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434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采用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取代常规锗材料作为红外波段0.46-1.0eV结太阳能电池。在磷化物中掺入少量铋原子,会在禁带内产生新的杂质能带,其室温发光波长随铋的掺入浓度改变在1.2-2.7微米内可调,通过改变铋的浓度和相应厚度,可以吸收和转换相应波段的太阳光。与常规的采用锗作为0.67eV结太阳能电池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多结太阳能电池中低能段光子能量的透射损耗和热损耗,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光电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稀铋磷化物作为0.46-1.0eV结的新型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能源问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人类主要依靠石油和煤炭获得能源,但是上述两种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以目前报道的石油、煤炭勘探总量而言,地球上石油和煤炭储备将于200年后消耗殆尽。如何获得可再生、环境友好型的能量是目前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太阳能电池是可以将太阳光的能量储存起来的装置。且在电量储存过程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同时,太阳能对人类可谓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界能量,因此太阳能电池是极其好的下一代能源解决方法。对于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转换效率。受肖克利-奎伊瑟极限的限制,单节型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仅能达到33%(一个太阳)或者40.7%(聚光条件下),远小于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的热力学极限。造成能量损失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太阳光谱中能量小于电池材料禁带宽度的光子不能被吸收,直接从电池中透过;(2)在能量大于电池材料禁带宽度的光子被吸收后,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同时以热能形式释放出超过禁带宽度的部分能量;(3)光生载流子的辐射复合和非辐射复合作用降低电池的转换效率。为克服肖克利-奎伊瑟极限的限制,提高电池效率,各国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新颖的太阳能电池结构。其中,通过在半导体的带隙内加入一个或多个中间带,从而形成中间带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以其理论上63.1%的转换效率以及较简单的结构获得了广泛关注(A.Luque&A.Marti,Phys.Rev.Lett.78,5014(1997)),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多结太阳能电池通常是将带隙不同的两个或多个子电池按带隙大小依次串联。太阳光入射时,各子电池吸收能量与其带隙最接近的光子,高能量的光子被带隙大的子电池吸收,低能量光子被带隙较窄的子电池吸收,从而拓宽了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转换效率。目前多结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和生产的主流是基于InGaP/GaAs/Ge的3结III-V族太阳能电池,Ge作为电池衬底,同时吸收0.74eV低能量光子的子电池。该多结太阳能电池已获得41.6%的效率,但依然低于多结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当能实现最佳电流匹配时,在全聚光照射下,子电池数目为2、3、4对应的电池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55%、63%和68%,当结数无限增大时,理论极限值可望达到86%,子电池数目越多,转换效率越高。稀铋磷化物作为一类新型磷化物材料,通过在磷化物中掺入少量铋原子,会在禁带内产生新的杂质能带,获得不同的带隙材料。图1是太阳光谱以及包含稀铋磷化物InPBi在内的部分半导体材料能带吸收范围。AM0指大气圈外的太阳光谱。AM1.5是指地表上的太阳光谱,即是太阳光入射角偏离头顶46.8度达到地表的太阳光谱。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由于大气层与地表景物的散射与折射的因素,会多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太阳光入射能量,增加的能量称之为扩散部分,AM1.5G表示包含扩散部分的太阳光谱,而AM1.5D则表示不包含扩散部分的太阳光谱。图2是稀铋磷化物材料中的InPBi薄膜室温光致发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InPBi材料的能带吸收范围为1.2-2.7微米,占太阳光谱能量的比重很大,并远远超过Ge材料的吸收能量,同时其室温发光波长也随铋的掺入浓度改变在该波段内可调。图2中的Xbi表示Bi元素在InPBi材料中的原子数百分比(下文中如无特别指明,所有Bi组分均表示Bi在材料中的原子数百分比);为了便于观察,对不同Bi组分材料的光致发光谱强度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归一化所使用的系数以乘积的形式放在了图中Bi材料原子百分比的后面。通过改变铋的浓度和相应厚度,可以吸收和转换0.46eV-1.0eV对应波段的太阳光。