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块、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多显示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372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1:44
为了仅从一边侧输入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就能够进行显示控制,显示装置(1)包括:接受来自输入信号生成部(13)的输入的输入端子;输出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生成上述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和生成上述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还包括:仅在一边侧有输出端子的驱动模块(12);和仅在一边侧有控制端子的显示面板(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驱动模块、显示装置和多显示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显示装置相互接合作为多显示器装置进行利用的显示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减小接合部分(非显示区域)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利用了液晶面板等的平板显示器不断大型化。尤其是,在数字标牌领域等利用的多显示器装置中,将多个具有大的显示区域的大型的显示装置相互接合,形成更加大型的显示区域。在这样的多显示器装置中,通过使多个显示装置呈平面状地邻接并纵横地接合,能够容易组建一个大型显示装置,但是,另一方面,在各显示装置间的接合部分形成有被称为遮光板(bezel)的边框,因此形成有不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以下,称为“非显示区域”)。由于该非显示区域,在多显示器装置的显示中,能够看到存在格子状的线,存在显示的图像的品质降低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具有影像显示部和设置在影像显示部的外周的非显示部的平面型显示器中,在显示部分和与显示部邻接的外周部的非显示部分的面上设置将该显示部扩大到非显示部上的光学元件,使非显示部的范围变窄。即,该技术使来自影像显示部的周缘部的发光,通过覆盖该周缘部的圆柱形透镜而折射,从而引导向非显示部侧,使得非显示部不被看到。图20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一般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011的结构的图,(a)表示整体的结构,(b)是表示像素的结构的图。如图20的(a)所示,显示面板1011主要包括显示部1111、源极控制端子1112和栅极控制端子1113。另外,如图20的(b)所示,构成显示部1111的像素E包括由TFT形成的开关元件S和液晶电容Clc,根据从与开关元件S的栅极连接的栅极控制线供给的栅极信号,控制导通/截止,将从与开关元件S的源极连接的源极控制线供给的源极信号充电到与开关元件S的漏极连接的液晶电容Clc,由此进行显示控制。通常,在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源极控制端子1112配置在显示面板1011的长边侧,栅极控制端子1113配置在显示面板1011的短边侧。图2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模块1012的结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截面图。如图21的(a)所示,驱动模块1012在端部具备输入端子Tin和输出端子Tout,在中央部具备作为源极驱动电路或者栅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Dr。另外,如图21的(b)所示,驱动模块1012由基材121、配线122和阻焊剂123层叠而成,利用树脂124将驱动电路Dr固定。图22是表示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模块1012的驱动电路Dr连接的配线的结构的图。如图22所示,输入线Lin从输入端子Tin被引出,输出线Lout主要从驱动电路Dr的其它三个边被引出,延伸至输出端子Tout。上述那样的驱动模块1012与图20所示的显示面板1011的源极控制端子1112和栅极控制端子1113连接,因此,导致该连接的显示面板1011的端部变大。另外,这样的端部成为非显示区域。由此,在作为多显示器装置的一部分利用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减小成为非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的端部。图23是表示专利文献2记载的结构的图。如图23所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2001具有相互交叉的多个数据线线电极和多个扫描线电极,在该交叉部分形成有矩阵状的像素部。另外,在显示面板2001的玻璃基板2001a中的一边侧的端缘部连接安装壳体2021。另外,在安装壳体2021中的绝缘性的薄膜基材2022上,从接近显示面板2001的一侧起依次安装有驱动数据线电极的LSI芯片2024、和驱动扫描线电极的LSI芯片2023。另外,由将连接端子组2027与LSI芯片2024连接的多个配线构成的配线部2028b,以从薄膜基材2022上的LSI芯片2023的下方(安装区域)通过的方式固定配置于薄膜基材2022。即,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用于多显示器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减小非显示区域,具有以下结构:利用挠性的封装将栅极驱动电路安装于面板,使其折弯到背面,或者,引绕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将源极驱动电路和栅极驱动电路安装在面板的一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9-162999号(2009年7月23日公开)”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02-244580号(2002年8月30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不能够消除非显示区域。这是因为,从该文献的显示面板的不同的2个边输入源极信号和栅极信号。