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少明专利>正文

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404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3:38
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涉及到油田抽油机技术领域中装置,该装置的前左传动链轮与前下左循环链轮是连体链轮,后左任动链轮与后下左循环链轮是连体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与前右传动链轮是连体链轮,后下右循环链轮与后右传动链轮是连体链轮;前下左循环链轮上设有前左循环链条,后下左循环链轮上设有后左循环链条,前下右循环链轮上设有前右循环链条,后下右循环链轮上设有后右循环链条,在前左、右循环链条、后左、右循环链条的链节中,分别设有前换向轴和后换向轴,配重箱的重力作用在前、后换向轴上,前、后换向轴的重力作用在前左、右、后左、右循环链条上,循环链条循环运动,配重箱、井杆作往复运动,该装置预计节能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是涉及到油田抽油机
中的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目前油田采油过程中,采用的封闭箱体抽油机由于循环链条是单一组成对的循环运动,只有一个循环轴在作循环运动,配重箱的重力作用在唯一的循环轴上,循环轴在运动中受力不均匀,导致振动声音大,循环轴容易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难题,本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该装置设有前、后换向轴,配重箱的重力作用在前、后换向轴上,配重箱上、下运动平稳,减少振动,而且,井杆向上运动时速度减慢,井杆向下运动时速度加大,于是比照游梁式抽油机,可以节省60%的电能。本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是以前左传动链轮、传动轴、前下左循环链轮、前上左循环链轮、上链轮轴、前换向轴、后换向轴、主动轴、左主动链轮、右主动链轮、前上右循环链轮、前左循环链条、前右循环链条、后左循环链条、后右循环链条、后左传动链轮、后下左循环链轮、后下右循环链轮、后右传动链轮、后上左循环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前右传动链轮、后上右循环链轮、左调节链轮、右调节链轮、调节链轮轴、拉板、左传动链条及右传动链条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左传动链轮与前下左循环链轮是连体链轮;后左传动链轮与后下左循环链轮是连体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与前右传动链轮是连体链轮;后下右循环链轮与后右传动链轮是连体链轮;以前左传动链轮、前下左循环链轮、后左传动链轮、后下左循环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前右传动链轮、后下右循环链轮及后右传动链轮均是相同的链轮,链轮的中心设一通孔;传动轴、上链轮轴、前换向轴、后换向轴、主动轴及调节轮轴均是圆柱形钢体;以前上左循环链轮、前上右循环链轮、后上左循环链轮及后上右循环链轮均是大小相同的链轮;以前下左循环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后下左循环链轮及后下右循环链轮的直径大于前上左循环链轮、前上右循环链轮、后上左循环链轮及后上右循环链轮的直径二倍以上;左主动链轮和右主动链轮是相同的;左调节链轮和右调节链轮是相同的;前左循环链条、前右循环链条、后左循环链条和后右循环链条的长度是相等的;左传动链条和右传动链条的长度是相等的;拉板是长条形钢板,在长条形钢板的上部设一通孔;该装置的构成:以前下左循环链轮、后下左循环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及后下右循环链轮的中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前下左循环链轮与后下左循环链轮的相隔距离等于前下右循环链轮与后下右循环链轮的相隔距离;前下左循环链轮与前下右循环链轮的相隔距离等于后下左循环链轮与后下右循环链轮之相隔距离;前上左循环链轮、前上右循环链轮、后上左循环链轮及后上右循环链轮分别设置在前下左循环