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调线器本体包括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上下夹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两两夹纱刀夹板之间的多把相互平行的夹纱刀;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前后送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送纱件夹板处的送纱件;安装于两侧板后部的气缸体,气缸体设置有夹纱刀下压活塞杆,夹纱刀尾部设置有夹纱刀复位弹簧,气缸体前部设置有送纱件前顶活塞杆,送纱件尾部设置有送纱件复位弹簧;通过过纱支架而安装于侧板上方的进纱组件,其设置有数量与送纱件匹配的过纱口。该产品多方位可调节,适合不同尺寸机型,支持多达6根纱换纱,结构紧凑,全气动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实现高精度送纱的同时,可快速有效的完成切纱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喂纱嘴总成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1、经常出现断纱的问题,其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效率,设备工作的稳定性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2、容易出现飞纱的问题。3、无法提供色纱。而且,传统的喂纱嘴总成结构在送纱精度等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包括调线器本体,该调线器本体包括: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上下夹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两两夹纱刀夹板之间的多把相互平行的夹纱刀,该夹纱刀前端具有夹纱口 ;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前后送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送纱件夹板处的送纱件,该送纱件设于夹纱刀的右上方且数量与夹纱刀相互匹配,所述送纱件前端具有送纱口,该送纱件的中部设置有与针配合且可使送纱件前后位移的位移槽;安装于两侧板后部的气缸体,所述气缸体设置有与夹纱刀尾部配合且可将夹纱刀下压而完成上下夹纱动作的夹纱刀下压活塞杆,所述夹纱刀尾部设置有夹纱刀复位弹簧,所述气缸体前部设置有与送纱件尾部配合且可将送纱件向前顶送而完成前后送纱动作的送纱件前顶活塞杆,所述送纱件尾部设置有送纱件复位弹簧;通过过纱支架而安装于侧板上方的进纱组件,其设置有数量与送纱件匹配的过纱□ O进一步,所述夹纱刀设置数量为2?6把。进一步,所述位移槽为布置于送纱件之上的两平行的曲线槽。进一步,还包括:安装于两侧板底部的可旋转调线器支座。进一步,所述过纱口设置有陶瓷管。进一步,所述送纱件复位弹簧的后端部均固定于前后复位拉簧杆。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产品多方位可调节,适合不同尺寸机型,支持多达6根纱换纱,结构紧凑,全气动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实现高精度送纱的同时,可快速有效的完成切纱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旋转调线器支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前后送纱装置、上下夹纱装置处局部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包括调线器本体,该调线器本体包括:上下夹纱装置、前后送纱装置、气缸组件。其中,安装于两侧板I之间的上下夹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4而安装于两两夹纱刀夹板2之间的三把相互平行的夹纱刀3,该夹纱刀前端具有夹纱口,所述夹纱刀设置的数量包括但不仅限于三把,也可以是两把,采用本原理的产品可做到设置2?6把的结构形式。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前后送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送纱件夹板5处的送纱件6,参见图3,该图中示出了夹持夹纱刀的六块夹纱刀夹板,而送纱件夹板仅仅采用了三块,原因在于送纱件一侧可使用送纱件夹板,而另一侧则使用与之相邻的夹纱刀夹板来替代送纱件夹板,在本案中,夹纱刀夹板与送纱件夹板所采用的结构是一样的,该送纱件设于夹纱刀的右上方且数量与夹纱刀相互匹配,由于本案设置的夹纱刀设置三把,对应的是,送纱件设置的数量依然采用三个,在图1中,所示出的夹纱刀以及送纱件均处于不同的动作状态下,所述送纱件前端具有送纱口,该送纱件的中部设置有与针配合且可使送纱件前后位移的位移槽7。参见图3,所述位移槽为布置于送纱件之上的两平行的曲线槽。