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绒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910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01:48
一种废绒回收装置,属于除尘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箱体和一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特点:箱体包括上、下箱体,废绒收集动力机构设在上箱体腔内,上箱体的左侧构成为敞口且在对应于敞口的位置设检护门,在检护门上设检护门通风孔,在上箱体的右侧固定有废绒引入接口,废绒引入接口的一端与废绒收集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延伸至充绒工位的充绒工作台的部位,下箱体的前侧构成为敞口且在对应于敞口的位置设收集袋蔽护门,下箱体的左侧和/或右侧箱壁上设有用于使下箱体腔与外界相通的下箱体通风孔。优点:减小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的功率,节省能耗;增进观瞻仰性;节约空间;方便更换废绒收集袋,体现对废绒收集袋的蔽护效果;保障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尘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废绒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羽绒制品如羽绒服饰、羽绒被、羽绒靠垫、羽绒枕和羽绒玩偶等等,在制作此类制品时需将羽绒充填到预制的筒子内,而后将筒子上的充绒口缝封,形成制品。作为成套充绒系统,通常包括箱体(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与箱体连接的用于将由箱体输出的羽绒称重的称重机构、配接在称重机构的称重箱上的充绒机构和伴随于充绒机构的充绒工作台,充绒工作台也可称为操作台,由工人将前述有待于充绒的筒子置于充绒工作台上,并且使充绒机构的充绒管从筒子上预留的筒子充绒口探入到筒子内对筒子充绒。对此,可以通过对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101873A (自动定量充绒机)、CN102808245A (一种充绒机)和CN103101871A (自动充绒机),等等。如业界所知,在对羽绒进行前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羽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即为了避免羽绒聚团,因而通常加入有滑石粉之类的添加剂,于是在由充绒机构的充绒管凭借气流即气体压力(可具体参见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101870A提供的“自动定量充绒机的充绒头结构”)将由称重机构称重后的羽绒填充到筒子内时,滑石粉、羽绒自身的绒尘之类的杂质会从材质为织造布的筒子自身的孔眼中弥散而出,由此而产生以下技术问题:其一,由于从孔眼中弥散而出的前述杂质会以雾状充斥于工作场所,从而造成对作业环境的污染;其二,由于在线操作工人如果长期吸入污染空气,因而存在损及工人健康之虞,甚至引出尘肺病(典型的如尘肺,也称矽肺);其三,由于充绒气流压力的作用而难免存在羽绒从筒子内向外逃逸(从前述孔眼中钻出筒子)的情形,因而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加剧对作业现场的污染程度;其四,由于在充绒过程中,筒子上的充绒口需与充绒管可靠密闭,并且密闭效果的优劣全凭操作者对筒子的握捏松紧程度体现,因此一旦对筒子与充绒管的配合部位握捏过松(也可称有失可靠),那么筒子内的羽绒会倾刻从筒子与充绒管之间的隙缝逃逸至外界,造成严重浪费。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24674Y推荐有“羽绒检测仪”,在该专利中提及有绒飞丝收集盒,由于其是通过羽绒中的毛片、绒朵和绒飞丝三者比重差异并且在借助于三台风机的不同风力的作用下实施分开再分别对毛片、绒朵和绒飞丝称重而藉以测取羽绒等级,因而对于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意义。同样,CN202214215U (一种用于全自动充绒机上的清料机构)和CN203076224U (羽绒分拣箱)等等,虽然均提及了集尘,但是对于克服前述的技术问题也不具有借鉴意义。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2842479U提供的“高效充绒机”,该专利方案的积极意义可详见其说明书第0007段,但是该专利方案在充绒过程中从筒子或衣片的孔眼中向外界逸出的羽绒绒丝(短绒毛)、滑石粉之类的尘杂依然会影响作业环境,从而同样不足以弥补本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四个技术问题。更为典型的如文献A.授权公告号CN203090637U (—种吸绒除尘装置)、文献B.CN203291643U (除尘装置)、文献C.CN203370404U (吸绒装置)和文献D.(充绒机的充绒工作台结构),等等。文献A和文献B两者具有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均是将一箱体的箱体腔分为上部的消音仓及鼓风机仓和下部的收集仓,消音仓位于鼓风机仓的左侧(也可两者对调),鼓风机仓与收集仓之间由滤网贯通,在收集仓内设置用于收集废绒及绒尘的收集袋。当设在鼓风机仓内的鼓风机工作时,收集仓处于负压状态,收集袋的袋腔也处于相应的负压状态,由与收集袋的袋口连接的管路将绒尘引入收集袋内,即由收集袋截留。