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建设专利>正文

模块化电控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609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防盗性能高的模块化电控锁,包括锁体、中控电路板、离合控制器、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门锁开闭状态且受所述离合控制器控制的滑块设置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用于控制所述滑块滑动的拨杆的内端位于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拨杆另一端伸出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外,所述中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门内组件中的执手和门外组件中的执手通过方轴相联。其中中控电路板和离合控制器为独立式模块化结构,在门内开门时必须将拨杆拨到开启状态的位置使滑块与连接轴上的限位台分离后,才能压是执手将门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锁,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电控锁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控锁主要包括锁体、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其中锁体固定安装在门中,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分别安装在门内和门外,而门内组件中的执手可以随时将门打开,而门外组件必须通过钥匙或IC卡或磁卡或指纹才能打开,这种电控锁的缺点是防盗性能差,因为门外的人可以将门上的猫眼破坏后用硬物伸入而将门内组件中的执手向下压而开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控锁中存在的防盗性能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盗性能高的模块化电控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块化电控锁,包括锁体、中控电路板、离合控制器、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门锁开闭状态且受所述离合控制器控制的滑块设置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用于控制所述滑块滑动的拨杆的内端位于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拨杆另一端伸出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外,所述中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门内组件中的执手和门外组件中的执手通过方轴相联。其中中控电路板和离合控制器为独立式模块化结构,在门内开门时必须将拨杆拨到开启状态的位置使滑块与连接轴上的限位台分离后,才能压是执手将门打开。所述离合控制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中控电路板设置在一中控电路盒内。所述拨杆的摆动方向为竖向或横向。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在门锁处于关闭状态时,如果不使用钥匙或IC卡或磁卡或指纹则必须将门内的拨杆拨向开启状态才能将门打开,如果门外的人想通过破坏门上的猫眼再伸入硬物压下执手开门是行不通的,因为拨杆伸出门内组件外壳的外端较小,经猫眼伸入门内的硬物极难将拨杆拨动,而且即使通过猫眼伸入的硬物将拨杆拨到开启位置还需要同时将门内执手压下才能开门,从而大大增加了门外通过破坏猫眼开门的难度,提高了防盗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模块化电控锁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门内组件的立体分解放大图。图3是图1中门内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拿走了盒盖和电池盒盖后的立体图。图5是3拿走了部分配件后的立体放大图。图6是图4中内执手与离合控制器和滑块的相对位置放大图。图7是图2中滑块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8是图2中连接轴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图9是图6中拿走了饰环后的示意图。图中91、门外组件,92、门内组件,93、方轴,2、底板,51、联接板,52、定位块,53、左拨轮,54、右拨轮,55、连接轴,33、弹簧,32、盖板,31、滑块,7、拨杆,1、面板壳,11、控制腔,12、离合腔,4、中控电路盒,41、盒盖,3、离合控制器,6、饰环,61、安装孔,5、内执手,81、电池盒,82、电池盒盖,311、下侧,551、限位台。【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述模块化电控锁,包括锁体(图中未画出)、门内组件92、门外组件91和方轴93。见图2,其中图1中门内组件包括面板壳1、底板2、中控电路盒4、离合控制器3、电池盒81、内执手5以及与内执手5相联接且位于面板壳与底板构成的空腔内的联接板51、定位块52、左拨轮53、右拨轮54、连接轴55,其中电池盒安装在面板壳I中并配有电池盒盖82,内置中控电路板的中控电路盒4放置于面板壳的控制腔11内,一体化的离合控制器3安装于面板壳的离合腔12内,滑块31设置于面板壳I中并与弹簧33配合,拨杆7内端位于滑块31下侧(图7中的下侧311)外端经饰环6的安装孔61伸出(如图4所示)。结合图5、图6、图8和图9,锁合状态时滑块31下端位于连接轴的限位台551前端(图9)限制了内执手5的手柄向下压的方向,电控锁处于锁合状态,此时只有两种方法可以开锁,一是通过中控电路盒向离合控制器发出开锁电信号,离合控制器动作使滑块31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移动使之与连接轴上的限位台551分离,另一种方法是在门内,用手压下图6中的拨杆7的外端,使拨杆内端顶起滑块使滑块下端使之与连接轴上的限位台551分离,再压下内执手而开门。本实施例中拨杆的摆动方向为竖向,实际上也可以设置为横向摆动。本技术中人工拨动拨杆的过程相当于代替了离合控制器控制滑块的过程;而电池盒也可以设置在中控电路盒内。【主权项】1.一种模块化电控锁,包括锁体、中控电路板、离合控制器、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门锁开闭状态且受所述离合控制器控制的滑块设置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用于控制所述滑块滑动的拨杆的内端位于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拨杆另一端伸出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外,所述中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电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控制器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模块化电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电路板设置在一中控电路盒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模块化电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的摆动方向为竖向或横向。【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防盗性能高的模块化电控锁,包括锁体、中控电路板、离合控制器、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门锁开闭状态且受所述离合控制器控制的滑块设置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用于控制所述滑块滑动的拨杆的内端位于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拨杆另一端伸出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外,所述中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门内组件中的执手和门外组件中的执手通过方轴相联。其中中控电路板和离合控制器为独立式模块化结构,在门内开门时必须将拨杆拨到开启状态的位置使滑块与连接轴上的限位台分离后,才能压是执手将门打开。【IPC分类】E05B49-02, E05B3-00, E05B47-00【公开号】CN204402189【申请号】CN201420607777【专利技术人】郭建设 【申请人】郭建设【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4年10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电控锁,包括锁体、中控电路板、离合控制器、门内组件和门外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门锁开闭状态且受所述离合控制器控制的滑块设置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用于控制所述滑块滑动的拨杆的内端位于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所述拨杆另一端伸出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外,所述中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门内组件的外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郭建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