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3145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1 02:12
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包括:压缩壳体、塑料套放置架、密封部、通气管道、真空泵和控制装置,压缩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塑料套放置架,密封部设于压缩壳体的通气口处,通气管道一端与密封部连接,通气管道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与控制装置连接。其中,压缩壳体包括:壳体、底盖、通气口和红外线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缩采用的是电子控制,一方面通过控制装置来调控真空泵,另一方面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能检测海绵的压缩情况,结合真空泵的真空检测表进行双重检测,达到控制海绵压缩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打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软泡-海绵的密度通常在25?40kg/m3,长途运输因体积大,物流成本较高,不利于跨地域生产与销售。因此需要进行压缩打包处理,传统的打包处理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抽气真空进行压缩的会哟与海绵本身具有弹性,通过机械压缩后会很快回复,同时压缩比例难以控制。一旦压缩过量,会造成材料变形,无法回复初始状态。因此和其他真空抽气压缩领域不同,海绵压缩对精度要求特别高,如何提高压缩的精度成为了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壳体、塑料套放置架、密封部、通气管道、真空泵和控制装置,所述压缩壳体的下端连接有塑料套放置架,所述密封部设于压缩壳体的通气口处,所述通气管道一端与密封部连接,所述通气管道的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控制装置连接;其中,所述压缩壳体包括:壳体、底盖、通气口和红外线检测装置,所述壳体内放置待压缩海绵,所述壳体的下端与底盖连接,所述通气口设于壳体的一侧,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设于壳体的内壁上。进一步,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成对固定于壳体内壁上,所述红外接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所述塑料套放置架包括:外壳、固定螺栓、密封条和固定架,所述外壳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固定螺栓固定于外壳的四个顶角上,所述固定螺栓与壳体底端连接,所述密封条与外壳的顶端边框连接,所述固定架设于外壳内,所述固定架固定有无弹编织袋。进一步,所述密封部包括:固定环和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于固定环内,所述密封环采用的是弹性橡胶环,所述固定环与通气管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压缩采用的是电子控制,一方面通过控制装置来调控真空泵,另一方面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能检测海绵的压缩情况,结合真空泵的真空检测表进行双重检测,达到控制海绵压缩比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附图标记:压缩壳体100、壳体110、底盖120、通气口 130、红外线检测装置140、红外发射装置141和红外接收装置142。塑料套放置架200、外壳210、固定螺栓220、密封条230和固定架240。密封部300、固定环310和密封环320。通气管道400、真空泵500和控制装置6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包括:压缩壳体100、塑料套放置架200、密封部300、通气管道400、真空泵500和控制装置600,压缩壳体100的下端连接有塑料套放置架200,密封部300设于压缩壳体100的通气口处,通气管道400 —端与密封部300连接,通气管道400的另一端与真空泵500连接,真空泵500与控制装置600连接。其中,压缩壳体100包括:壳体110、底盖120、通气口 130和红外线检测装置140,壳体I1内放置待压缩海绵,壳体110的下端与底盖120连接,通气口 130设于壳体110的一侧,红外线检测装置140设于壳体110的内壁上。红外线检测装置140包括:红外发射装置141和红外接收装置142,红外发射装置141和红外接收装置142成对固定于壳体110内壁上,红外接收装置142与控制装置600连接。塑料套放置架200包括:外壳210、固定螺栓220、密封条230和固定架240,外壳210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固定螺栓220固定于外壳210的四个顶角上,固定螺栓220与壳体110底端连接,密封条230与外壳210的顶端边框连接,固定架240设于外壳210内,固定架240固定有无弹编织袋。密封部300包括:固定环310和密封环320,密封环320设于固定环310内,密封环320采用的是弹性橡胶环,固定环310与通气管道400可拆卸连接。聚氨酯软泡-海绵的密度通常在25?40kg/m3,长途运输因体积大,物流成本较高,不利于跨地域生产与销售。因此需要进行压缩打包处理,传统的打包处理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抽气真空进行压缩的会哟与海绵本身具有弹性,通过机械压缩后会很快回复,同时压缩比例难以控制。一旦压缩过量,会造成材料变形,无法回复初始状态。因此和其他真空抽气压缩领域不同,海绵压缩对精度要求特别高,如何提高压缩的精度成为了一项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到的是确保密封性问题,如果密封性较差,那么即使对真空泵进行了精确的调控,那么实际效果也会有很大偏差。本技术采用了壳体110这一结构,与传统相比壳体110能更好的提供优良的密封环境,待压缩海绵通过打开底盖120的放入壳体110内,为了解决底盖有细缝的问题,同时解决在压缩完成后离开真空泵过程中漏气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塑料套放置架200。塑料套放置架200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他为压缩完成后的海绵套上一层无弹性的编织袋,防止泄露气体后压缩反弹。塑料套放置架200、外壳210、固定螺栓220、密封条230和固定架240。外壳210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固定螺栓220固定于外壳210的四个顶角上,固定螺栓220与壳体110底端连接,密封条230与外壳210的顶端边框连接,固定架240设于外壳210内,固定架240固定有无弹编织袋。通过密封条230使得外壳210与壳体110的下端的连接处密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工作人员可以事先将编织袋固定于固定架240上,编织袋采用是自动收编的设计,当压缩完成后,打开底盖,拔出通气管道400,海绵会立即掉落到编制袋中,然后编制袋口立马收紧袋口,保证了整个过程的密封性。同时在压缩过程中,为了保证通气管道400和通气口 130直接的密封问题,本技术还设计密封部300,通过固定环310将密封环320固定于通气管道400和通气口 130连接处,保证了在真空压缩时候的密封性。在解决了密封性问题之后,我们通过控制装置600对真空泵进行电子控制的方式进行压缩调控,但实际生产中,这种方法可能并没有人工调控来得精确,电子调控的优势体现在反应速度、精确度上,但他的判断力却远不及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其他手段来辅助控制装置600增加判断条件。这个手段就是红外线检测装置140。红外线检测装置140设于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 3对红外线检测装置140进行辅助检查,其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装置141将红外射线射向与之对应的红外接收装置142,在待压缩前,红外接收装置142由于射线被海绵阻挡,无法接收到射线,利用这个特性在压缩时就可以根据红外接收装置142是否接收到射线进行压缩率的判断。采用3对的主要原因是压缩的不规则性,因此需要3对进行多点判定,而3对是最基础的。然后红外接收装置142将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再对真空泵500进行调控。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本技术还可以有各种变化。【主权项】1.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真空压缩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壳体(100)、塑料套放置架(200)、密封部(300)、通气管道(400)、真空泵(500)和控制装置(600),所述压缩壳体(100)的下端连接有塑料套放置架(200),所述密封部(300)设于压缩壳体(100)的通气口处,所述通气管道(400)一端与密封部(300)连接,所述通气管道(400)的另一端与真空泵(500)连接,所述真空泵(500)与控制装置(600)连接;其中,所述压缩壳体(100)包括:壳体(110)、底盖(120)、通气口(130)和红外线检测装置(140),所述壳体(110)内放置待压缩海绵,所述壳体(110)的下端与底盖(120)连接,所述通气口(130)设于壳体(110)的一侧,所述红外线检测装置(140)设于壳体(110)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馨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