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8533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7:21
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的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和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所述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任一个的性质相同的性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3年12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66477 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结合在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提高的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视觉上显示电信息信号的显示器领域已得到快速发展。 顺应这种趋势,已开发了各种具有低功耗的超薄且轻的平板显示装置。 这种平板显示装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IXD)装置、等离子显示面板 (rop)装置、场发射显示(FED)装置和有机发光装置(OLED)。 特定而言,OLED是自发光的并且具有比其他平板显示装置更快的响应时间、更高 的发光效率、更高的亮度和更宽的视角。 传统的OLED包括含有发光层的发光二极管以实现色彩。其中,蓝色发光层具有比 实现其他色彩的发光层低的发光效率。此外,实现蓝色的蓝色单二极管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 多个问题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列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的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这些优点、目的和特征的另一部分在后续描述的检验基础上将变得显而易见, 或者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可 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 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 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和至 少一个发光控制层,所述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 间并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任一个的性质相同的性质。 所述发光控制层可形成在实现相同色彩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 间,并且所述发光控制层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相同的性质。 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每个可包括发光主体(host)和发光掺杂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的所述发光主体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且所述第一发光层 的发光掺杂剂具有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掺杂剂低的掺杂浓度。 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主体可具有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主体快的空穴迀移 率。 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可实现蓝色。 所述发光控制层可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层和第二发光控制层,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层 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上并具有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性质相同的性质,所述第二发光控制 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层上并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性质相同的性质。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层可具有比空穴迀移率高的电子迀移率,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 层可具有比电子迀移率高的空穴迀移率。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层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层每个可具有2nm到13nm的厚度,且包 括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层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层的所述发光控制层的总厚度可以为4nm到 15nm〇 所述第一发光层可实现红色,而所述第二发光层可实现蓝色。 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 意在对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 被包括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且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 图解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包括在图1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每个元件的能级的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具有包括发光控制层的多叠层(multi-stack)结构的有机电 致发光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包括在图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每个元件的能级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图4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根据比较例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波 长的发光强度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可 能的情况下,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透视图。 如图1中所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4和形成在第 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4之间的有机发光层110。 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4的任一个形成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而另一个 形成为反射电极。当第一电极102为半透明电极而第二电极104为反射电极时,有机电致 发光装置为向下侧发光的底部发光型。当第二电极104为半透明电极而第一电极102为反 射电极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为向上侧发光的顶部发光型。在本专利技术中,将通过实例的方式 描述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102形成为反射电极而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104形成为半透明电 极的情形。 第一电极102具有多层结构并用作反射电极,所述多层结构包括由铝(Al)或Al 合金(例如AlNd)形成的金属层和由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类似物形成的透明 层。 第二电极104形成为单层或多层,且组成第二电极104的每层由金属、无机材料、 金属混合物、金属与无机材料的混合物或者上述物质的混合物形成。在这点上,当每层由金 属与无机材料的混合物形成时,金属与无机材料的混合比例为10 :1到1 :1〇。当每层由金 属混合物形成时,各金属的混合比例为10 :1到1 :1〇。组成第二电极104的金属可以是Ag、 Mg、Yb、Li或Ca,组成第二电极104的无机材料可以是Li20、CaO、LiF或MgF2,并且金属和 无机材料促进电子迀移,因而使得大量电子能够被供给到有机发光层110。 空穴注入层112、空穴传输层114、第一发光层106、发光控制层108、第二发光层 116和电子传输层118按顺序形成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4之间。 空穴注入层112用于促进空穴从第一电极102注入。空穴注入层112可由至少一 种由以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形成,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主权项】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 在基板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 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 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和 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所述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 光层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任一个的性质相同的性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控制层形成在实现相同色 彩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并且所述发光控制层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 的性质相同的性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和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所述至少一个发光控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并具有与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的至少任一个的性质相同的性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晶行李在万徐正大金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