可直接支向地面的部分;(3)是升降离合驱动器,处在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的中部,是实现支架升降功能的主要部件,与联接架(1)和支撑架(2)共同组成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的主体。在设计制造上,升降离合驱动器(3)与联接架(1)和支撑架(2)的组合其结合部位采用可抽动活塞式结构,使其之间既紧密贴合,又能够相互伸缩滑动自如,以保证支架具有牢固、可靠的结构和良好的机械性能;(4)离合凸轮,在设计上为一个有规定厚度的可单向转动的椭圆形金属构件,安装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内的中央位置,介于联接架(1)和支撑架(2)的两个圆弧顶点之间,是驱动联接架(1)和支撑架(2)作离合运动,实现支架升降功能的关键部件;(5)是驱动柄,具有向升降离合驱动器(3)传送驱动力并使离合凸轮(4)转动的功能;(6)升降踏板,是脚踏力在驱动柄(5)上的作用力点,由此带动驱动柄(5)的运动;(7)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用于联接架(1)和支撑架(2)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内的拉伸连接,使两者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内与离合凸轮(4)的接触面保持紧密的贴合状态,同时,保持支架的整体构架;(8)是升降定向滑杆,位于支撑架(2)的两个顶端上面,并连为一体,伸出的部分插入联接架(1)的两个下端钢管的管孔内,具有伸缩滑动功能和定向作用。两个升降定向滑杆(8)呈平行排列,既可以使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的结构更加紧凑,增强了支架的机械强度和使用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由离合凸轮(4)在转动时与联接架(1)和支撑架(2)之间所产生的滑动摩擦的平衡问题;(9)腹板,分别位于联接架(1)和支撑架(2)上与升降离合驱动器(3)贴合处的两面,具有密封防尘和增强结构的作用;(10)销孔,位于联接架(1)的两个顶端处,通过销孔(10)用销栓把支架与车体相联接;(11)弹簧挂钩,位于联接架(1)的一侧,用于钩挂定位拉伸弹簧,以控制支架在车辆底部的收放位置;(12)支脚,位于支撑架(2)的两个底端处,是支架支撑时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分;(13)支架踏柄,位于支撑架(2)一端支脚(12)上面的外侧,用脚蹬踏,可使支架处在支撑位置或收在车辆底部;(14)橡胶垫圈,用来降低和控制收放支架时对车辆底部的撞击和振动;(15)紧固栓,用来紧固升降离合驱动器(3),保证其与联接架(1)和支撑架(2)的贴合。同时,也防止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升降离合驱动器(3)内部构件产生的侧面张力引起升降离合驱动器(3)的变形;(16)排水孔,用于排除支架内部可能的积水,防止支架锈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上符合车辆构造的要求,也考虑到了传统的操作习惯和造型,既达到了不需提拉或推动车辆就可使其在原地升降停放的目的和任务,又不损耗任何燃油及电力动力,可以安装在摩托车、轻骑、助动力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各种两轮机动车辆上,用于以上车辆的停放支撑。同目前使用的由金属管件加工的固定结构的X形和U形以及L形这几种支架相比较,本专利技术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是结构紧凑、强度高、重量轻,机械性能好,操作使用方便、省力,不需要特殊维护,并适用于大部分车型的两轮机动车辆。用脚踏力就能实现支架升降功能,完成车辆支撑和放下的过程。支撑车辆时,用脚踏下支架踏柄(13),即可使支架处在支撑位置,再踏下驱动柄(5),支架的升降离合驱动器(3)就可以把支架升起,支撑起车辆,然后,解除脚踏力,支撑车辆的操作结束。支撑车辆的过程,简单、省力,不需要用力提拉车辆,而且,操作动作占用的空间也相对较小。放下车辆时,只需踏下驱动柄(5),支架便可平稳回缩下降,车辆即放下,然后用脚蹬住支架踏柄(13)将支架蹬回到悬挂位置,放下车辆的操作结束。放下车辆的过程,平缓、振动小,车辆直立的稳定性好,而且,不受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约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是制造附合图1技术特征的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根据车辆车型和车辆底部安放支架及操作空间不同要求的情况,特别是根据车型和车辆底部对驱动柄(5)所在位置高低不同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有两种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驱动柄(5)的一端被固定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侧面离合凸轮(4)的一个轴端处,由驱动柄(5)直接驱动离合凸轮(4)同向转动。驱动柄(5)每一次驱动由初始位置(A)开始,到终止位置(A)结束其行程等于以驱动柄(5)为半径,以离合凸轮(4)的轴心为圆心,由升降踏板(6)划弧的距离,每次带动离合凸轮(4)转动的角度为90°,即椭圆形离合凸轮(4)的长轴或短轴由水平方向旋转至垂直方向,或者由垂直方向旋转至水平方向,由此带动联接架(1)和支撑架(2)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内的离合伸缩,实现支架的升降功能。驱动柄(5)每完成一次驱动行程,便由扭转弹簧将其由终止位置(A)带回到初始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是一种由金属构件制造的两轮车支架,主要装配在摩托车、轻骑、助动力车和电动自行车等使用燃油或电力作为动力源的两轮机动车辆上,为以上各种车辆停置时支撑所用。本产品的特征是: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设计为X形造型,结构上由分别位于支架上部、下部和中间三个部位的联接架(1)、支撑架(2)和升降离合驱动器(3)三大部件构成。支架通过联接架(1)上端的两个销孔(10)用销栓与车架相联,支撑架(2)是支架支撑车辆时直接触及地面的部分,通过用脚蹬踏支架踏柄(13)即可使支架收放在悬挂或支撑位置。升降离合驱动器(3)位于支架的中间部位,与联接架(1)和支撑架(2)组成支架的整体构架,是实现本专利技术产品升降功能的主要部件。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的内部和外部安装有离合凸轮(4)和配套的传动部件以及驱动柄(5),其中,离合凸轮(4)是支架升降功能的关键部件。脚踏升降式两轮机动车支架的升降功能是通过向位于升降离合驱动器(3)外部侧面的驱动辆(5)上的升降踏板(6)施加下压力,由驱动柄(5)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位于升降离合驱动器(2)内部的离合凸轮(4)进行转动,使联接架(1)和支撑架(2)在升降离合驱动器(3)内作上、下方向的离合运动,即使支架产生由中心向上、下两个方向的伸缩来实现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尚卫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