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后下左循环链轮及后下右循环链轮的上方;前上左循环链轮、前上右循环链轮、后上左循环链轮及后上右循环链轮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前下左循环链轮、前上左循环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及前上右循环链轮的前方齿顶端面是在前方的同一铅垂面上;以后下左循环链轮、后上左循环链轮、后下右循环链轮及后上右循环链轮的后方齿顶端面,是在后方的同一铅垂面上;前左循环链条缠绕在前下左循环链轮和前上左循环链轮的外圆上;前右循环链条缠绕在前下右循环链轮和前上右循环链轮的外圆上;后左循环链条缠绕在后下左循环链轮和后上左循环链轮的外圆上;后右循环链条缠绕在后下右循环链轮和后上右循环链轮的外圆上;前换向轴的两端,分别穿进在前左、前右循环链条前下部的链节中;后换向轴的两端,分别穿进在后左、后右循环链条后下部的链节中;设置在前左、前右循环链条上的前换向轴与设置在后左、后右循环链条上的后换向轴是对称设置的;传动轴分别装入在前下左、前下右循环链轮和后下左、后下右循环链轮的中心孔中;上链轮轴分别装入在前上左、前上右循环链轮和后上左、后上右循环链轮的中心孔中;左、右主动链轮分别设置在后左、后右传动链轮的后上方,左、右调节链轮设置在后左、后右传动链轮的后下方;主动轴两端分别装进在左、右主动链轮的中心孔中进行固结;两个调节链轮轴的中间,分别装进在左、右调节链轮的中心孔中;两个调节链轮轴的两端分别装进在拉板上方的圆孔中?’左传动链条始于前左传动链轮的上、前、下方进行缠绕,经过左调节链轮的下后方,又经过左主动链轮的上方和后左传动链轮的下方及前左传动链轮的上方,左传动链条的两端连接于一起;右传动链条始于前右传动链轮的上、前、下方进行缠绕,经过右调节链轮的下、后方,又经过右主动链轮的上方和后右传动链轮的下方及前右传动链轮的上方,右传动链条的两端连接于一起;左、右调节链轮是调节左、右传动链条松紧程度的。本装置的有益处:本装置的前左、前右循环链条的前方链条是垂直的,后左、后右循环链条的后方链条是垂直的;前左、前右循环链条和后左、后右循环链条的向内链条是对称斜向内的循环链条,由于配重箱的重力作用在前、后换向轴上,前后换向轴的重力分别作用在前左、前右循环链条和后左、后右循环链上,当主动轴旋转时,使左、右主动链轮进行转动,由于左、右主动链轮的转动,使左、右传动链条作同步运动;由于左、右传动链条作同步运动,使前左、前右、后左、后右传动链轮、前下左、前下右、后下左、后下右循环链轮和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循环链条及前、后换向轴作对称的循环运动,当前、后换向轴运动到循环链条的垂直线上时,井杆作下落运动,井杆作下落速度加大;当换向轴运动到循环链条的斜向线时,井杆向上运行减慢,由于井杆作每次行程,均使抽油的时间大于非抽油的时间,导致抽油机节电,预计比照游梁式抽油机,可以节能60%【附图说明】:图1是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主视及局部剖视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原理图。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原理图。图4是图2的A——A剖面仰视结构原理图。图5是图2的B——B剖面俯视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阅图1至图5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至图5中,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是以前左传动链轮1、传动轴2、前下左循环链轮3、前上左循环链轮4、上链轮轴5、前换向轴6、后换向轴7、主动轴8、左主动链轮9、右主动链轮10、前上右循环链轮11、前左循环链条12、前右循环链条13、后左循环链条14、后右循环链条15、后左传动链轮16、后下左循环链轮17、后下右循环链轮18、后右传动链轮19、后上左循环链轮20、前下右循环链轮21、前右传动链轮22、后上右循环链轮23、左调节链轮24、右调节链轮25、调节链轮轴26、拉板27、左传动链条28及右传动链条29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左传动链轮I与前下左循环链轮3是连体链轮;后左传动链轮16与后下左循环链轮17是连体链轮;前下右循环链轮21与前右传动链轮22是连体链轮;后下右循环链轮18与后右传动链轮19是连体链轮;以前左传动链轮1、前下左循环链轮3、后左