安装于两侧板后部的气缸体8,所述气缸体设置有与夹纱刀尾部配合且可将夹纱刀下压而完成上下夹纱动作的夹纱刀下压活塞杆9,所述夹纱刀尾部设置有夹纱刀复位弹簧11,在图1中,仅仅示出了一把夹纱刀所连接的夹纱刀复位弹簧,而另外两把夹纱刀的夹纱刀复位弹簧未示出,三把夹纱刀的夹纱刀复位弹簧的顶端布置于气缸体上部的夹纱刀复位弹簧固定杆之上,所述气缸体前部设置有与送纱件尾部配合且可将送纱件向前顶送而完成前后送纱动作的送纱件前顶活塞杆10,所述送纱件尾部设置有送纱件复位弹簧12,所述送纱件复位弹簧的后端部均固定于前后复位拉簧杆15。通过过纱支架14而安装于侧板上方的进纱组件,其设置有数量与送纱件匹配的过纱口 16,所述过纱口设置有陶瓷管,以最大限度提高器件使用的寿命。该调线器本体还包括:安装于两侧板底部的可旋转调线器支座13,可使得整个调线器本体实现90度范围内的偏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包括调线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调线器本体包括: 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上下夹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两两夹纱刀夹板之间的多把相互平行的夹纱刀,该夹纱刀前端具有夹纱口 ; 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前后送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送纱件夹板处的送纱件,该送纱件设于夹纱刀的右上方且数量与夹纱刀相互匹配,所述送纱件前端具有送纱口,该送纱件的中部设置有与针配合且可使送纱件前后位移的位移槽; 安装于两侧板后部的气缸体,所述气缸体设置有与夹纱刀尾部配合且可将夹纱刀下压而完成上下夹纱动作的夹纱刀下压活塞杆,所述夹纱刀尾部设置有夹纱刀复位弹簧,所述气缸体前部设置有与送纱件尾部配合且可将送纱件向前顶送而完成前后送纱动作的送纱件前顶活塞杆,所述送纱件尾部设置有送纱件复位弹簧; 通过过纱支架而安装于侧板上方的进纱组件,其设置有数量与送纱件匹配的过纱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纱刀设置数量为2?6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槽为布置于送纱件之上的两平行的曲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于两侧板底部的可旋转调线器支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纱口设置有陶瓷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件复位弹簧的后端部均固定于前后复位拉簧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调线器本体包括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上下夹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两两夹纱刀夹板之间的多把相互平行的夹纱刀;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前后送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送纱件夹板处的送纱件;安装于两侧板后部的气缸体,气缸体设置有夹纱刀下压活塞杆,夹纱刀尾部设置有夹纱刀复位弹簧,气缸体前部设置有送纱件前顶活塞杆,送纱件尾部设置有送纱件复位弹簧;通过过纱支架而安装于侧板上方的进纱组件,其设置有数量与送纱件匹配的过纱口。该产品多方位可调节,适合不同尺寸机型,支持多达6根纱换纱,结构紧凑,全气动控制便于实现自动化,实现高精度送纱的同时,可快速有效的完成切纱功能。【IPC分类】D04B15-48, D04B27-10【公开号】CN204434891【申请号】CN201520048581【专利技术人】吴伟 【申请人】桑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1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双面机器提花调线器,其包括调线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调线器本体包括: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上下夹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两两夹纱刀夹板之间的多把相互平行的夹纱刀,该夹纱刀前端具有夹纱口;安装于两侧板之间的前后送纱装置,其包括:通过针而安装于送纱件夹板处的送纱件,该送纱件设于夹纱刀的右上方且数量与夹纱刀相互匹配,所述送纱件前端具有送纱口,该送纱件的中部设置有与针配合且可使送纱件前后位移的位移槽;安装于两侧板后部的气缸体,所述气缸体设置有与夹纱刀尾部配合且可将夹纱刀下压而完成上下夹纱动作的夹纱刀下压活塞杆,所述夹纱刀尾部设置有夹纱刀复位弹簧,所述气缸体前部设置有与送纱件尾部配合且可将送纱件向前顶送而完成前后送纱动作的送纱件前顶活塞杆,所述送纱件尾部设置有送纱件复位弹簧;通过过纱支架而安装于侧板上方的进纱组件,其设置有数量与送纱件匹配的过纱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桑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