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4798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包括:种箱,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呈底部小,顶部大的倒锥体;皮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皮带横向两边上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一种勺和一排第二种勺,并在所述皮带的中部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三种勺,相近的第一种勺、第二种勺和第三种勺形成一组,其中一组中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高度差2-5cm,第三种勺与第二种勺的高度差为8-15cm;以及排种通道,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外侧,起始于所述主动轮,终止于所述从动轮。只要至少一个种勺舀起薯种即可保证不中断薯种的供应,保证薯种不会出现漏播,并能保证种植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薯类作物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
技术介绍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这类作物的产品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在我国,薯类作物因各种优点被大面积广泛种植,作为种植核心环节的播种和收获作业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已成为制约薯类作物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能确保薯类作物的生产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薯类种植机多为勺链式,这种机具主要由开沟器、充种勺链、地轮、覆土盘和种箱组成。工作时,种植机前面的开沟犁进行开沟作业,地轮随主机前进转动,其轮轴上的链轮将动力传到中间轴上的链轮,动同轴上的勺式排种带排种,马铃薯被传送带上的勺子平稳地输送到开沟犁挖开的沟内,后面的覆土盘进行覆土并起垄,从而完成播种全过程。该机还可选配肥箱、打药器,一次性完成马铃薯种植的全部作业。现有的薯类种植机一般配备有振动装置,将种勺上多余的种子抖动掉,减少复播率。但安装了振动装置的种植机工作时振动较大,降低了种植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包括:种箱,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呈底部小,顶部大的倒锥体;皮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皮带横向两边上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一种勺和一排第二种勺,并在所述皮带的中部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三种勺,相近的第一种勺、第二种勺和第三种勺形成一组,其中一组中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高度差2-5cm,第三种勺与第二种勺的高度差为8-15cm ;以及排种通道,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外侧,起始于所述主动轮,终止于所述从动轮。优选的,在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两个导向板,其中一个导向板与所述皮带同向,另一个导向板与皮带方向呈5-15度夹角。优选的,所述排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动轮前方的导向轮。优选的,所述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为中空的环状物,中空直径介于4-6cm。优选的,所述第三种勺为平板。依照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通过主动轮的转动,带动皮带和从动轮运动,皮带自下而上通过种箱,设置在皮带上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通过种箱时将种箱中的整薯种舀起,当舀起薯种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运动至主动轮上方,到达导向板,其中一个先到达导向板的薯种通过两个导向板导向作用到达皮带中部的第三种勺,而后到达导向板的薯种因先到达的导向板已占据导向板中间,而被格挡至导向板外,并滑落至种箱中。导向板之间的薯种由排种通道排出。通过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不使用振动装置,只要至少一个种勺S起薯种即可保证不中断薯种的供应,保证薯种不会出现漏播,并能保证种植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宄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的皮带和种勺正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为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的皮带和种勺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依照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包括:种箱1,种箱设置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3之间,种箱呈底部小,顶部大的倒锥体;皮带4,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皮带横向两边上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一种勺5和一排第二种勺6,并在所述皮带的中部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三种勺7,相近的第一种勺、第二种勺和第三种勺形成一组,其中一组中的第二种勺比第一种勺高介于2-5cm,所述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为中空的环状物,中空直径介于4-6cm,第三种勺与第二种勺的高度差为8-15cm ;以及排种通道8,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外侧,起始于所述主动轮,终止于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三种勺7为平板。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两个导向板,其中一个导向板(未示出)与所述皮带同向,另一个导向板与皮带方向呈5-15度夹角。并且所述排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动轮前方的导向轮9。依照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通过主动轮的转动,带动皮带和从动轮运动,皮带自下而上通过种箱,设置在皮带上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通过种箱时将种箱中的整薯种舀起,当舀起薯种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运动至主动轮上方,到达导向板,其中一个先到达导向板的薯种通过两个导向板导向作用到达皮带中部的第三种勺,而后到达导向板的薯种因先到达的导向板已占据导向板中间,而被格挡至导向板外,并滑落至种箱中。导向板之间的薯种由排种通道排出。通过本技术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不使用振动装置,只要至少一个种勺S起薯种即可保证不中断薯种的供应,保证薯种不会出现漏播,并能保证种植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尽管本技术/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主权项】1.一种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种箱,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呈底部小,顶部大的倒锥体; 皮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皮带横向两边上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一种勺和一排第二种勺,并在所述皮带的中部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三种勺,相近的第一种勺、第二种勺和第三种勺形成一组,其中一组中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高度差2-5cm,第三种勺与第二种勺的高度差为8-15cm ;以及 排种通道,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外侧,起始于所述主动轮,终止于所述从动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动轮上方设置有两个导向板,其中一个导向板与所述皮带同向,另一个导向板导向板与皮带方向呈5-15度夹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主动轮前方的导向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为中空的环状物,中空直径介于4-6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种勺为平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包括:种箱,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呈底部小,顶部大的倒锥体;皮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皮带横向两边上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一种勺和一排第二种勺,并在所述皮带的中部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三种勺,相近的第一种勺、第二种勺和第三种勺形成一组,其中一组中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高度差2-5cm,第三种勺与第二种勺的高度差为8-15cm;以及排种通道,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外侧,起始于所述主动轮,终止于所述从动轮。只要至少一个种勺舀起薯种即可保证不中断薯种的供应,保证薯种不会出现漏播,并能保证种植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薯类种植机的排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箱,设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呈底部小,顶部大的倒锥体;皮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皮带横向两边上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一种勺和一排第二种勺,并在所述皮带的中部等间距地固定一排第三种勺,相近的第一种勺、第二种勺和第三种勺形成一组,其中一组中的第一种勺和第二种勺高度差2‑5cm,第三种勺与第二种勺的高度差为8‑15cm;以及排种通道,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外侧,起始于所述主动轮,终止于所述从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夕志夏春光夏明星张居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门市中楚农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