传动链轮16、后下左循环链轮17、前下右循环链轮21、前右传动链轮22、后下右循环链轮18及后右传动链轮19均是相同的链轮,链轮的中心设一通孔;传动轴2、上链轮轴5、前换向轴6、后换向轴7、主动轴8及调节轮轴26均是圆柱形钢体;以前上左循环链轮4、前上右循环链轮11、后上左循环链轮20及后上右循环链轮23均是大小相同的链轮;以前下左循环链轮3、前下右循环链轮21、后下左循环链轮17及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对称循环链条抽油机传动装置,是以前左传动链轮(1)、传动轴(2)、前下左循环链轮(3)、前上左循环链轮(4)、上链轮轴(5)、前换向轴(6)、后换向轴(7)、主动轴(8)、左主动链轮(9)、右主动链轮(10)、前上右循环链轮(11)、前左循环链条(12)、前右循环链条(13)、后左循环链条(14)、后右循环链条(15)、后左传动链轮(16)、后下左循环链轮(17)、后下右循环链轮(18)、后右传动链轮(19)、后上左循环链轮(20)、前下右循环链轮(21)、前右传动链轮(22)、后上右循环链轮(23)、左调节链轮(24)、右调节链轮(25)、调节链轮轴(26)、拉板(27)、左传动链条(28)及右传动链条(29)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以前下左循环链轮(3)、后下左循环链轮(17)、前下右循环链轮(21)及后下右循环链轮(18)的中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前下左循环链轮(3)与后下左循环链轮(17)的相隔距离等于前下右循环链轮(21)与后下右循环链轮(18)的相隔距离;前下左循环链轮(3)与前下右循环链轮(21)的相隔距离等于后下左循环链轮(17)与后下右循环链轮(18)之相隔距离;前上左循环链轮(4)、前上右循环链轮(11)、后上左循环链轮(20)及后上右循环链轮(23)分别设置在前下左循环链轮(3)、前下右循环链轮(21)、后下左循环链轮(17)及后下右循环链轮(18)的上方;前上左循环链轮(4)、前上右循环链轮(11)、后上左循环链轮(20)及后上右循环链轮(23)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前下左循环链轮(3)、前上左循环链轮(4)、前下右循环链轮(21)及前上右循环链轮(11)的前方齿顶端面,是在前方的同一铅垂面上;以后下左循环链轮(17)、后上左循环链轮(20)、后下右循环链轮(18)及后上右循环链轮(23)的后方齿顶端面,是在后方的同一铅垂面上;前左循环链条(12)缠绕在前下左循环链轮(3)和前上左循环链轮(4)的外圆上;前右循环链条(13)缠绕在前下右循环链轮(21)和前上右循环链轮(11)的外圆上;后左循环链条(14)缠绕在后下左循环链轮(17)和后上左循环链轮(20)的外圆上;后右循环链条(15)缠绕在后下右循环链轮(18)和后上右循环链轮(23)的外圆上;前换向轴(6)的两端分别穿进在前左、前右循环链条(12)、(13)前下部的链节中;后换向轴(7)的两端分别穿进在后左、后右循环链条(14)、(15)后下部的链节中;设置在前左、前右循环链条(12)、(13)上的前换向轴(6)与设置在后左、后右循环链条(14)、(15)上的后换向轴(7)是对称设置的;传动轴(2)分别装入在前下左、前下右循环链轮(3)、(21)和后下左、后下右循环链轮(17)、(18)的中心孔中;上链轮轴(5)分别装入在前上左、前上右循环链轮(4)、(11)和后上左、后上右循环链轮(20)、(23)的中心孔中;左、右主动链轮(9)、(10)分别设置在后左、后右传动链轮(16)、(19)的后上方,左、右调节链轮(24)、(25)分别设置在后左、后右传动链轮(16)、(19)的后下方;主动轴(8)两端分别装进在左、右主动链轮(9)、(10)的中心孔中进行固结;两个调节链轮轴(26)的中间,分别装进在左、右调节链轮(24)、(25)的中心孔中;两个调节链轮轴(26)的两端,分别装进在拉板(27)上方的圆孔中;左传动链条(28)始于前左传动链轮(1)的上、前、下方进行缠绕,经过左调节链轮(24)的下、后方,又经过左主动链轮(9)的上方和后左传动链轮(16)的下方及前左传动链轮(1)的上方,左传动链条(28)的两端连接于一起;右传动链条(29)始于前右传动链轮(22)的上、前、下方进行缠绕,经过右调节链轮(25)的下、后方,又经过右主动链轮(10)的上方和后右传动链轮(19)的下方及前右传动链轮(22)的上方,右传动链条(29)的两端连接于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少明
申请(专利权)人:董少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