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园园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971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该电路结构由四个端口(1~4)、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11以及四个可调电容C1、C2、C3、C4实现,其中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11组成双环形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使用在WCDMA移动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RFID收发器等对信号性能要求严格的地方。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隔离及换向等。相比其他结构的耦合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耦合器可调,并可运用到通信系统不同的频段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耦合器,特别是一种耦合器电路,属于通信及电子应用领域,特别在射频电路中具有重要应用。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耦合电路的研宄。取得了很多研宄成果,尤其是运用在移动通信技术中,使用在功率放大器前端和雷达天线馈电部分,耦合电路能有效解决系统通带外噪声大的问题。但是,其设计结构仅仅只能在特定的频段内使用,并且带宽较小、使得系统体积较大,通用性不强。同时传统的耦合器电路由于其电路结构的问题,使得对温度敏感性极强,适用性受到很大限制。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以满足系统要求,并且稳定性高、体积小、结构紧凑、加工简单,适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可调、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性高的耦合器电路。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包括四个端口(1~4)、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ll以及四个可调电容Cl、C2、C3、C4 ;其中,端口 I与结点I相连接;端口 2与结点5相连接;端口 3与结点10相连接;端口 4与结点6相连接;结点I与结点2之间接电感LI ;结点2与结点3之间接电感L2 ;结点3与结点4之间接电感L3 ;结点4与结点5之间接电感L4 ;结点6与结点7之间接电感L5 ;结点7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6 ;结点8与结点9之间接电感L7 ;结点9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8 ;结点I与结点6之间接电感L9 ;结点3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lO ;结点5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ll ;另外结点2通过可调电容Cl与地相连接;结点4通过可调电容C2与地相连接;结点7通过可调电容C3与地相连接;结点9通过可调电容C4与地相连接;端口 1~4均接50欧姆阻抗。该电路结构由电感、可调电容实现,电容全部采用可调电容,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ll组成双环形回路,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频段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结构简单、多频段、结构紧凑、稳定性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S参数响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结合图1,本技术是一种耦合器电路,,包括四个端口(1~4)、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ll以及四个可调电容Cl、C2、C3、C4 ;其中,端口 I与结点I相连接;端口 2与结点5相连接;端口 3与结点10相连接;端口 4与结点6相连接;结点I与结点2之间接电感LI ;结点2与结点3之间接电感L2 ;结点3与结点4之间接电感L3 ;结点4与结点5之间接电感L4 ;结点6与结点7之间接电感L5 ;结点7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6 ;结点8与结点9之间接电感L7 ;结点9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8 ;结点I与结点6之间接电感L9 ;结点3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lO ;结点5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ll ;另外结点2通过可调电容Cl与地相连接;结点4通过可调电容C2与地相连接;结点7通过可调电容C3与地相连接;结点9通过可调电容C4与地相连接;端口 1~4均接50欧姆阻抗。该电路结构由电感、可调电容实现,电容全部采用可调电容,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ll组成双环形回路,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频段内。当电感参数固定,电容值可调时,耦合器可以得到其S参数响应如图2所示,耦合器可与RFID阅读器收发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此新型可调耦合器可应用于RFID阅读器收发器中,使用结果表明该器件对信道接收机脉冲及噪声电平有很好的抑制度,有效的实现信号的传输及隔离作用,克服了采用传统耦合器体积过大的问题,能保证器件获得最佳的通道信号传输、换向及隔离效果。【主权项】1.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四个端口(1~4)、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ll以及四个可调电容C1、C2、C3、C4构成;其中,端口 I与结点I相连接;端口 2与结点5相连接?’端口 3与结点10相连接?’端口 4与结点6相连接;结点I与结点2之间接电感LI ;结点2与结点3之间接电感L2 ;结点3与结点4之间接电感L3 ;结点4与结点5之间接电感L4 ;结点6与结点7之间接电感L5 ;结点7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6 ;结点8与结点9之间接电感L7 ;结点9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8 ;结点I与结点6之间接电感L9 ;结点3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lO ;结点5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ll ;另外结点2通过可调电容Cl与地相连接;结点4通过可调电容C2与地相连接;结点7通过可调电容C3与地相连接;结点9通过可调电容C4与地相连接;端口 1~4均接50欧姆阻抗;其中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ll组成双环形回路,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频段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该电路结构由四个端口(1~4)、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11以及四个可调电容C1、C2、C3、C4实现,其中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L11组成双环形回路。本技术可以广泛使用在WCDMA移动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RFID收发器等对信号性能要求严格的地方。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隔离及换向等。相比其他结构的耦合器电路,本技术可以实现耦合器可调,并可运用到通信系统不同的频段内。【IPC分类】H03H7-01【公开号】CN204442304【申请号】CN201520159817【专利技术人】徐园园 【申请人】徐园园【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耦合器电路,其特征在于:由四个端口(1~4)、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 L11以及四个可调电容C1、C2、C3、C4构成;其中,端口1与结点1相连接;端口2与结点5相连接;端口3与结点10相连接;端口4与结点6相连接;结点1与结点2之间接电感L1;结点2与结点3之间接电感L2;结点3与结点4之间接电感L3;结点4与结点5之间接电感L4;结点6与结点7之间接电感L5;结点7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6;结点8与结点9之间接电感L7;结点9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8;结点1与结点6之间接电感L9;结点3与结点8之间接电感L10;结点5与结点10之间接电感L11;另外结点2通过可调电容C1与地相连接;结点4通过可调电容C2与地相连接;结点7通过可调电容C3与地相连接;结点9通过可调电容C4与地相连接;端口1~4均接50 欧姆阻抗;其中八个电感L1、L2……L8、及三个电感L9、L10、 L11组成双环形回路,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频段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徐园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