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武法专利>正文

抽真空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460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4:31
一种抽真空离心机,包括一个底盘,底盘的中心处设有驱动盘,驱动盘的表面上连接有内胆筒,内胆筒的上连接有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底盘上连接有底座,底座上凸设有一组支撑柱,底盘通过固定轴连接支撑柱,固定轴外套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通过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将内胆筒内的空气抽出,能够一次就完成笔芯的气泡分离步骤,避免了二次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支撑柱的三角吊挂结构使底盘不会出现震动,保证笔芯离心过程的稳定进行,使笔芯离心位置不会出现偏差,提高了笔芯气泡分离的效果,减少抽真空离心机的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实际应用效果好,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笔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离心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笔
中,将笔芯油墨内的气泡从笔芯内分离出来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传统技术当中是采用普通的离心机对笔芯油墨内的气泡进行分离,传统的离心机在使用的时候气泡容易被甩入到油墨颗粒当中,造成气泡分离效果较差,进而造成笔芯质量不合格,而笔芯质量不合格又需要重新进行气泡分离,工作效率低,工作时间长,而工作时间长又会造成大量的油墨颗粒穿入到后塞油当中,造成笔芯质量降低,传统的离心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震动,离心机震动会使笔芯的离心效果出现偏差,造成气泡分离效果降低,并且易增加离心机的损耗,降低了使用寿命,实际应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抽真空离心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将笔芯中的气泡从油墨中分离出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气泡分离效果好,能够一次就完成笔芯的气泡分离步骤,避免二次离心,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笔芯气泡分离的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抽真空离心机,包括一个底盘,底盘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驱动盘,驱动盘的表面上连接有内胆筒,内胆筒的上端表面上连接有上盖,上盖的中心处连接有用于将内胆筒内的空气抽出以使内胆筒形成真空状态的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上连接有真空泵,内胆筒的底面上连接有抽出内胆筒空气以使内胆筒形成真空状态的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连接在真空泵上,第一抽气管与上盖之间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二抽气管与内胆筒之间连接有第二轴承,底盘上连接有支撑底盘的底座,底座上凸设有一组支撑柱,底盘连接在支撑柱上,底盘的外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脚,支撑柱的一侧开有凹槽,支撑脚穿入凹槽内与支撑柱连接,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与支撑脚连接,固定轴设置在凹槽内,固定轴的外表面上套有弹簧,弹簧设置在支撑脚与支撑柱之间,弹簧的上端与支撑柱接触,弹簧的下端与支撑脚接触,固定轴连接支撑脚的一端上连接有防止支撑脚从固定轴上脱落的螺母,螺母位于支撑脚的底面上。驱动盘上连接有驱动盘转动的电机。电机为伺服电机。底盘上安装有外壳,内胆筒设置在外壳内,外壳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底盘上。外壳上连接有用于封闭外壳的外盖。内胆筒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在驱动盘上。支撑柱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相同。上盖与内胆筒之间连接有用于将上盖锁紧在内胆筒的上的第三螺栓。内胆筒的内壁上凸设有一组分隔板。分隔板的数量为八个。