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翠萍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4159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它是由柴胡、枳壳、郁金、川芎、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红花、丹参、莪术、土鳖虫、栀子、当归、龙胆草、青黛、黄芩、黄连、白芍、仙鹤草、蝼蛄、四季青、墨旱莲、白薇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化瘀、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本 专利技术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 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 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的病理病因为,骨髓体外进行干细胞培养时,正常骨髓细胞形成晚期红系祖细胞集 落(CFU-E)需要在培养基中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PV患者的骨髓细胞不加入EPO即 能生长,提示本病患者这种不依赖EPO生成的红细胞克隆具有"肿瘤"性质,如果PV患者的 骨髓培养也另外加入ΕΡ0,则在形成的CFU-E中,既有PV的细胞,又有正常红细胞,说明PV 患者体内除PV细胞克隆外,尚残留正常干细胞,但其增殖受到PV克隆的抑制,目前认为PV 的异常克隆是从单一细胞起源,持续增生,具有优势抑制正常克隆,同时具有细胞遗传学不 稳定性,临床上可发现PV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 本病起病隐匿,常有数月至数年的无症状期,常在血常规检查时被发现,有的病例 在出现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后才明确诊断,很多症状和体征与血容量和血液黏滞度增高有 关,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有关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 几个方面:1、皮肤改变,有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变红,特别是颜面、颈部和肢端部位。2、神经 系统,头痛最为常见,50%病人均有此表现,可伴头昏、眩晕和耳鸣、疲乏、健忘、肢体麻木、 多汗等。3、出血。发生率<10%,主要是由于血管充血、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第3因子减 少等,血小板功能紊乱及凝血机制异常导致出血倾向。4、组胺增高的表现。本症伴颗粒细 胞增加,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后者富含组胺。组胺释放增加可致消化性溃疡。5、其他,少数 病人可发生尿酸肾病,有些病人可发生胆结石、阻塞性黄疸和胆绞痛。另外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还会引起很多血管并发症等其他症状。 目前医疗上的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 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一般有静脉放血、化疗、干扰素治疗以及 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方法,将体内膨胀的血液排出体外,尤其是"放血"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不 过这只是一种点水止沸的方法,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痛苦大,病人不易接受。中医治疗 此类病症则是采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换句话说,是用自然疗法综合治理。临床实践证明,疗 效较好。这种自然疗法综合治疗经济、简便、容易做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 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 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的新配 方,本专利技术选择柴胡、枳壳、郁金、川芎、赤芍、生地黄、牡丹皮、红花、丹参、莪术、土鳖虫、栀 子、当归、龙胆草、青黛、黄芩、黄连、白芍、仙鹤草、蝼蛄、四季青、墨旱莲、白薇进行组合,将 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化瘀、清热凉血、养 阴生津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专利技术中药物的作用: 其中: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北柴胡)或狭叶 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苦、辛、微寒。归 肝、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 主疏肝。《本草经解》:"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 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 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 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 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柴胡具有良好的疏 肝解郁的作用,为治疗肝气郁滞的要药。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 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 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 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 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 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 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本品气香味厚,性勇力猛,生用破气滞,消胀满,作用峻烈 快速。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姜黄 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性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效:行气化瘀,清心解 郁,利胆退黄,凉血破瘀。主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 妇女倒经,黄疸。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能清心解郁开窍。郁金辛开苦降,芳香宣达,性 寒又能清热。既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又入血分以凉血祛瘀,为血中之气药,用于治疗气血郁 滞的胸痛。 川考:为伞形科植物川考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 温。归肝、胆、心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品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 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 达、止痛等功能。本品含有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及肠系膜微循环,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还能抑制血 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 赤苟:为毛茛科植物苟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i.或川赤苟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散瘀止痛,清热凉血,消肿。用于温毒发 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本品苦降,有 活血通经、散瘀消癥、行滞止痛的功效。常配牡丹皮。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本品苦寒,主入 肝经,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有凉血、止血、散瘀消斑之功。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柴胡7‑17份、枳壳7‑17份、郁金7‑17份、川芎10‑20份、赤芍7‑17份、生地黄13‑23份、牡丹皮7‑17份、红花4‑14份、丹参19‑29份、莪术7‑17份、土鳖虫4‑14份、栀子5‑15份、当归13‑23份、龙胆草4‑14份、青黛4‑14份、黄芩7‑17份、黄连3‑9份、白芍10‑20份、仙鹤草19‑29份、蝼蛄3‑9份、四季青7‑17份、墨旱莲10‑20份、白薇7‑17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翠萍范丰双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葛翠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