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903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2:02
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板、套筒板和导流管,控制板一端面上按规律排设多个H型导流槽,各H型导流槽纵向设置,且在各H型导流槽的四端角设通孔连通至控制板的另一端面;H型导流槽通过平躺的“工”字型槽相互连通,套筒板贴合在控制板设H型导流槽的端面上,导流管连通至H型导流槽,套筒板与控制板贴合为一体后设为筒状结构为筒状,通过控制板上H型导流槽的排列设置,使液流由入口到每一个出口的距离和通过的液流截面积完全相等。液流阻力完全相等,保证了流动相传输时间、流量、压力一致。使能够适用于工业大直径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有效消除流动相于液流分配系统上的驻留时间随径向层析柱直径的增加而存严重差异化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药工业分离纯化系统中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技术的相关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大直径的圆筒形径向层析柱中流动相的流动方向和流量分配的液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层析柱是工业制备色谱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从液态混合物中分离、获得纯物质。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加快物质的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制备色谱装置的进样品量很大,导致制备层析柱的分离负荷的相应加大,经常会出现大量强吸附的物质存留在分离介质内,污染层析柱填料,缩短层析柱的使用寿命。在制备色谱装置中加入径向层析柱,提前剔除强吸附的物质是一种很有效果的工艺方法。在使用中,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方向和流量会直接影响到其应用效果。例如:缺乏控制或者控制不当,流动相不能通过全部柱内介质,会造成柱内介质的浪费,而这种介质的价格是昂贵的。在实验室中应用的径向层析柱采用的液流控制技术,是通过多孔的聚四氟乙烯套筒向烧结筛板套筒内的分离介质注入流动相。但是对于直径较大,尤其是工业生产用的径向层析柱,以上办法很难实现流动相的均匀分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装置,其能够适用于工业大直径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有效消除流动相于液流分配系统上的驻留时间随径向层析柱直径的增加而具有严重差异化的缺陷,实现进入径向层析柱内部介质流动相的均匀初始分配,且不会受到流动相高压力输送影响。该液流控制装置的结构设计简单,不易堵塞,容易清洗和反复使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板、套筒板和导流管;在所述控制板的一端面上按规律排列设置多个H型导流槽,每个H型导流槽纵向设置,且在各H型导流槽的四端角设置通孔连通至所述控制板的另一端面;将每四个靠邻的H型导流槽构成一个导流模块,且各导流模块中的四个H型导流槽通过平躺的“工”字型槽连通至各自的横向中心位置;在所述控制板端面上共设八个导流模块,且每相靠邻的四个导流模块构成一组,并关于控制板端面上之纵向中心折线对称;每组中的四个导流模块通过平躺的“工”字型槽连通至各自的横向中心位置;在控制板设有H型导流槽的一端面中心位置设圆柱槽,且以所述圆柱槽为中心沿纵向向两端设一字型槽连通所述的两组导流模块;在所述套同板的中;L.、设置中;L.、通孔;将所述套筒板贴合在所述控制板设H型导流槽的一端面上,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圆柱槽同轴对应,且所述导流管一端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连接在所述圆柱槽内;所述套筒板与所述控制板贴合为一体后沿纵向设为筒状且使连接端密封固连。所述套筒板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所述控制板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成型结构为筒状,但在加工设计时采取了平面形式,降低了制造难度。通过控制板上H型导流槽的排列设置,使得液流由圆柱槽进入后,循环进行纵向、横向的均等分流,最终经过布置均匀的液流出口(即控制板上的通孔)以相同的流量和相同的压力注入到分离介质中。液流从每一个入口到每一个出口的距离和通过的液流截面积完全相等。液流阻力完全相等,保证了流动相传输时间、流量、压力的相同。所以,其能够适用于工业大直径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有效消除流动相于液流分配系统上的驻留时间随径向层析柱直径的增加而具有严重差异化的缺陷,实现进入径向层析柱内部介质流动相的均匀初始分配,且不会受到流动相高压力输送影响。