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的抽真空离心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将内胆筒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使笔芯中的气泡快速从油墨中分离出来,避免气泡进入到油墨颗粒中,能够一次就完成笔芯的气泡分离步骤,避免了二次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支撑柱的三角吊挂结构使底盘不会出现震动,保证笔芯离心过程的稳定进行,使笔芯离心位置不会出现偏差,提高了笔芯气泡分离的效果,减少抽真空离心机的磨损,增加了使用寿命,实际应用效果好,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盘1,驱动盘2,内胆筒3,上盖4,第一抽气管5,真空泵6,第二抽气管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底座10,支撑柱11,支撑脚12,凹槽13,固定轴14,弹簧15,螺母15-1,电机16,外壳17,第一螺栓18,外盖19,第二螺栓20,第三螺栓21,分隔板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抽真空离心机,包括一个底盘1,底盘I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驱动盘2,驱动盘2的表面上连接有内胆筒3,内胆筒3的上端表面上连接有上盖4,上盖4的中心处连接有用于抽出内胆筒3内空气的第一抽气管5,第一抽气管5上连接有真空泵6,内胆筒3的底面上连接有抽出内胆筒3空气的第二抽气管7,第二抽气管7连接在真空泵6上,第一抽气管5与上盖4之间连接有第一轴承8,第二抽气管7与内胆筒3之间连接有第二轴承9,底盘I上连接有支撑底盘I的底座10,底座10上凸设有一组支撑柱11,底盘I连接在支撑柱11上,底盘I的外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脚12,支撑柱11的一侧开有凹槽13,支撑脚12穿入凹槽13内与支撑柱11连接,支撑柱1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轴14,固定轴14与支撑脚12连接,固定轴14设置在凹槽13内,固定轴14的外表面上套有弹簧15,弹簧15设置在支撑脚12与支撑柱11之间,弹簧15的上端与支撑柱11接触,弹簧15的下端与支撑脚12接触,固定轴14连接支撑脚12的一端上连接有防止支撑脚12从固定轴14上脱落的螺母15-1,螺母15-1位于支撑脚12的底面上。驱动盘2上连接有电机16。电机16为伺服电机。底盘I上安装有外壳17,内胆筒3设置在外壳17内,外壳17通过第一螺栓18连接在底盘I上。外壳17上连接有用于封闭外壳17的外盖19。内胆筒3通过第二螺栓20连接在驱动盘2上。支撑柱11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支撑柱11之间的距离相同。上盖4与内胆筒3之间连接有用于将上盖4锁紧在内胆筒3的上的第三螺栓21。内胆筒3的内壁上凸设有一组分隔板22。分隔板22的数量为八个。分隔板的数量采用八个能够增加笔芯的容纳空间,提高单次离心笔芯的数量,进而提高生产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真空泵6起到抽气抽真空作用,第一抽气管5从内胆筒3的上端抽气,第二抽气管7从内胆筒3的下端抽气,实现了上下双重抽气的效果,电机16带动驱动盘2转动从而带动内胆筒3转动,使装在内胆筒3内的笔芯实现离心分离气泡的效果,笔芯内的气泡在离心分离时,在第一抽气管5和第二抽气管7的作用下,内胆筒3内形成向外抽气的气流,在气流的带动作用下,笔芯中离心出的气泡被真空泵6抽出,从而达到快速分离气泡的效果,并且,由于第一抽气管5和第二抽气管7的抽气作用,使内胆筒3内部形成真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真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盘(1),所述底盘(1)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驱动盘(2),所述驱动盘(2)的表面上连接有内胆筒(3),所述内胆筒(3)的上端表面上连接有上盖(4),所述上盖(4)的中心处连接有用于抽出内胆筒(3)内空气的第一抽气管(5),所述第一抽气管(5)上连接有真空泵(6),所述内胆筒(3)的底面上连接有抽出内胆筒(3)空气的第二抽气管(7),所述第二抽气管(7)连接在真空泵(6)上,所述第一抽气管(5)与上盖(4)之间连接有第一轴承(8),所述第二抽气管(7)与内胆筒(3)之间连接有第二轴承(9),所述底盘(1)上连接有支撑底盘(1)的底座(10),所述底座(10)上凸设有一组支撑柱(11),所述底盘(1)连接在支撑柱(11)上,所述底盘(1)的外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脚(12),所述支撑柱(11)的一侧开有凹槽(13),所述支撑脚(12)穿入凹槽(13)内与支撑柱(11)连接,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轴(14),所述固定轴(14)与支撑脚(12)连接,所述固定轴(14)设置在凹槽(13)内,所述固定轴(14)的外表面上套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设置在支撑脚(12)与支撑柱(11)之间,所述弹簧(15)的上端与支撑柱(11)接触,所述弹簧(15)的下端与支撑脚(12)接触,所述固定轴(14)连接支撑脚(12)的一端上连接有防止支撑脚(12)从固定轴(14)上脱落的螺母(15‑1),所述螺母(15‑1)位于支撑脚(12)的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法王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武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