除InPBi材料外,其他稀铋磷化物材料也具有类似的光学性质,因此使用稀铋磷化物材料替代InGaP/GaAs/Ge结构中的Ge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从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新构思,有利于提高现有多结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稀铋磷化物材料作为吸收层的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结构图见图3。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结构中低于1.0电子伏特能量结为稀铋磷化物吸收层。优选地,所述的稀铋磷化物吸收层材料为含有多层稀铋磷化物薄膜,每层厚度及铋浓度可以分别调控,厚度范围介于10纳米到2微米。优选地,所述的多层稀铋磷化物薄膜按发光谱峰值能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具有最小能量的稀铋磷化物层紧邻载体。优选地,所述的多层稀铋磷化物为AlP、GaP、InP或它们的三元和四元组合;薄膜中铋的含量(Bi组分在材料中的原子数百分比)在0.5-1.2%之间。优选地,所述的含有稀铋磷化物材料的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可以用分子束外延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沉积等外延生长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稀铋磷化物材料作为吸收层的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虽然本专利技术专利中仅给出了InPBi这种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光谱性质,但是其他稀铋材料也应当具有与InPBi材料的相似特点,因此对于采用其他稀铋材料作为吸收层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也应当在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内。图3采用稀铋磷化物材料作为吸收层的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综上所述,稀铋磷化物吸收层材料具有0.46-1.0eV宽范围连续可调的发光谱,通过独立调控铋的浓度和对应的材料厚度,可以吸收相应波段的太阳光能量。用此材料作为多结太阳能电池中的低能段子电池,与含锗的多结太阳电池中锗子电池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小热载流子弛豫以及0.46-1.0eV能量范围光子透射产生的能量损耗,提高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总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采用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取代常规锗材料作为红外波段0.46-1.0eV结太阳能电池。在磷化物中掺入少量铋原子,会在禁带内产生新的杂质能带,其室温发光波长随铋的掺入浓度改变在1.2-2.7微米内可调,通过改变铋的浓度和相应厚度,可以吸收和转换相应波段的太阳光。与常规的采用锗作为0.67eV结太阳能电池技术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多结太阳能电池中低能段光子能量的透射损耗和热损耗,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太阳光谱以及包含稀铋磷化物材料InPBi在内的部分半导体材料能带吸收范围。AM0指大气圈外的太阳光谱。AM1.5是指地表上的太阳光谱,即是太阳光入射角偏离头顶46.8度达到地表的太阳光谱,AM1.5G表示包含扩散部分的太阳光谱,AM1.5D则表示不包含扩散部分的太阳光谱。图2是稀铋磷化物材料InPBi薄膜室温光致发光谱,其中光谱强度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图3是采用稀铋磷化物材料作为吸收层的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第一结电池10第二结电池20渐变缓冲层30dilutebismidephosphide0.80~1.00eV层40(稀铋磷化物)dilutebismidephosphide0.6~0.8eV层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依次包括与GaAs基晶格匹配的能量1.9eV的InGaP结、能量为1.42eV的GaAs结、光吸收层以及载体;其特征在于结构中1.0电子伏特及以下的光吸收层材料为稀铋磷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稀铋磷化物材料的多结太阳能电池结构,依次包括与GaAs基晶格匹配的能量1.9eV的InGaP结、能量为1.42eV的GaAs结、光吸收层以及载体;其特征在于结构中1.0电子伏特及以下的光吸收层材料为稀铋磷化物,所述的稀铋磷化物吸收层材料为含有多层稀铋磷化物薄膜,每层厚度及铋的浓度根据多结太阳电池电流匹配原则分别调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稀铋磷化物薄膜按发光谱峰值能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具有最小能量的稀铋磷化物层位紧邻载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厚度范围介于10纳米到2微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铋磷化物为AlP、GaP、InP或它们的三元或四元组合,铋的原子百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庶民李耀耀张立瑶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