由此可知,该两项专利方案均是隔着收集袋以负压方式收集绒尘的,因而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是对收集袋袋外负压吸尘,因而需确保收集袋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便使收集袋的袋腔内的空气依次进入收集仓、滤网和鼓风机的入风口,然而难以在收集袋的透气性与截尘效果两者获得合理的平衡点,因为如果收集袋的孔眼甚小,那么袋内的含尘空气难以被负压吸出,反之,袋内的含尘空气中的尘杂会逃逸出袋腔,引发二次污染;其二,由于是袋外负压吸尘并且在收集仓与鼓风机仓两者的通道上设置有滤网,因而空气阻力大,不利于鼓风机的节能,因为需要保障鼓风机的足够的功率才得以将收集袋内的空气吸出;其三,由于是隔着收集袋抽吸,因而收集袋会出现犹如气球般的飘荡效应,并且一旦收集袋在收集仓内浮起,则存在堵塞滤网之虞,此外,收集袋飘忽不定会造成损坏,尽管该两项方案意识到了这一技术问题而在收集仓内设置有用于对收集袋固定的固定装置(具体可见文献A的说明书第0032段第2行和文献B的说明书第0025段),但是将收集袋与收集袋固定装置相固定的操作相对较为麻烦。上述文献C在一吸绒仓的腔体内设置叠层式滤板,藉由滤板将腔体分为上层仓体和下层仓体,由输入管(管路上设有吸绒泵)将废绒引入下层仓体内,而进入到下层仓体内的空气经滤板进入上层仓体,由连接于上层仓体的出风口(出风口的管路上设有引风装置)引出,该专利方案的积极意义可以有效地回收废绒而体现节约资源,但是由于自出风口引出的空气为含尘空气,因而仍需依赖后续措施处理,否则会产生二次污染。此外,该专利方案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这样的情形:进入到下层仓体内的废绒极易吸附于滤网朝向下层仓体的一侧,对滤网产生堵塞。上述文献D (由本申请人提出)采用正压吸绒除尘,将作为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的风机的进风口对应于充绒工作台的下方并且与吸尘斗接口配接,将废绒收集袋与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的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该专利方案虽然能够兑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将废绒收集动力机构(即除尘机构)及废绒收集袋设置于四面畅通的用于支承充绒工作台的工作台支架的下部,因而一方面由于废绒收集动力机构以及废绒收集袋的外露而影响观瞻性,另一方面有失安全性,因为当处于充绒工作台处的在线作业人员的肢体和/或衣着触及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的运动部件时,存在安全隐患,再一方面由于废绒收集动力机构与废绒收集袋相互表现为左右配置关系,因而占用空间大。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正压方式将充绒作业中产生的废绒引入废绒收集袋而得以缩小作为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的电机的功率并且节省能耗、有利于使废绒收集袋处于良好的蔽护状态而藉以增进观瞻性、有益于合理改善废绒收集动力机构与废绒收集袋两者之间的布置方式而藉以节省空间、有助于对废绒收集动力机构方便检护以及对废绒收集袋方便更换而藉以体现使用中的便利性和有便于避免在线作业人员与废除绒收集动力机构的运动部件接触而藉以保障安全的废绒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废绒回收装置,包括一箱体和一废绒收集动力机构,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废绒收集动力机构设置在上箱体的上箱体腔内,上箱体的左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于该敞口的位置枢轴设置有一用于对所述废绒收集动力机构检护的检护门,在该检护门上开设有用于使上箱体腔与外界相通的检护门通风孔,在上箱体的右侧固定有一废绒引入接口,该废绒引入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废绒收集动力机构连接,而另一端通过管路延伸至充绒工位的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绒回收装置,包括一箱体(1)和一废绒收集动力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包括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所述废绒收集动力机构(2)设置在上箱体(11)的上箱体腔(111)内,上箱体(11)的左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于该敞口的位置枢轴设置有一用于对所述废绒收集动力机构(2)检护的检护门(112),在该检护门(112)上开设有用于使上箱体腔(111)与外界相通的检护门通风孔(1121),在上箱体(1)的右侧固定有一废绒引入接口(113),该废绒引入接口(113)的一端与所述废绒收集动力机构(2)连接,而另一端通过管路延伸至充绒工位的充绒工作台的部位,下箱体(12)的前侧构成为敞口并且在对应于该敞口的位置枢轴设置有一用于对使用状态下设置于下箱体(12)的下箱体腔(121)内的废绒收集袋(3)蔽护的收集袋蔽护门(122),而在下箱体(12)的左侧箱壁和/或右侧箱壁上开设有用于使下箱体腔(121)与外界相通的下箱体通风孔(1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比阳特服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