根据该结构,在该文献的显示装置中,需要将生成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安装在被输入栅极信号一边侧,在该边设置栅极驱动电路连接用的栅极控制端子,连接栅极驱动电路。图24是表示现有技术所中的显示装置3001的结构的图。如图24所示,显示面板3011的一边与源极驱动模块3012连接。另外,显示面板3011的另一边与栅极驱动模块3013连接。此外,源极驱动模块3012的不与显示面板3011连接的一侧的端部,与输入信号生成部13连接。图25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3011所具备的显示部3111的结构的图。如图25所示,在显示部3111中,栅极控制线Lg与源极控制线Ls正交。根据该构成,在显示部3111的一边存在源极控制端子Ts,在显示部3111的另外两边存在栅极控制端子Tg。图26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3011的结构的图。如图26所示,当显示部3111取图25所示那样的结构时,在与源极控制端子Ts和栅极控制端子Tg对应的显示部3111(显示面板3011)的三个边形成由显示面板控制端子3112。即,例如,即使在由挠性的材质构成源极驱动电路和栅极驱动电路的情况下,连接部分(显示面板控制端子3112)也是必要的,因此,难以消除三个边的非显示部分。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与此相对,将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安装在显示面板的相同一边侧,使非显示部分减小。但是,从输入栅极信号的一边至安装源极驱动电路的一边需要配线,因此无法消除非显示部分。即,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难以消除显示面板的至少两个边的非显示区域。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从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边侧输入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就能够进行显示控制的显示装置和构成该显示装置的驱动模块。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驱动模块是包括接受输入信号的输入的输入端子、输出栅极信号的栅极输出端子和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输出端子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包括:根据经由上述输入端子输入的上述输入信号生成上述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生成上述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连接上述栅极驱动电路与上述栅极输出端子的栅极配线;和连接上述源极驱动电路与上述源极输出端子的源极配线,上述栅极输出端子和上述源极输出端子仅形成在上述驱动模块的一边侧,上述源极驱动电路为方形状,在该源极驱动电路的三个边经由上述源极配线与上述源极输出端子连接,上述栅极驱动电路经由分别通过该源极驱动电路和上述三个边的上述栅极配线与上述栅极输出端子连接,上述栅极配线和上述源极配线被混合,从该源极驱动电路扇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适合于仅从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边侧输入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的显示控制的驱动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8/CN104737218.html" title="驱动模块、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多显示器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驱动模块、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多显示器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模块,其包括:接受输入信号的输入的输入端子;输出栅极信号的栅极输出端子;和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输出端子,该驱动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经由所述输入端子输入的所述输入信号生成所述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和生成所述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输出端子和所述源极输出端子仅形成在所述驱动模块的一边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16 JP 2012-2525391.一种驱动模块,其包括:接受输入信号的输入的输入端子;输出栅极信号的栅极输出端子;和输出源极信号的源极输出端子,该驱动模块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经由所述输入端子输入的所述输入信号生成所述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生成所述源极信号的源极驱动电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输出端子的栅极配线;和连接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源极输出端子的源极配线,所述栅极输出端子和所述源极输出端子仅形成在所述驱动模块的一边侧,所述源极驱动电路为方形状,在该源极驱动电路的三个边经由所述源极配线与所述源极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经由所述栅极配线与所述栅极输出端子连接,其中,所述栅极配线从该源极驱动电路经由所述三个边连接向所述栅极输出端子,所述栅极配线和所述源极配线被混合,从该源极驱动电路扇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栅极输出端子和多个所述源极输出端子,所述源极输出端子以每存在m个所述栅极输出端子存在n个所述源极输出端子的方式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嶋庆成中村仲荣浅山宣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