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鱼卵孵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400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鱼卵孵化槽。该孵化槽内装有孵化槽内胆,进水管穿入孵化槽内胆内,进水管上装有进水阀和喷水口,进气主管分别与装在孵化槽内胆底部两侧的带孔左进气管和带孔右进气管相连通,带孔左进气管和带孔右进气管上分别装有左进气阀和右进气阀,孵化槽内胆底部开有出苗口并装有出苗阀门,孵化槽内胆内装有排水立管,排水立管的一端与装在孵化槽底部的排水底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孵化槽内胆顶部的排水槽相连通。所述孵化槽内胆一侧装有框架,框架上装有过滤纱网。该孵化槽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孵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机械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移动式鱼卵孵化槽
技术介绍
鱼类孵化槽是一种鱼类小型孵化设施,现有的孵化槽主要采用混凝土建设,存在有投资大,孵化率低,建设难度大,占地面积大,建成后不能搬动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孵化槽、内胆和过滤纱网等部件,可移动的移动式鱼卵孵化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鱼卵孵化槽,包括孵化槽、进水管、进水阀、喷水口、进气主管、左进气阀、右进气阀、排水底管、排水立管、排水槽、过滤纱网、孵化槽内胆、出苗□、带孔左进气管、带孔右进气管、出苗阀门和框架,该孵化槽内装有孵化槽内胆,进水管穿过孵化槽进入孵化槽内胆内,进水管上装有进水阀和喷水口,进气主管分别与装在孵化槽内胆底部两侧的带孔左进气管和带孔右进气管相连通,带孔左进气管和带孔右进气管上分别装有左进气阀和右进气阀,孵化槽内胆底部开有出苗口,出苗口上装有出苗阀门,孵化槽内胆内装有排水立管,排水立管的一端与装在孵化槽底部的排水底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孵化槽内胆顶部的排水槽相连通。所述孵化槽内胆一侧装有框架,框架上装有过滤纱网。本技术的积极效果为:1、对原来的孵化器进行改进后,达到搬运方便,纱絹撤洗方面,免洗,提高孵化效率的目的;2、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孵化效率高。3、孵化时纱絹免洗,省工省时,便于管理,用水量少,节约水资源。4、适合中小型的鱼苗生产,也适合小规模的科研生产,环保,材料可再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移运式鱼卵孵化槽结构示意图;图2、过滤纱网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使用前将孵化槽I放置在专门制作的支架上,接通进水管2和进气主管5,关闭出苗口 13上的出苗阀门16,打开进水阀3、左进气阀6和右进气阀7,孵化水通过装在进水管2上的喷水口 4喷入孵化槽内胆12中,空气由进气主管5沿带孔左进气管14和带孔右进气管15上的小孔喷出,然后在孵化槽内胆12的孵化液中放入鱼卵。装在孵化槽内胆12 —侧框架17上的过滤纱网11,用于防止鱼卵、鱼苗溢出或外界杂物进入孵化槽内胆12中,孵化槽内胆12中多余的水体,经排水槽10沿排水立管9从排水底管8中排出,从而保证孵化槽内胆12中水体的流动性。在孵化过程中,根据鱼卵的发育情况,关闭、开启进水阀3、左进气阀6和右进气阀7来调整孵化槽内胆12内的进水量和进气量。当鱼卵孵化成鱼苗后,将存放鱼苗的容器放置在出苗口 13处,关闭进水阀3、左进气阀6和右进气阀7,打开出苗阀门16,放出鱼苗。最后将孵化槽内胆12清洗干净,从支架上移出,待下次再次使用。【主权项】1.一种移动式鱼卵孵化槽,包括孵化槽(I)、进水管(2)、进水阀(3)、喷水口(4)、进气主管(5)、左进气阀(6)、右进气阀(7)、排水底管(8)、排水立管(9)、排水槽(10)、过滤纱网(11)、孵化槽内胆(12)、出苗口(13)、带孔左进气管(14)、带孔右进气管(15)、出苗阀门(16 )和框架(17 ),其特征在于:孵化槽(I)内装有孵化槽内胆(12 ),进水管(2 )穿过孵化槽(I)进入孵化槽内胆(12)内,进水管(2)上装有进水阀(3)和喷水口(4),进气主管(5)分别与装在孵化槽内胆(12)底部两侧的带孔左进气管(14)和带孔右进气管(15)相连通,带孔左进气管(14)和带孔右进气管(15)上分别装有左进气阀(6)和右进气阀(7),孵化槽内胆(12)底部开有出苗口(13),出苗口(13)上装有出苗阀门(16),孵化槽内胆(12)内装有排水立管(9 ),排水立管(9 )的一端与装在孵化槽(I)底部的排水底管(8 )相连通,另一端与孵化槽内胆(12)顶部的排水槽(1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鱼卵孵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槽内胆(12)—侧装有框架(17),框架(17)上装有过滤纱网(11)。【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鱼卵孵化槽。该孵化槽内装有孵化槽内胆,进水管穿入孵化槽内胆内,进水管上装有进水阀和喷水口,进气主管分别与装在孵化槽内胆底部两侧的带孔左进气管和带孔右进气管相连通,带孔左进气管和带孔右进气管上分别装有左进气阀和右进气阀,孵化槽内胆底部开有出苗口并装有出苗阀门,孵化槽内胆内装有排水立管,排水立管的一端与装在孵化槽底部的排水底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孵化槽内胆顶部的排水槽相连通。所述孵化槽内胆一侧装有框架,框架上装有过滤纱网。该孵化槽体积小,重量轻,搬运方便,孵化效率高。【IPC分类】A01K61-00【公开号】CN204426333【申请号】CN201420787545【专利技术人】叶雄平, 郑卫东, 牟东, 姚雁鸿, 邹桂伟, 黄祥林, 白遗胜, 朱永久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鱼卵孵化槽,包括孵化槽(1)、进水管(2)、进水阀(3)、喷水口(4)、进气主管(5)、左进气阀(6)、右进气阀(7)、排水底管(8)、排水立管(9)、排水槽(10)、过滤纱网(11)、孵化槽内胆(12)、出苗口(13)、带孔左进气管(14)、带孔右进气管(15)、出苗阀门(16)和框架(17),其特征在于:孵化槽(1)内装有孵化槽内胆(12),进水管(2)穿过孵化槽(1)进入孵化槽内胆(12)内,进水管(2)上装有进水阀(3)和喷水口(4),进气主管(5)分别与装在孵化槽内胆(12)底部两侧的带孔左进气管(14)和带孔右进气管(15)相连通,带孔左进气管(14)和带孔右进气管(15)上分别装有左进气阀(6)和右进气阀(7),孵化槽内胆(12)底部开有出苗口(13),出苗口(13)上装有出苗阀门(16),孵化槽内胆(12)内装有排水立管(9),排水立管(9)的一端与装在孵化槽(1)底部的排水底管(8)相连通,另一端与孵化槽内胆(12)顶部的排水槽(10)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雄平郑卫东牟东姚雁鸿邹桂伟黄祥林白遗胜朱永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