此外其结构设计简单,不易堵塞,容易清洗和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控制板的两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控制板上单个H型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控制板与套筒板连接过程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控制板与套筒板连接为一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板,11 H型导流槽,111纵向槽,12圆柱槽,13通孔,2套筒板,3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中所涉及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在对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4所示:一种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板1、套筒板2和导流管3。在所述控制板I的一端面上按规律排列设置32个H型导流槽11,每个H型导流槽11纵向(上下向)设置,即H型导流槽11的纵向槽111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各H型导流槽11的四端角(各纵向槽111的两端)设置通孔13连通至所述控制板I的另一端面。将每四个靠邻的H型导流槽11构成一个导流模块,且各导流模块中的四个H型导流槽11通过平躺的“工”字型槽连通至各自的横向中心位置。在所述控制板I端面上共设了八个导流模块,且每相靠邻的四个导流模块构成一组,并关于控制板I端面上之纵向中心折线对称,即上端的四个导流模块构成一组,下端的四个导流模块构成一组。上端的四个导流模块之间通过设置平躺的“工”字型槽连通至各导流模块的横向中心位置。同理,下端的四个导流模块之间的连通方式同上端。在控制板I设有H型导流槽的一端面中心位置设圆柱槽12,且以所述圆柱槽12为中心沿纵向向两端设一字型槽连通所述的位于上、下端的两组导流模块。在所述套筒板2的中心设置中心通孔,所述套筒板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所述控制板I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将所述套筒板2贴合在所述控制板I设H型导流槽11的一端面上,要使边缘处以及槽型上端的端面处均密封贴合,从而使各H型导流槽11以及各个H型导流槽相互之间的联通槽形成密封槽。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圆柱槽12同轴对应,且所述导流管3 —端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连接在所述圆柱槽12内。最后,将所述套筒板2与所述控制板I贴合为一体后沿纵向设为筒状(即筒状之周长等于套筒板2或控制板I的纵向长度)且使连接端密封固连。液体由该筒状体进入后,经过所述导流管3进入到所述控制板I上的圆柱槽12处开始进行一次分流,如图1所示,由圆柱槽12处分流两处,进入上下两组H型导流槽11内,向左右两侧进行二次分流,最终再进行三次分流进入到每个独立的导流模块内,在独立的一个导流模块内在进行两次分流而进入各个独立的H型导流槽11,在H型导流槽11内的流向如图2所示,最后由H型导流槽11上的通孔13流出,以相同的流量和相同的压力注入到分离介质中。液流从圆柱槽12入口处到每一个通孔13出口的距离和通过的液流截面积完全相等。液流阻力亦完全相等,保证了流动相传输时间、流量、压力的相同。所以,其能够适用于工业大直径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有效消除流动相于液流分配系统上的驻留时间随径向层析柱直径的增加而具有严重差异化的缺陷,实现进入径向层析柱内部介质流动相的均匀初始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向层析柱的液流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控制板、套筒板和导流管;在所述控制板的一端面上按规律排列设置多个H型导流槽,每个H型导流槽纵向设置,且在各H型导流槽的四端角设置通孔连通至所述控制板的另一端面;将每四个靠邻的H型导流槽构成一个导流模块,且各导流模块中的四个H型导流槽通过平躺的“工”字型槽连通至各自的横向中心位置;在所述控制板端面上共设八个导流模块,且每相靠邻的四个导流模块构成一组,并关于控制板端面上之纵向中心折线对称;每组中的四个导流模块通过平躺的“工”字型槽连通至各自的横向中心位置;在控制板设有H型导流槽的一端面中心位置设圆柱槽,且以所述圆柱槽为中心沿纵向向两端设一字型槽连通所述的两组导流模块;在所述套筒板的中心设置中心通孔;将所述套筒板贴合在所述控制板设H型导流槽的一端面上,所述中心通孔与所述圆柱槽同轴对应,且所述导流管一端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连接在所述圆柱槽内;所述套筒板与所述控制板贴合为一体后沿纵向设为筒状且使连接端密封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武新秦学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