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2621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两部分,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预处理系统的上方设置双层加盖通过管道连接除臭系统,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的上方设置单层加盖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后供给曝气沉砂池曝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处理系统双层加盖和曝气沉砂池曝气气源选择来自加盖后的生物系统低含氧量气体,能够降低预处理系统污水复氧效果,合理控制进水碳源在预处理系统的消耗,提高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截止2013年8月,我国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78座,总处理能力达到1.46亿m3/d,其中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813座,规模2619万m3/d,大量的污水厂在进行污染物减排过程中,同时释放着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预处理阶段的污水中含杂污水管网及预处理构筑物产生的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有害气体。目前,新建污水厂和老污水厂的改造中除臭系统已经逐渐设置和完善,但除臭系统的一般做法是在预处理构筑物顶部加装一层盖子,将有毒有害气体经气泵抽至除臭装置进行除臭,但经测试研宄发现,加一层盖后,构筑物内部气体交换率明显加强,导致构筑物内部气体的含氧量增加,污水经过构筑物时,由于跌水复氧,DO浓度明显上升,预处理阶段活性微生物可利用DO对进水中的快速碳源降解去除,使得污水厂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根据对全国300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年均分析统计结果,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中B0D5/TN达到5以上的不足20%,进水碳源不足成为影响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曝气沉砂池底部穿孔曝气的气源一般为空气,在曝气沉砂池曝气时污水得到了有效复氧,同样加剧了曝气沉砂池及其后续构筑物中活性微生物利用DO消耗进水碳源。基于未来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对目前污水厂除臭系统进行优化、对曝气沉砂池的气源进行优选是提高污水厂进水碳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是目前乃至未来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或升级改造面临的重要难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段跌水复氧和曝气沉砂池复氧等对污水碳源消耗问题,提供了一种预处理系统设置双层加盖、曝气沉砂池气源来自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单层加盖下部气体的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两部分,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进水泵房的进口端与粗格栅连接,进水泵房的出口端与细格栅连接,曝气沉砂池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的出口端与初沉池的进口端连接,初沉池的出口端与预缺氧池的进口端连接,预缺氧池的出口端与厌氧池的进口端连接,厌氧池的出口端与缺氧池的进口端连接,缺氧池的出口端与好氧池的进口端连接,好氧池的出口端与二沉池的进口端连接,二沉池通过外回流管与预缺氧池连接,好氧池通过内回流管与缺氧池连接,所述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双层加盖通过除臭管道与除臭系统连接,所述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单层加盖通过管道与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的出气口与曝气沉砂池的底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双层加盖包括上层盖和下层盖,所述上层盖和下层盖间有间隙,除臭系统的进气通过除臭管道来自双层加盖的上层盖和下层盖之间的气体。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的进气来自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单层加盖下方的气体。进一步的,所述下层盖设置于距水面0.05-0.2m处。进一步的,所述单层加盖设置于距水面0.l~0.3m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污水处理工艺预处理系统中的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初沉池上方设置双层加盖,与预处理系统的除臭系统有效耦合,实现除臭和降低污水在预处理构筑物内跌水复氧效果的双重目标,不仅降低了污水DO浓度,而且降低了预处理构系统内活性微生物对进水快速碳源的利用,提高了进水碳源利用效率。2、将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的气源由空气改为生物系统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的单层盖下部气体,并对生物系统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设置单层加盖,以减少构筑物内部的氧气含量,降低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进气的含氧量,降低进水碳源在曝气沉砂池中的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粗格栅1、进水泵房2、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初沉池5、预缺氧池6、厌氧池7、缺氧池8、好氧池9、二沉池10、除臭系统11、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12、内回流管13、外回流管14、双层加盖15、单层加盖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两部分,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1、进水泵房2、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和初沉池5,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缺氧池6、厌氧池7、缺氧池8、好氧池9和二沉池10,进水泵房2的进口端与粗格栅I连接,进水泵房2的出口端与细格栅3连接,曝气沉砂池4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的出口端与初沉池5的进口端连接,初沉池5的出口端与预缺氧池6的进口端连接,预缺氧池6的出口端与厌氧池7的进口端连接,厌氧池7的出口端与缺氧池8的进口端连接,缺氧池8的出口端与好氧池9的进口端连接,好氧池9的出口端与二沉池10的进口端连接,二沉池10通过外回流管14与预缺氧池6连接,好氧池9通过内回流管13与缺氧池8连接,粗格栅1、进水泵房2、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初沉池5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双层加盖通过除臭管道与除臭系统11连接,双层加盖包括上层盖和下层盖,下层盖设置于距水面0.05-0.2m位置处,下层盖设置目的为降低污水与下层盖之间气体与外部气体的交换率,减少下层盖下部的空气含氧量,上层盖可有效降低外部气体与上下两层盖之间气体的交换率,上下两层盖之间气体由除臭系统抽至除臭装置中进行除臭,达到净化气体目的。预缺氧池6、厌氧池7、缺氧池8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单层加盖通过管道与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12的进气口连接,单层加盖设置于距水面0.1-0.3m位置处,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12的出气口与曝气沉砂池4的底部相连接,将曝气沉砂池4的气源由原来的空气改为预缺氧池6、厌氧池7和缺氧池8的单层盖下部气体,基于预缺氧池6、厌氧池7和缺氧池8内部频繁进行着缺氧反硝化反应,不断的产生氮气等惰性气体,可逐步降低构筑物内部的含氧量,通过管道由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12抽至曝气沉砂池4进行曝气,可有效降低对曝气沉砂池4中污水的曝气复氧效果,降低碳源在曝气沉砂池4中的消耗。【主权项】1.一种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两部分,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1)、进水泵房(2)、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和初沉池(5),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缺氧池(6)、厌氧池(7)、缺氧池(8)、好氧池(9)和二沉池(10);所述进水泵房(2)的进口端与粗格栅(I)连接,进水泵房(2)的出口端与细格栅(3)连接,曝气沉砂池(4)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细格栅(3 ),曝气沉砂池(4)的出口端与初沉池(5 )的进口端连接,初沉池(5 )的出口端与预缺氧池(6)的进口端连接,预缺氧池(6)的出口端与厌氧池(7)的进口端连接,厌氧池(7)的出口端与缺氧池(8)的进口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预处理系统复氧效果的优化碳源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两部分,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格栅(1)、进水泵房(2)、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和初沉池(5),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缺氧池(6)、厌氧池(7)、缺氧池(8)、好氧池(9)和二沉池(10);所述进水泵房(2)的进口端与粗格栅(1)连接,进水泵房(2)的出口端与细格栅(3)连接,曝气沉砂池(4)的进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的出口端与初沉池(5)的进口端连接,初沉池(5)的出口端与预缺氧池(6)的进口端连接,预缺氧池(6)的出口端与厌氧池(7)的进口端连接,厌氧池(7)的出口端与缺氧池(8)的进口端连接,缺氧池(8)的出口端与好氧池(9)的进口端连接,好氧池(9)的出口端与二沉池(10)的进口端连接,二沉池(10)通过外回流管(14)与预缺氧池(6)连接,好氧池(9)通过内回流管(13)与缺氧池(8)连接,所述粗格栅(1)、进水泵房(2)、细格栅(3)、曝气沉砂池(4)、初沉池(5)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双层加盖(15)通过除臭管道与除臭系统(11)连接,所述预缺氧池(6)、厌氧池(7)、缺氧池(8)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单层加盖(16)通过管道与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13)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曝气沉砂池曝气系统(13)的出气口与曝气沉砂池(4)的底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利李鹏峰隋克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